-
中国代表“罕见”痛批这个国家背后:海地人、美国霸权、交易品
最后更新: 2024-05-09 06:39:01到1971年,杜瓦利埃通过虚假选举和制造恐惧连续执政多年,从公共资金和国际援助中窃取了巨额资产。美国基于“反共”和“与苏联争霸”的考虑,未能予以有效阻止。
此时,几乎90%的海地人是文盲,并饱受雅司病、肺结核和营养不良的困扰。海地450万人的人均年收入约为75美元,而拉丁美洲的平均收入约为400美元。
不久,其独子让-克洛德·杜瓦利埃(Jean-Claude Duvalier)登上历史舞台,绰号“医生娃娃”(Baby Doc)。
这一年,64岁的老杜瓦利埃去世。海地宪法修改了关于总统最低年龄的条款,19岁的小杜瓦利埃以2391916比0的投票结果登上权力宝座,成为海地第二位“终身总统”。
1971年4月14日,海地太子港,小杜瓦利埃在海地太子港总统府检阅部队时,身旁站着军事警卫。图自视觉中国
在执政的最初几年里,小杜瓦利埃一度向编辑开放宫殿,偿还国家债务,发起造林运动,并向外企递出橄榄枝。美国政府一高兴,大手一挥加大了对海地的援助。
但是,海地人却越来越绝望。
小杜瓦利埃严重依赖父亲建立的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通顿马库特”(Tonton Macoute),用以恐吓民众保持沉默,最终维持了腐败、暴力和杀戮泛滥的国家状态。他和亲信窃走了大部分援助资金,举办奢华的派对,砸钱买大房子、跑车和游艇,海地平民却在挨饿。
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当数以万计绝望、营养不良的“船民”试图逃离海地,前往美国时,小杜瓦利埃的反应是向肆无忌惮的人贩子索要回扣。随着绝望的海地人尸体被冲上佛罗里达州的海滩,美国不得不再次缩减对外援助,作出姿态,但还是不能真正收拾自己扶持两代杜瓦利埃而酿成的烂摊子。
1986年,海地国家机构日益失调并陷入经济动荡,小杜瓦利埃终于绷不住了。在海内外逐渐上涨的反对声中,他逃离了这个国家,流亡法国,携带的LV行李箱里据称塞满了1.2亿美元现金。但美国即便不再给予其政治支持,最终还是“慷慨”地派出美国空军飞机,帮他“卷款而逃”。
“美国一个世纪以来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可以说,“杜瓦利埃王朝”能逍遥近30年,还多亏了美国的持续输氧。但这还只是其干预海地的一个片段而已。
小杜瓦利埃不是唯一一个在美国帮助下逃走的海地政客,动荡仍旧接踵而来。
1988年,海地军官普罗斯珀·阿夫里尔(Prosper Avril)在政变中宣布自己为总统。才两年过去,他在又一场内乱中坐上了美国空军飞机,流亡迈阿密。
同年,牧师出身的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 (Jean-Bertrand Aristide) 成为海地首位民选总统,之后数度被迫下台,一会儿在美军帮助下重新掌权,一会儿流亡海外。瞬息万变的政局中,他称自己遭到了美法政府等国际势力策划的“绑架”。
显然,如果在争霸期间,美国都没能把海地打造成一个“样板”,那么冷战后海地在美国“菜单”上的位置就更为尴尬。打了这么久的交道,海地人或许也早已意识到,单单美国人靠不住。
2004年,海地呼吁国际社会帮忙“平乱”。但美国也不会放手,除了美军,加拿大、法国和智利也派军前往,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MINUSTAH)则以稳定局势的名义进驻海地,直至2017年结束任务。
某种程度上,这又是一场不幸。
2010年海地地震后,霍乱疫情肆虐,传染80多万人,导致近万人死亡。尽管有多份科学调查报告表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尼泊尔籍士兵可能传入霍乱病毒,但联合国始终不承认负有责任。直到2016年,联合国首次承认在海地最初的疫情暴发中负有责任。
除此以外,当地联合国维和部队还面临着性侵少女丑闻和私生子诉讼。
许多人问,为什么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同处一个岛屿,却拥有地铁系统、医保覆盖、公立学校、热闹的度假村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增长?
2021年10月,海地太子港,实拍当地民众日常生活。图自视觉中国
一方面,国际社会普遍将矛头指向了海地国内腐败。
《纽约时报》称,海地领导人历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洗劫国家,立法者在广播中公开谈论收受贿赂,寡头们坐拥利润丰厚的垄断企业,却缴纳很少的税款。
《华尔街日报》在多年前写道,“在海地人的理解里,政府是让你发财的地方。”
2021年,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大使在安理会会议上批评海地:“人民似乎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海地政府和海地领导人对当前这种失望甚至绝望的局面负有主要责任。长期以来,海地政治派别争斗不休,政治人物毫不作为,滥权腐败屡禁不止,国家治理几近失败。”
他补充说,近30年来,联合国为帮助海地摆脱危机已投入巨大资源,仅各种支助组织的投入费用就已超过80亿美元,但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
耿爽发言措辞之严厉,实属罕见。
2021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的海地问题视频会议
另一方面,正如《华盛顿邮报》所说:“外国干涉海地的历史是丑陋的。”
“总而言之,过去108年中,美军及其代理人总是以确保和平、政治稳定和人权的名义,在海地刷了至少41年时间的存在感,但从未真正取得成功。”《外交政策》去年毫不留情地指出了美国干涉海地内政的糟糕结果。
《纽约时报》评论称,几十年来,美国对海地的政策时而由经济利益驱动,时而又出于冷战战略或移民问题考虑,这对理解海地的政治不稳定以及它为什么仍然是“西半球最贫穷国家”来说至关重要。截至1986年,随着海地进一步陷入贫困和腐败,美国估计花费了9亿美元支持“杜瓦利埃王朝”。
“美国因素引发的血腥历史赫然在目,美国一个世纪以来稳定和发展这个国家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3月13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评价海地最新局势时,直戳美国的脊梁骨:“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对海地内政的破坏性干涉,尤其是美国的直接介入和政治操纵,破坏性地强迫海地人实施水土不服的政治模式。”
“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
在经历一段混乱干涉或镇压、帝国主义侵扰和外界剥削的历史之后,海地在结束杜瓦利埃家族统治后的40年里,依旧处于政变、暴力、经济困难和自然灾害叠加的复杂危机当中。
2018年特朗普在任时,曾就移民体系改革问题向海地和一些非洲国家开炮,质问美国为何要接收所有这些“粪坑”国家的移民,刺痛了黑人群体。
- 责任编辑: 童黎 
-
“他被指控受贿10亿卢布”
2024-05-08 23:08 俄罗斯之声 -
震撼场面!上万名塞尔维亚群众走上街头 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到访
2024-05-08 22:39 中国外交 -
日产CEO:中国车企强大了,我们陷入生存游戏
2024-05-08 22:38 新能源汽车 -
“这么对中国,欧盟很快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4-05-08 22:34 新能源汽车 -
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国事访问成果文件清单
2024-05-08 22:24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的欢迎宴会
2024-05-08 22:23 中国外交 -
“我们这些操作不得人心,所以拉美国家才更愿意找中国合作”
2024-05-08 22:03 美国一梦 -
“美禁令未必有效,57%含新疆棉样品被标仅用美国原料”
2024-05-08 21:48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20:59 观察者头条 -
两名乌军军官涉嫌企图暗杀泽连斯基被捕,美俄回应
2024-05-08 20:44 乌克兰之殇 -
美撤销部分企业对华为出口许可证,商务部回应
2024-05-08 20:19 华为 -
习近平同武契奇共同会见记者
2024-05-08 20:17 中国外交 -
泰国新卫生部长上任首日:重新考虑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战争 -
习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首期6项举措
2024-05-08 19:22 中国外交 -
两年资金外流30亿美元,乌克兰农民为逃税竟出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乌克兰之殇 -
-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胁:若联大通过,美国将停止资助联合国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检阅塞尔维亚仪仗队
2024-05-08 16:53 -
习近平:相信这次访问必将开启中塞关系崭新的历史篇章
2024-05-08 16:45
相关推荐 -
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67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57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299“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评论 201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评论 103最新闻 Hot
-
“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
“美国人,包括一些共和党人越来越不满意特朗普”
-
世博会又出岔子了……“飞行汽车”表演时掉零件,被长期禁飞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
25万人齐聚台北举行“反绿”抗议,朱立伦:全民罢免赖清德
-
小特朗普使坏:选美国,别选中国
-
巴拿马总统:不存在与此相违背的其他协议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