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家记者被以军杀害,路透社声明不提以色列,白宫轻描淡写...
-
刘程辉风物长宜放眼量
最后更新: 2024-05-09 01:43:36【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去年3月,美国编辑在乌克兰遇袭身亡,白宫:这是俄罗斯无耻侵略导致的;
如今,英媒编辑遭以色列炮击身亡,白宫:我们提醒编辑注意安全……
不断升级的新一轮巴以冲突,已导致多名编辑丧生,也再度将一些西方政客“灵活的标准”暴露无遗。
“这是迄今本轮冲突最严重的媒体灾难之一!”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0月13日报道,以色列军队当天向黎巴嫩南部地区开火并击中了一处编辑聚集的区域,已造成一名路透社编辑死亡,另有六名来自路透社、法新社和半岛电视台的编辑受伤。当时这些编辑都穿着标记有明显“媒体”字样的夹克。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家外媒在报道此事时都提到了“以色列军队炮击”所致,但遇难编辑的东家路透社,却在一份声明和最初发表的报道中对此讳莫如深……
遇难路透社摄影编辑阿卜杜拉/路透社
根据路透社当天发布的一份声明,路透社摄影编辑伊萨姆·阿卜杜拉(Issam Abdallah)事发时正和其他媒体编辑在黎巴嫩南部工作,他的主要职责时负责拍摄实时的视频内容。此外,路透社的另两名编辑特尔·苏达尼( Thaer Al-Sudani)和马赫·纳泽(Maher Nazeh)也在袭击中受伤。
“得知我们的摄影师伊萨姆·阿卜杜拉被杀,我们深感悲痛。”路透社说,“我们正在紧急寻求更多信息,与该地区当局保持合作,并对伊萨姆的家人和同事给予支持。”
这份声明没有提供更多细节,也没有提及袭击者是以色列。
而在最初发表的新闻报道中,路透社也没有将与袭击者相关的重要信息写入。不过在14日更新的一篇报道里,路透社终于将“以色列”加进了标题和内文。报道称,编辑们是被“从以色列方向发射的导弹”袭击的。
美联社(AP)则在报道中称,当时以色列军队开火击中了国际编辑聚集的地方,导致路透社编辑死亡,另有六人受伤。现场的一名美联社摄影编辑目睹了阿卜杜拉的尸体和六名受伤者,袭击现场有一辆汽车正在燃烧。
事发现场有一辆汽车正在燃烧/美联社
半岛电视台表示,来自该媒体的编辑卡门·朱哈达尔(Carmen Joukhadar)和摄影编辑埃利·布拉基亚(Elie Brakhya)在炮击中受伤。
“坦克炮弹直接击中了他们!太可怕了,那里的情况……难以言喻。”半岛电视台编辑阿里·哈希姆(Ali Hashem)特别提到,在那里工作的编辑团队已被明确标记为“媒体”。
剩下两名受伤编辑来自法新社。法新社报道援引黎巴嫩安全部门消息人士的话说,在巴勒斯坦派别试图从黎巴嫩南部进入以色列境内后,以军发射炮弹进行了打击。
针对编辑团在黎南部遇袭一事,以色列国防军没有回应CNN的置评请求。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尔丹13日表示:“显然,我们绝不会想要袭击、杀害或射杀任何正在履行职责的编辑。但你们知道,我们正处于战争状态,事情可能会发生和变化。”
“许多编辑付出生命的代价,把真相告诉每个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这起事件表明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冲突有蔓延到黎巴嫩的巨大风险。联合国发言人杜雅里克早些时候说,联合国希望对发生的事情展开调查。
黎巴嫩看守政府总理米卡提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在“针对黎巴嫩的敌对行动中直接把编辑作为目标”。
白宫发言人道尔顿。她在回应路透社编辑身亡时,提醒编辑注意安全/资料图
在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上,白宫发言人奥利维亚·道尔顿(Olivia Dalton)则送上了美方的“祈祷”。
“我们衷心为遇难编辑的家人祈祷,也为受伤的编辑祈祷,希望他们能够全面、迅速康复。”道尔顿不忘提醒在场编辑,“我们知道你们所做的工作非常危险,如今这件事对你们是一个提醒。”
没提以色列,也没有一句谴责。
讽刺的是,在一名美国编辑去年3月在俄乌冲突中身亡时,白宫可没有如此淡定。
去年3月美国编辑雷诺遇难时,白宫对俄发出警告/资料图
据《华尔街日报》去年3月14日报道,美国获奖导演兼编辑布伦特·雷诺(Brent Renaud)3月13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郊区进行报道时遇袭身亡。当时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称,有关雷诺死亡的报道“令人震惊”,他还威胁说,美国及其盟国将对俄罗斯的刺杀行为“施加适当的后果”。
“我只想说,这是俄罗斯无耻侵略的一部分,他们袭击平民、医院、礼拜场所和编辑。”沙利文说。
据《纽约时报》13日报道,由于新一轮巴以冲突,本周,至少有11名编辑被证实不幸殉职,其中包括9名巴勒斯坦人、1名黎巴嫩人和1名以色列人。此外,至少有1名以色列编辑失踪,另有多名编辑受伤。
截至13日,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双方超过3200人死亡。巴勒斯坦卫生部门13日晚间宣布,本轮冲突已致巴勒斯坦方面1949人死亡,受伤人数超过8600人。其中加沙地带死亡人数为1900人,受伤人数为7696人。约旦河西岸死亡人数为49人,受伤人数超过950人。以色列卫生部更新数据显示,自本轮巴以冲突以来,以方死亡人数超过1300人,受伤人数至少达到3484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刘程辉 
-
“他被指控受贿10亿卢布”
2024-05-08 23:08 俄罗斯之声 -
震撼场面!上万名塞尔维亚群众走上街头 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到访
2024-05-08 22:39 中国外交 -
日产CEO:中国车企强大了,我们陷入生存游戏
2024-05-08 22:38 新能源汽车 -
“这么对中国,欧盟很快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4-05-08 22:34 新能源汽车 -
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国事访问成果文件清单
2024-05-08 22:24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的欢迎宴会
2024-05-08 22:23 中国外交 -
“我们这些操作不得人心,所以拉美国家才更愿意找中国合作”
2024-05-08 22:03 美国一梦 -
“美禁令未必有效,57%含新疆棉样品被标仅用美国原料”
2024-05-08 21:48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20:59 观察者头条 -
两名乌军军官涉嫌企图暗杀泽连斯基被捕,美俄回应
2024-05-08 20:44 乌克兰之殇 -
美撤销部分企业对华为出口许可证,商务部回应
2024-05-08 20:19 华为 -
习近平同武契奇共同会见记者
2024-05-08 20:17 中国外交 -
泰国新卫生部长上任首日:重新考虑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战争 -
习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首期6项举措
2024-05-08 19:22 中国外交 -
两年资金外流30亿美元,乌克兰农民为逃税竟出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乌克兰之殇 -
-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胁:若联大通过,美国将停止资助联合国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检阅塞尔维亚仪仗队
2024-05-08 16:53 -
习近平:相信这次访问必将开启中塞关系崭新的历史篇章
2024-05-08 16:45
相关推荐 -
-
“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评论 140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评论 184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评论 213“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评论 174“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61最新闻 Hot
-
“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
“特朗普,白日做梦”
-
英国人也火大:中国对特朗普的评价,很难不赞同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
美财长污蔑中国“夺走”拉美矿权,中方驳斥
-
果然,又威胁欧洲:中国还是美国?
-
摇摆州共和党人急死:中国都说奉陪到底了…
-
“美对华牛肉出口停滞,澳大利亚火速补位”
-
“美国客户急电:SOS!90天内,能发多少发多少”
-
AI生成“吉卜力风格”图片席卷网络,争议来了
-
“彪马叔”挨批:吃顿饭的功夫,你就被特朗普耍了?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
美财长忽悠上了:第一个行动的,可以得到“最好的协议”
-
“美军挣扎过,但就是绕不过中国”
-
特朗普想几乎全砍联合国、北约经费,有人急了:中俄要填补
-
开幕首日就翻车:大阪世博会标志性建筑漏雨,2亿日元厕所用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