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政府公布首个“中国战略”,中方表明立场
(观察者网讯)在因内阁分歧拖延数月后,当地时间7月13日,德国联邦政府通过首个全面对华战略。战略中提到了与中国所谓“系统性竞争”和减少对华经济依赖的必要性,同时指出,中德也应在经济贸易和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上保持合作。德国总理朔尔茨随后重申,德政府无意对华“脱钩”,将继续与中国合作。
我驻德国使馆发言人对此表明四点立场。中方希望德方理性、全面、客观看待中国的发展,中德经贸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是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关系,希望双方相向而行,坚持互利共赢,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德国外交部发布“中国战略”,封面为围棋。推文截图
据德国外交部网站消息,在这份长达64页的文件中,德国政府称,希望确保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变得更公平、更可持续、更互惠”。战略文件中写道:“中国是德国最大的单一贸易伙伴,但中国对欧洲的依赖在不断下降,而德国对中国的依赖近年来却不断上升。”
“我们无意阻碍中国经济进步和发展”,德国政府表示,德国“不追求对华经济脱钩,但迫切需要‘去风险’”。德国政府敦促在华德企加强风险分析,并计划调整对华出口管制清单。
德国政府在文件中还涉及到了网络安全问题和台海问题,称德国反对“单方面武力改变台海现状”,因为“军事升级也会影响德国和欧洲的利益”。
13日稍晚时候,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推特发文称,“中国战略”为中德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德国政府将继续与中国合作,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气候保护方面。
朔尔茨表示:“我们的目标不是要与中国‘脱钩’。但我们希望在未来避免严重的对华依赖。通过‘中国战略’,我们正在回应正发生变化并采取更具‘进攻性立场’的中国。对我们来说,以下几点依旧适用:中国现在是、将来仍是德国的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竞争对手。”
朔尔茨表态
据德媒和美联社报道,同日,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绿党)在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所”介绍了“中国战略”的基本内容。贝尔伯克称,“中国已经改变了,因此我们也需要改变对中国的态度”,近年来中国日益成为德国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但也在地区层面上变得越来越自信。
贝尔伯克重申,德国并非与中国“脱钩”,“只是想把风险降到最低”,还称德国此前在过度依赖俄罗斯燃料方面犯了错误。她宣称,德国需使本国经济关系多样化,这是为了保护德国自身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
德媒报道称,在对华政策上,本届德国联邦政府存在分歧:总理府坚持对华合作,但经济部和外交部(部长均为绿党)不断鼓吹减少所谓“对华依赖”。
对于德国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中国已连续第六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英国《金融时报》去年曾指出,在德国政客鼓吹所谓“脱钩”之际,众多德企非但没有减少对华投资,反而“加倍下注”。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数据,仅2022上半年,德企在华投资就达到创纪录的100亿欧元。
据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网站消息,驻德国使馆发言人13日就德国政府“中国战略”表明立场。
中方注意到德国政府7月13日发布的“中国战略”,并就此表明几点立场:
一、中方希望德方理性、全面、客观看待中国的发展。德国当前面临的很多挑战和问题并非是中国造成的,中国是德国应对挑战的合作伙伴,而非对手。将中国视为“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看待中国和制定对华战略,只会加剧误解和误判,损害双方合作与互信。
二、中方始终重视发展对德关系,愿与德方共同落实好中德第七轮政府磋商成果,深化各领域交流和务实合作。但发展双边关系必须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本原则,中方坚决反对利用涉台、涉疆、涉港、涉海、人权等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歪曲抹黑中国,甚至损害中方核心利益。中方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三、中德经贸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是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关系,对双方都是更大的发展机遇,而非风险。当前全球稳定和经济复苏的最大风险是推动分裂对抗和脱钩断链,将正常的合作泛安全化、政治化。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竞争焦虑而强行“去风险”,只会适得其反,人为加剧风险。双方应通过不断增进政治互信,推进双边关系“去风险化”。
四、中德在促进世界多极化、维护自由贸易、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有诸多共同利益。希望双方相向而行,坚持互利共赢,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为动荡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德国- 责任编辑: 齐倩 
-
-
出口不增反降,柬埔寨2个月内40家服装厂停产、2万人被裁
2023-07-13 20:52 -
中方发出警告,美方称“无意邀请”
2023-07-13 20:32 美国一梦 -
-
对华“去风险”,冰岛外长说了句实话
2023-07-13 19:06 观察者头条 -
王毅和布林肯在印尼会面
2023-07-13 18:57 中美关系 -
得票不及半数,他暂未当选总理
2023-07-13 18:49 泰国政局 -
商务部:中尼力争7月底前完成自贸协定谈判
2023-07-13 18:42 中国外交 -
俄国家技术集团、工贸部禁止员工使用苹果手机
2023-07-13 17:48 -
乌克兰又向澳军伸手,答复却是…
2023-07-13 17:26 乌克兰之殇 -
北约污蔑中国进行恶意网络活动或触发集体防御条款,中方驳斥
2023-07-13 16:04 中国外交 -
王毅和布林肯将在印尼会面?中方回应
2023-07-13 15:51 中美关系 -
马斯克称中国有意成立AI监管国际合作框架,外交部回应
2023-07-13 15:51 -
商务部:中方对雷蒙多访华持开放和欢迎态度,正与美方沟通
2023-07-13 15:48 中美关系 -
中国黑客组织攻击美国务院和商务部?外交部:虚假信息
2023-07-13 15:45 -
对北约国家,俄罗斯这招“诛心”了
2023-07-13 15:19 乌克兰之殇 -
韩日首脑借北约峰会展开穿梭外交,尹锡悦提了一个要求
2023-07-13 14:21 三八线之南 -
加拿大没完了?华人刷刷微信,又被翻出来当“干预大选”证据
2023-07-13 13:50 -
英美罕见齐喷乌克兰不知感恩,“我不是亚马逊网站!”
2023-07-13 13:08 乌克兰之殇 -
日本设核污水排海基金,中使馆:说明真有问题、大有问题
2023-07-13 13:04 福岛核泄漏
相关推荐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04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97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343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评论 242最新闻 Hot
-
“不能太依赖美国,欧洲得买点俄气”
-
“仅靠美国?休想”
-
“抛售美债是对美国经济政策丧失信心”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
“哈马斯愿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但有个前提”
-
“印度这行业要玩完了”
-
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
“豁免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不豁免更是机会”
-
“离了中国货,清凉一夏都难…”
-
“还跟我提投资?等美国稳定了再说吧”
-
俄副外长: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供应多少
-
英国反华议员赴香港探亲被拒入境
-
石破茂对美发出“迄今最强烈警告”
-
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
关税成本暴涨40多倍,美企CEO叫苦:这是末日
-
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