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或调整对华战略,对中国采取“清醒但不对抗”的态度
(观察者网讯)虽然欧盟官员不断鼓吹减少“对华依赖”,但现实是,欧洲企业正争相增加对中国投资;而在如何与中国打交道的问题上,欧盟各成员国之间也一直难以达成一致。为尝试协调对华战略,欧盟外交政策部门日前准备一份草案。
彭博社11日分析称,该草案主张欧盟不应卷入中美间“零和博弈”,这默认了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表态,即欧盟“不应成为美国的小弟”。香港《南华早报》12日解读说,欧盟认为应在对华战略上进行表面调整,而不是全面改革,对中国采取“清醒”但“不对抗”的态度。
彭博社和《南华早报》报道截图
据彭博社和《南华早报》报道,该草案来自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领导的欧盟外交政策部门。当地时间12日,欧盟将举行成员国外长会议,此次草案将在会议召开前向外长们提出对华战略建议。
这份草案指出,在对华接触、管理对华关系风险上,“与美国的协调仍至关重要”。但博雷利认为,“欧盟不应该赞同零和游博弈的想法,即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的二元竞争中只能有一个赢家”。
同时,博雷利敦促各国外长们坚持将中国作为“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系统性对手”的战略,并补充说,这些不同因素间的权重会因“中国行为的变化而变化”,但近年来,“很明显,竞争因素变得更加重要”。
在草案中,博雷利概述了将定义中欧未来关系的三个变量:价值观、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此处,他提到了乌克兰问题、台湾问题和所谓的“公平竞争”。
据博雷利所称,欧盟应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和美国接触,以维持现状,缓和紧张局势”,这符合欧盟的根本利益。他还希望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促和作用,称“中乌之间的直接对话将是中国为公平政治解决做出贡献的最佳机会”。
博雷利写道,无论乌克兰发生什么,中国的崛起都不会改变,“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失败不会破坏中国的发展轨迹,因此中国应设法利用自己的地缘政治优势”。
草案提到,由于中国在国际问题上越来越强势、中美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中国在“地区和全球问题”中发挥越来越巨大的作用,欧盟需更新对华政策。但成员国应与中国保持接触、寻求合作,而不是中断联系。
博雷利称,各成员国还需加紧努力,通过自由贸易协定和能源伙伴关系等方式,以更具吸引力的方案与其他国家接触,与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竞争。“如果我们要在中欧复杂的关系中建立新的稳定性,欧盟及其成员国应该保持坚定而不是对抗,我们应该对这种关系的性质保持清醒的认识。”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资料图)
《南华早报》称,在12日的欧盟外长会议结束后,欧盟成员国领导人预计将在6月举行的峰会上讨论中国战略。但参与规划的欧盟官员提醒称,不要指望这份最新的欧盟对华战略会很快完成。一位西欧国家的高级外交官说:“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不能说我们很快就准备好了,(对华战略)将是开放式的。”
值此之际,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将于5月19日至21日在日本广岛召开。彭博社预测,G7届时希望向中国发出一个信号,宣布将共同对抗中国所谓的“经济胁迫”,但预计很难就具体措施达成一致。
与此同时,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内,越来越多的欧盟官员使用“去风险”一词代替“脱钩”,主张欧盟企业应在中欧关系中降低风险、减少“对华依赖”。
但数据显示,欧盟多国企业正在争相增加对华投资。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4月20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至3月,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华投资较快增长,其中,法国、德国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35.5%、60.8%。
此外,英国、加拿大、日本、瑞士、韩国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80.3%、179.7%、47.7%、47.4%和39.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27.8%。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应邀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5月8日至12日访问德国、法国、挪威。
当地时间2023年5月10日,在巴黎与法国外长科隆纳举行会谈时,秦刚表示,中国始终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一贯旗帜鲜明支持欧洲加强战略自主、在国际舞台发挥积极作用,主张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中法、中欧应在扩大双向开放中实现共赢合作,构建更加稳定互信的中欧供应链伙伴关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齐倩 
-
苏丹冲突双方签署《吉达声明》,但协议不涉及停火
2023-05-12 07:26 -
美国将重启边境墙建设
2023-05-12 06:40 美国政治 -
世卫: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3-05-11 22:54 -
王毅同沙利文在维也纳会晤
2023-05-11 22:07 中美关系 -
巴最高法院:逮捕不合法,立即释放
2023-05-11 21:36 巴铁 -
秦刚为巴黎国际大学城“中国之家”揭幕
2023-05-11 21:01 中法关系 -
英国已向乌克兰交付远程巡航导弹,克宫:将充分反制
2023-05-11 21:01 俄罗斯之声 -
到底何时发起反攻?泽连斯基:再等等,现在会死很多人
2023-05-11 17:49 乌克兰之殇 -
印外长:印度经济不能靠“中国效率”,要自力更生
2023-05-11 17:44 印度惊奇 -
为何俄军行动如此缓慢?克宫回应
2023-05-11 17:39 俄罗斯之声 -
欧盟首次提出制裁7家涉俄中企,我商务部警告
2023-05-11 16:57 观察者头条 -
“去年印度进口俄油增长10倍,节省50亿美元”
2023-05-11 16:41 印度惊奇 -
特朗普现身CNN节目:国会山骚乱那天,真美好
2023-05-11 16:20 美国政治 -
拜登正寻求与中国领导人通话?外交部回应
2023-05-11 16:20 中美关系 -
耶伦:应限制中国这方面,不要破坏中国那方面
2023-05-11 15:51 美国经济 -
苹果手表宣传误导消费者被罚10万元
2023-05-11 15:46 -
不要筹码了?拜登政府被曝“迫切”寻求与华多部门接触
2023-05-11 15:39 中美关系 -
法外长称中国有必要告诉俄方要“恢复理智”,中方回应
2023-05-11 15:36 乌克兰之殇 -
中朝边界将于6月解封?外交部回应
2023-05-11 15:34 朝鲜现状 -
G7将要求中国遵守国际规则?外交部回应
2023-05-11 15:34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关税犹如泰山压顶,将‘不可逆转’伤害美国经济” 评论 11“史无前例”,英国政府将接管英国钢铁公司 评论 142“特朗普关税增加金融危机风险,欧洲需要答案” 评论 36美国小企业哀叹:我们呢?我们的活路在哪里? 评论 177美国低调豁免部分商品,“对华关税现首个松动信号” 评论 41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关税增加金融危机风险,欧洲需要答案”
-
美伊首轮间接谈判结束,伊朗外长:双方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达成协议
-
美国小企业哀叹:我们呢?我们的活路在哪里?
-
“特朗普家族全面参与加密货币项目,获利近10亿美元”
-
旅美数十年后,中国明星数学家夫妇回国
-
美国低调豁免部分商品,“对华关税现首个松动信号”
-
探访义乌后,法媒感叹:美国订单少了,士气反而更高
-
“对抗中国主导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
“一团糟!关键是,各国能忍到几时?”
-
“美国既非全知,亦非全能”,毛宁分享肯尼迪讲话
-
又威胁上了!“再偷水,我就加税”
-
“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
“中国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马屁,更受全球欢迎”
-
马斯克“不安”了
-
AI(诶哎)还是A1(诶万),美教育部长傻傻分不清楚
-
“中国药活性成分性命攸关,美国被卡脖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