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伯之春”十余年后,突尼斯再现自焚抗议事件
-
周弋博冲冲冲!
最后更新: 2023-04-16 14:58:19【文/观察者网 周弋博】
当地时间4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突尼斯凯鲁万省哈夫兹镇出现自焚事件,35岁的足球运动员尼扎尔·伊萨维在抗议“警察不公正”的过程中点燃了自己,后因严重烧伤于14日不治身亡。
据报道,伊萨维曾在社交媒体上抱怨,因为无法买到价格低于每公斤10第纳尔(约合人民币22.60元)的香蕉,他与水果小贩发生争执,后被警察指控为“恐怖主义分子”。他还曾表示,他已将自己“处以火刑”,以示对警察的抗议。
14日当晚,哈夫兹镇街头爆发抗议活动,有抗议者向警察投掷石块,警察以催泪瓦斯回应。BBC称,伊萨维的遭遇与2010年12月的突尼斯水果商贩布瓦齐齐的自焚事件相似——该事件被认为是2011年全面爆发的“阿拉伯之春”的导火索,导致原总统本·阿里的统治被大规模抗议推翻。
突尼斯足球运动员尼扎尔·伊萨维(左)与他自焚抗议的视频画面 图源:《每日邮报》
自去年以来,突尼斯出现基本消费品短缺情况,严重影响民众生活。突尼斯统计局数据显示,该国2月通胀率上涨至10.4%,连续第17个月上涨,创1984年末以来最高纪录,同月的食品和饮料的通胀率则高达15.6%。
突尼斯政治评论家朱迈·贾斯米表示,突尼斯通胀上升是从美国加息后开始的,通胀水平居高不下与美联储货币政策有密切关系。
今年3月8日,突尼斯政府发布多项控制物价的决定,以作为应对食品价格不断飙升的措施之一。其中,香蕉的价格被确定为零售价每公斤5第纳尔,批发价每公斤4.5第纳尔。
不过,这项决定反而让市面上的香蕉大减,因为商贩无法遵守政府强制制定的价格,转而选择偷卖商品。
综合BBC、《卫报》、《每日邮报》消息,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伊萨维曾尖叫着表示,“因为和一个以(每公斤)10第纳尔卖香蕉的人发生争执,我在警察局被指控为恐怖主义分子——抱怨香蕉价格的所谓‘恐怖主义’!”
另一段视频则显示,伊萨维拍下了自焚抗议的过程。视频中,一旁的目击者被伊萨维身上熊熊燃烧的火焰吓得尖叫不已。
此前,伊萨维曾在其脸书账号上写道,他已将自己“处以火刑” ,“我已经精疲力竭了,我要让警察国家知道判决将在今天执行”。
公开资料显示,现年35岁的伊萨维是一名自由球员,曾为该国顶尖俱乐部莫纳斯提尔(US Monastir)效力。
据报道,伊萨维的兄弟里亚德表示,伊萨维在突尼斯凯鲁万省哈夫兹镇的抗议中点燃了自己并造成三度烧伤,后被紧急送往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的烧伤专科医院,但最终还是于14日不治身亡。
14日当晚,哈夫兹镇街头爆发抗议活动,有抗议者向警察投掷石块,警察以催泪瓦斯回应。在15日举行的伊萨维的葬礼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抗议活动与警民冲突。
报道称,葬礼开始前,数百名参加者聚集在伊萨维的房子外,高喊“尼扎尔,我们将用我们的鲜血和灵魂为你而自我牺牲”。葬礼结束后,部分民众前往哈夫兹镇警察局外抗议。
4月15日,伊萨维的葬礼上,部分参加者向当地警方表示抗议 图源:法新社
葬礼上,参加者抬着伊萨维的棺材 图源:法新社
伊萨维的葬礼结束后,有大量民众聚集在哈夫兹镇警察局外抗议 图源:法新社
前述媒体在报道中,都将伊萨维的遭遇同十几年前的“阿拉伯之春”相关联。
2010年12月17日,名为布瓦齐齐的一名水果摊贩在突尼斯中部城市西迪布兹德自焚,成为点燃该国“颜色革命”的导火索。在持续的大规模抗议中,原总统本·阿里于2011年1月14日逃离突尼斯,该国随后“复制”西方民主制度。类似的抗议在阿拉伯世界蔓延,并导致多国政权更迭,被统称为所谓的“阿拉伯之春”。
为了纪念布瓦齐齐,突尼斯首都曾以他的名字命名一条街道。2020年12月,即事发十周年之际,西迪布兹德市主干道一栋面对政府大楼的建筑,也挂出他的巨幅画像。
可是在当地居民眼中,布瓦齐齐早已不再是“英雄”。面对巨幅画像,54岁的路人法缇娅·伊曼显得颇为不忿,“我诅咒它。我想把它(画像)撕掉。他(布瓦齐齐)才是那个毁掉我们(生活)的人。”
曾几何时,突尼斯是西方媒体口中的“民主转型典范”,获得了所谓“阿拉伯之春的摇篮”、“阿拉伯国家民主化旗手”等集中“褒奖”。其他受波及的国家如利比亚、叙利亚和也门,至今仍处于内战,大量民众死于战火或流离失所。
但西方民主并没有给突尼斯底层民众的生活带去多少改善。政治上,宗教与世俗势力反复争夺,十年间总理、总统换了十多位,政客与底层民众脱节;经济上,贫富差距反而进一步扩大。《卫报》形容,越是从地中海沿岸向内陆的落后地区走,突尼斯的“神话”就越是被彻底地击碎。
西迪布兹德街头打出布瓦齐齐的画像,遭到当地人鄙视 图自:《卫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周弋博 
-
美前情报官员质疑:他可能只是“替罪羊”
2023-04-16 14:54 美国泄密事件 -
耶伦:美国银行或将“出于谨慎”收缩信贷
2023-04-16 13:33 -
-
苏丹发生武装冲突,我外交部:呼吁冲突双方尽快停火
2023-04-16 13:00 中国外交 -
波兰、匈牙利禁止乌克兰农产品进口
2023-04-16 11:19 乌克兰之殇 -
美国寻求与越南提升关系,斥资12亿美元修建新使馆
2023-04-16 11:18 -
“韩国宫廷‘满汉全席’”?韩旅游发展局又被嘲了
2023-04-16 10:24 -
刚加入北约不到两周,芬兰在边境就有新动作
2023-04-16 10:06 观察者头条 -
美国又一列火车脱轨起火,运营商:没有波及危险品车厢
2023-04-16 09:28 美国一梦 -
桑德斯等美议员:转变对以色列的政策!
2023-04-16 08:47 -
中方驳斥布林肯: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不得人心
2023-04-16 08:38 中国外交 -
-
七国集团外长会议于16日开幕
2023-04-16 07:25 -
苏丹爆发武装冲突,中使馆:在苏中国公民尚无伤亡
2023-04-16 07:23 中国外交 -
美国前财长:其他大国联合起来了,我们正变得孤单
2023-04-15 22:39 美国一梦 -
“随着最后3座核电站下线,德国分裂了”
2023-04-15 21:13 德意志 -
中巴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发达国家应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
2023-04-15 20:11 -
“卢拉访华与访美简直天壤之别”
2023-04-15 18:40 中国-拉美 -
俄军:今春已征召2.1万人,首批新兵4月20日起前往境内驻地
2023-04-15 18:25 -
中方欢迎仪式上,巴西官员突然哭了
2023-04-15 18:25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
“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36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95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7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65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62最新闻 Hot
-
总计7亿欧元,欧盟对苹果、Meta“罚酒三杯”
-
“俄乌都得在领土上让步,再不同意美国就退出”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