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方官员挑拨:中方用这招离间德美”
(观察者网讯)德国总理朔尔茨4日“闪电”访华,中国央企与空客公司的170亿美元大单期间也“应声落地”。“朔尔茨的北京之行,将贸易放在了首位。”《华尔街日报》当天以此为题刊发报道。
访问成果初显,美方却有人坐不住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有美国官员就此“挑拨”道,朔尔茨的访问为北京提供了“突破口”,中方的“议程”就是通过贸易问题来“分裂”华盛顿与其欧洲盟友。
《华尔街日报》:朔尔茨的北京之行将贸易放在首位
昨日(4日)上午,朔尔茨率“豪华企业代表团”抵达北京,大众、巴斯夫、BioNTech、德意志银行等德企高管均赫然在列。
《华尔街日报》指出,经济合作是这次访问的主要焦点,短短11个小时的“旋风式访问”,朔尔茨便签下了商业协议并宣布了新的合作领域,重申了中德曾经的密切关系。
此访期间,中国航材与空客在北京签署了140架空客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其中包括132架A320系列飞机、8架A350飞机,总价值约170亿美元。德国正是空客客机的重要产地之一。
据报道,空客发言人表示,该协议涵盖了先前的订单,但没有详细说明。今年7月,中国三大航空集团与空客签下“超级大单”,“一口气”订购292架空客飞机,总价折合人民币逾2400亿元。
朔尔茨在北京时也感叹:“我今天来到北京是件好事,也是件正确的事。”
但报道同时提到,作为疫情后首位访华的欧盟国家领导人,朔尔茨此行面临更多政治压力。
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力图联欧制华,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更是将中国与俄罗斯捆绑打包,炒作阵营对抗。受此影响,德国以及欧洲内部,减少对华依赖、与中国“脱钩”的论调甚嚣尘上。
据报道,有美国官员表示,这次访问在华盛顿引起了关注:在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原本“有助于”华盛顿让欧洲盟友更多参与对抗中国,但朔尔茨的中国行却为北京“提供了一个突破口”。
一名美国官员甚至宣称,中方的“议程”就是通过贸易问题来“分裂”华盛顿与其欧洲盟友。
被问及美国对访问的态度时,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John Kirby)当地时间4日回应称,美国理解朔尔茨决定“背后的逻辑”。不过有美官员向《华尔街日报》指出,拜登政府曾敦促朔尔茨就一些争议问题向中方“发出强烈信息”。
美国咨询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驻柏林总编辑诺亚·帕金(Noah Barkin)认为,通过呼吁加深经济关系,朔尔茨实际上公然无视了美国及其盟友要求对北京采取更加怀疑态度的呼吁。
报道也提到,尽管一些德国企业正通过制定进军东南亚的多元化计划来对冲风险,但中国仍然是许多德国公司最大的增长市场。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晏思(Jens Hildebrandt)在接受采访时说,“这就是为什么投资不断涌入(中国)”。
与此同时,七国集团(G7)日前结束了在德国明斯特举行的为期两天的外长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会后称,美方“强烈同意”朔尔茨撰文阐述的有关此次中国行的目标。报道解读称,美方高级官员对于德国加强与中国的经济交往一事表示谨慎。
报道称,对一些观察人士而言,朔尔茨此番访华是一个迹象,表明这位总理愿意推行中方所支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甚至不顾西方盟友和他自己内阁成员的反对。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首席经济学家麦克斯·岑格莱恩(Max Zenglein)直言:“对中国而言,德国尚未执行的对华战略调整目前只是空话。”
对于此次访问,中方此前早已声明立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3日指出,中德是全方位战略伙伴,今年是两国建交50周年,半世纪以来的交往合作已充分证明,两国的共识远多于分歧,合作远大于竞争,双方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均从对方的发展和中德务实合作中获益。发展好中德关系不仅惠及两国,也有利于中欧和世界。中方愿继续秉持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的主基调,同德方一道推动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贡献更多力量。
关于中德之间的一些分歧,赵立坚则强调,中方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容外部势力干涉。关于所谓的“中国人权问题”,中国一贯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世界人权事业的重要贡献者。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方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同各方开展人权对话与交流,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但中方反对以讨论人权问题为幌子,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进行污蔑抹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杨蓉 
-
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2022-11-05 17:4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朔尔茨访华,布林肯表态
2022-11-05 17:12 中国外交 -
问了这个问题,美国记者被直接抱走…
2022-11-05 16:56 -
马斯克:推特每日亏损超400万美元,除了裁员别无选择
2022-11-05 16:33 -
台湾男子战死乌克兰,被曝生前欠债百万新台币
2022-11-05 16:26 -
拜登称“推特向全世界撒谎”,马斯克回怼
2022-11-05 16:13 美国政治 -
普京签令:允许征召部分重罪者
2022-11-05 15:22 俄罗斯之声 -
“斯里兰卡人民将永远珍视中国友谊”
2022-11-05 14:44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首次在中国亮相,还有两款新车首秀进博会
2022-11-05 13:49 -
南方国家热议: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神话一去不复返了
2022-11-05 13:43 聚焦二十大 -
日本网红泡进恒河水看愣印度人,刚上岸就开始喉咙疼了…
2022-11-05 12:46 -
“西方一边上‘人道课’一边对非洲饥荒漠不关心,耻辱”
2022-11-05 11:41 欧洲乱局 -
拜登要“解放伊朗”?伊朗总统回击:我们永远不会做美国的奶牛
2022-11-05 11:10 美国政治 -
普京:应将赫尔松平民从最危险战斗区域撤离
2022-11-05 10:18 俄罗斯之声 -
由德国汉堡始发的“进博号”中欧班列即将抵沪
2022-11-05 09:51 进博会 -
-
美国新增感染39342例、死亡344例
2022-11-05 08:29 美国一梦 -
朝鲜警告:美国切勿轻举妄动
2022-11-05 08:28 朝鲜现状 -
中方:朝方近期的发射活动与相关方言行有直接关系
2022-11-05 08:07 朝鲜现状 -
美英等国在波兰举行军演,演习场景将参考俄乌冲突
2022-11-05 07:38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大屠杀日’” 评论 0“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评论 25“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评论 36“众叛亲离!要是再发生911,谁还同情美国人?” 评论 215最新闻 Hot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长和“卖港”不得人心
-
鲁比奥警告欧盟:不要将美国排除在外
-
又摊上事了,这回还有华尔兹
-
“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
德外长插一脚:美乌能不能签,先得给欧盟“掌掌眼”
-
候任美军参联会主席炒作:若与中国打持久战,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
知名华裔教授失联两周?“异常而危险的信号”
-
“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
共和党人也不满关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
-
韩网民强扯“中国间谍”喊美军介入,驻韩美军急了
-
美国航运巨头发话:我们有很多中国船,这钱得美国人掏
-
马斯克狂撒2500万,这场“会改变西方文明进程”的选举还是输了
-
俄高官有望冲突后首次访美,“美方暂时解除制裁”
-
美防长称日本是“前线”,日媒急了
-
美国两党拿出对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级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