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届美国年轻人流行起“在职离职”?仅31%投入工作
最后更新: 2022-10-09 13:23:03【文/观察者网 齐倩】最近,美国媒体发现,美国年轻人正在为自己缺少工作热情而欢呼!他们每天照常上班打卡、只做分内之事、对加班说不……他们将之称作“在职离职”(Quiet quitting)。
这一词语始于社交媒体TikTok,同时在Youtube、领英和推特等平台广泛传播。截至目前,相关话题在TikTok上的累计浏览量已超过360万次。
与此同时,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发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自2020年起,各世代的美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程度逐渐下降。其中,1989年及之后出生的年轻一代工作最不积极性,仅为31%,创下历史新底。
美媒定义“在职离职”:不辞职,但只做分内事
那么,究竟什么是“在职离职”?
一名视频博主7月在TikTok发布了一则视频。视频中,他这么讲道:“我最近了解了一个叫做‘在职离职’的词,这意味着你并没有彻底辞职,而是放弃了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想法。你仍在履行职责,但不再认同工作必须等于生活的心态……你仍然完成工作,但更专注于照顾自己和工作之外的生活”。
图自TikTok(下同)
还有一些视频博主说,“在职离职”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到下午5点(下班时间)就关机的手机和电脑,以及不再回复的短信和邮件”;
也代表“只在合同中规定的时间工作,只做合同规定的事情”;
“在职离职不是懈怠,只是让工作和生活之间保持边界,照顾自己的精神健康”;
现在,“在职离职”已经在美国形成一种流行趋势,很多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对其津津乐道。而这也引起欧美媒体的注意,包括《华尔街日报》、CNN、Axios、Buzzfeed等媒体纷纷对“在职离职”的定义和背后现象做出专题报道。
其中,CNN电视节目形容,“美国年轻人正在为自己缺少工作热情而欢呼!”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8月12日的一篇报道中称,“在职离职”的流行与新冠疫情有关:疫情期间,许多美国人被迫居家办公、工作和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化,因此他们选择“反击”。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近期民调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各世代的美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程度逐渐下降。其中,1989年及之后出生的“Z世代”(1995至2009年出生)和“千禧一代”(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出生)的工作积极性最低,仅为31%,同时也创下历史新低。
盖洛普科学家哈特(Jim Harter)表示,“在职离职”人群和调查中的呈现“不投入”(not engaged)的受访者群体基本吻合。这些人会出现在工作岗位上,但只会完成最低要求的工作,“他们更有可能被动地工作,为自己而不是雇主着想”。
随着“在职离职”趋势走红,一些批评声音也相继出现。有人指责此举是一种“消极逃避”,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只会不利于公司经营,同时也不利于个人发展。
对此,美国年轻一代的“打工人”有话要说。
比特廷格(Josh Bittinger)现年32岁,在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做市场研究主管。他告诉《华尔街日报》,虽然一些人质疑“在职离职”是在鼓励人们变得懒惰,但实际是在提醒大家不要工作到精疲力竭的地步。
比特廷格说,他已经过了为脱颖而出而对所有事情都说“好的”的阶段,现在,他学会了对一些事情说“不”,为自己留出时间享受生活,而不是在假期查看和回复电子邮件。
41岁的法里斯(Clayton Farris)也表示,当他第一次听到“在职离职”一词时,便立即意识到他已经在这样做了——拒绝让工作忧虑支配自己。“我仍然努力工作,仍然取得了同样多的成就。我只是不会再给自己压力,让自己内心受到折磨。”
24岁的韦斯特(Paige West)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回顾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经历时,她说道,当时的工作压力大到不可思议,她开始脱发、失眠。现在,她选择不再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不再报名参加额外培训,也不再尝试与同事做一些无用的社交。
但就美国整体劳动力市场而言,允许Z时代劳动力“在职离职”简直是一种奢侈。《华尔街日报》8月15日报道,目前美国劳动人口比2020年初少了约60万,当时新冠疫情引发经济出现短暂的严重衰退。如果根据人口增长进行调整,美国劳动力会少几百万。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工人数量在今年早些时候接近疫情前水平后,3月以来下降了40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齐倩 
-
俄方驳斥“俄领导层内部动荡”:完全不属实
2022-10-09 11:06 俄罗斯之声 -
3秒,38枪…美国黑人男子死亡
2022-10-09 10:11 美国一梦 -
美国回应:已得知消息,不予评论
2022-10-09 09:59 俄罗斯之声 -
“先发制人”打击俄罗斯?美国重申:不会直接参与
2022-10-09 09:54 乌克兰之殇 -
克里米亚大桥爆炸后最新卫星图像
2022-10-09 09:35 俄罗斯之声 -
拜登渲染“核末日”,马克龙:说话该谨慎点
2022-10-09 08:39 乌克兰之殇 -
离谱!美顶级儿童医院称孩子“在子宫里”就知道其是跨性别者…
2022-10-09 08:30 美国一梦 -
美国新增感染病例31253例、死亡140例
2022-10-09 07:34 美国一梦 -
克里米亚大桥恢复通车,普京下令加强安保措施
2022-10-09 07:28 观察者头条 -
日韩称朝鲜9日发射弹道导弹
2022-10-09 07:23 三八线之南 -
德国北部铁路运输中断事故初步确认故障原因
2022-10-09 06:44 欧洲乱局 -
俄方:克里米亚大桥爆炸车车主系俄一边疆区居民
2022-10-08 23:20 俄罗斯之声 -
德国北部铁路运输大规模中断,或被蓄意破坏
2022-10-08 23:05 德意志 -
乌克兰国安局称:大桥在美丽地燃烧
2022-10-08 23:00 乌克兰之殇 -
俄国防部:苏洛维金出任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
2022-10-08 22:13 俄罗斯之声 -
上一秒还在啃汉堡,下一秒就被美国警察的子弹狂追
2022-10-08 22:00 -
彭博社:中国持有正确的物种保护理念,西方应更开放地接受
2022-10-08 21:26 -
五角大楼:含中国产零件F-35,豁免了
2022-10-08 21:11 -
墨西哥毒贩冲进市政厅扫射:外墙布满弹孔,市长当场死亡
2022-10-08 20:35 -
被美国天价气“背刺”,德国拉日韩组“G7+”谈价
2022-10-08 19:38 欧洲乱局
相关推荐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评论 279“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101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评论 165“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评论 135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