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人》声称“猪比中国人吃得多”,CGTN主持人回怼:人写不出这种话
最后更新: 2022-06-29 14:50:27【文/观察者网 齐倩】“2019年猪吃了4.31亿吨粮食,比中国人吃的多45%。”
这一突破下限的“类比”,出自英国杂志《经济学人》近期刊发文章,并由其官方账号截取出来,于6月28日发布在推特平台。该推文一经发出便引发不满,许多网友痛斥《经济学人》此举无疑是种族主义行为。
《经济学人》推文截图
在6月23日发布的题为《世界上大部分粮食并非被人类吃掉》的文章中,《经济学人》认为,将粮食用作畜牧饲料和生活燃料的行为加剧了本就严峻的全球粮食危机问题,并神逻辑地将猪所食用的粮食总量和中国人消耗量相提并论,以佐证其论点。
受疫情影响、俄乌冲突和西方制裁的冲击,全球粮食价格一直维持高位,世贸组织多次就供应短缺等粮食危机发出警告。世界粮食计划署此前表示,预计有4700万人因此面临饥饿风险。
文章援引数据指出,其实各国已经种植了足够多的谷物来满足人类的实用需求,但问题是,“只有不到一半的粮食被人类吃掉了”,其中43%用于生物燃料和喂养牲畜,这是俄乌两国粮食产量总和的六倍。
《经济学人》称,全球粮食产量在2010年以来增长了17%,超过了人口增长6个百分点。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挨饿,因为多生产出的粮食被用于其他用途。其中近十分之一被转化为生物燃料,主要用于为汽车提供动力;但更多的粮食用于饲养牲畜。
读到这里,文章内容还算正常。但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为了印证数据和论点的正确性,《经济学人》随后以猪为例,并将之同中国人放在一起比较食用粮食的总量。
“根据我们的计算,2019年猪吃了4.31亿吨粮食,比中国人吃的多45%。”文章补充说,当前世界对肉类的需求增加,加之一些谷物副产品不适合人类食用,共同构成了这一现状:很大部分粮食喂给了牲畜。
“人写不出来这种话”,对于《经济学人》的骚操作,CGTN主持人刘欣的评价一针见血。
推文截图(下同)
同时,一众网友也惊诧于《经济学人》如此赤裸裸的种族主义行为,并指出文章中的逻辑经不起推敲。
“但是我们人类吃肉、喝牛奶啊,大部分牲畜的肉都是被人类间接消费了。”
“所以有什么问题吗?难道你们认为只有人类才有资格消费地球上的资源吗?”
“令人作呕的比较。”
“经济学人?你们真是搞砸了自己的名声……”
一名来自美国的网友指出,美国约40%的玉米和25%的大豆作物用作生物燃料,并问《经济学人》,“你们啥时候报道一下这个?”
就在全球面临粮食危机之际,美欧等20多国正在将粮食变成生物燃料,以应对俄罗斯的能源限制。4月12日,美国拜登政府宣布采取紧急措施,扩大生物燃料销售,以遏制不断飙升的汽油价格。
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目前主要以粮食为原料生产,近期全球石油价格飙升,作为替代品的生物燃料需求大增。数据显示,美国2021年乙醇产量约4500万吨。按照1吨生物燃料乙醇大约需要3吨粮食原料推算,美国共消耗约1.35亿吨粮食,约为澳大利亚一年粮食总产量的2.5倍。
还有一些网友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指责《经济学人》上述行径“过分出格、极具煽动性”,违反了推特的“反仇恨”社区规约。此外,已有多名网友表示已举报了《经济学人》这一推文。
但截至目前,《经济学人》没有就此事作出回应,也未删除引发争议的推文且未对原文中提及中国的不妥表述做出任何修改。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从创刊伊始,就有高度的政治性和阶级属性。
根据纽约城市大学历史学教授亚历山大·泽文(Alexander Zevin)所著《逍遥法外的自由主义》(Liberalism at Large)介绍,1843年,一个名叫詹姆斯·威尔逊的苏格兰帽子生产商为了反对英国《谷物法》而创立了《经济学人》,又名《政治、商业、农业和自由贸易报》。
虽然听起来像产经报纸,但一开始刊载更多的是宣传鼓动性的内容,报纸的目标受众是“占有土地和金钱利益的上层社会”,而穷人、下层阶级以及试图帮助穷人的改革运动,都遭到了无情的诽谤,就连他们所受的痛苦也要被斥责一番。威尔逊还赋予了《经济学人》传教的使命。
英国《新政治家周刊》(New Statesman)2019年11月27日的文章曾直言,《经济学人》从一开始就不懈地为自由帝国主义辩护:1947年赞颂启动冷战的杜鲁门主义、1948年支持镇压马来亚革命、1951年建议在伊朗进行炮艇外交、60年代无条件支持越南战争,、90年代支持伊拉克战争……
马克思曾一语道破《经济学人》的本质,“伦敦的《经济学人》,是金融贵族的宣传工具”(the organ of “the aristocracy of finance”)。
对于崛起的中国、逐渐式微的自由主义,《经济学人》则忧心忡忡,在经济板块保持一贯高水准的同时,政治板块则陷入一会“唱哀歌”,一会“歇斯底里”的分裂状况。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齐倩 
-
北约峰会开幕,俄罗斯直接警告
2022-06-29 14:28 俄罗斯之声 -
北约挑拨:不把中国当对手,担心中俄走近
2022-06-29 14:25 -
赫尔松州军民政府:已开始筹备入俄公投
2022-06-29 14:09 乌克兰之殇 -
国家卫健委主任会见美国新任驻华大使
2022-06-29 13:54 中美关系 -
得州移民惨案升至51死:身上洒满牛排调料,掩盖恶臭
2022-06-29 13:44 美国一梦 -
“芬瑞入约”,CNN开夸:这可是拜登努力六个月的结果
2022-06-29 13:31 欧洲乱局 -
又跳票?澳新防长:核潜艇2030年“无法就绪”
2022-06-29 13:15 -
因支持“侮辱先知”的女发言人,印度一裁缝被当街斩首
2022-06-29 12:36 印度惊奇 -
埃尔多安:土耳其得到了它想要的
2022-06-29 11:39 欧洲乱局 -
美以支持俄军方为由“拉黑”5家中企,我使馆驳斥
2022-06-29 11:05 中美关系 -
“那天特朗普想去国会山,还和特工抢方向盘”
2022-06-29 10:53 特朗普 -
佛州1岁女婴被8岁男孩枪杀,子弹穿透她击中2岁女童
2022-06-29 10:44 -
“不能让俄罗斯赢得俄乌冲突”
2022-06-29 10:40 乌克兰之殇 -
史无前例!G7公报提到中国14次
2022-06-29 10:03 中美关系 -
“英国不会与俄罗斯开战,正努力将冲突限制在乌克兰”
2022-06-29 09:36 乌克兰之殇 -
中国代表:美国多次借虚假信息发动战争,严重侵犯人权
2022-06-29 07:18 -
美国新增确诊145081例、死亡537例
2022-06-29 07:07 美国一梦 -
约旦港口有毒气体泄漏已致13死265伤,有中国公民受伤
2022-06-29 06:49 -
最后一刻,土耳其同意芬兰瑞典加入北约
2022-06-29 06:39 欧洲乱局 -
“连续推翻多案,美最高法意在打破政教分离”
2022-06-28 22:43 美国政治
相关推荐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6“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01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82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21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16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