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京为何说“先发制人反侵略”,下一步怎样打算?
最后更新: 2022-06-23 16:34:43【文/观察者网 王慧】乌克兰的战火仍在持续,西方的对俄制裁再次加码。尽管如此,俄罗斯5月9日的胜利日阅兵仍如期而至。
1.1万名官兵及军校学员、131件地面军事武器装备悉数亮相红场,T-14“阿玛塔”主战坦克、T-90M“突破”主战坦克、S-400防空导弹系统、“旋风-G”型多管火箭炮系统、“道尔-M2”和“山毛榉-M3”防空导弹系统、“天王星-9”战斗机器人......
非常时期,这场阅兵式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演讲备受全球瞩目。当着全世界媒体,普京对俄罗斯民众表示祝贺,他提到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英雄,再次阐释了俄罗斯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的原因。
这一次,美国和北约被直接点名。普京直指,它们才是这场冲突的始作俑者。他说:
“我们亲眼目睹了(在乌克兰)正在大规模建设军事基础设施,数百名外国顾问参与进来,北约国家定期提供最先进的武器。危险与日俱增。俄罗斯对侵略予以先发制人的反攻。这是一个被迫的、及时的、唯一正确的决定,一个拥有主权的强大独立的国家做出的决定。”
当“乌拉”之声响彻红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推特发布了视频,隔空喊话“我们(乌克兰)能赢”。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操作,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是为了“抢风头”,还是为了所谓的“舆论战”?普京在讲话中有没有透露出他的下一步打算?俄罗斯通过这场阅兵式向西方、向世界传递出什么信息?普京所说的“先发制人反侵略”该如何理解?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专访了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李海东教授。以下为采访实录:
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式现场 图源:澎湃影像
观察者网:5月9日,俄乌冲突进入第75天,但俄罗斯的红场阅兵一如既往,似乎战争的胶着不足以改变俄罗斯的计划。不少西方媒体对这次阅兵的评价是“低调的”(low key),您怎么看?您认为,普京这时候照旧举行阅兵式是想向西方、向世界传递什么信息?
李海东:胜利日阅兵是俄罗斯的一个常态性活动,这次阅兵算不上低调,只是没有达到西方之前在舆论中渲染的那种效果而已。
在9日阅兵前,许多西方媒体传播普京会在活动中宣布“全国动员”、“表态使用核武器”等言论,但这些都没出现。相关舆论和判断,带有非常强的主观意识,是一些西方的记者和政治人物在乌克兰战争的背景下想象出来的场景,他们希望借此在舆论和政治上持续诋毁俄罗斯。
结果我们也看到了,俄罗斯在胜利日当天从容、镇定、冷静得展现出了自身的实力,和对当前所面临挑战的自信。整个阅兵仪式相当庄重,仪式感很强,非常能唤醒或巩固俄罗斯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大国意识。
不管是普京的发言,还是整个阅兵仪式中俄罗斯展示出的高精尖震摄性武器都在向世界传递一个信息:俄罗斯是一个大国,是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和尊重的强国。如果对俄罗斯独立、主权和实力地位予以漠视的话,一定会有严重后果。
另外,俄罗斯民族有其独特之处。我们通常说,俄罗斯是一个战斗民族,的确如此。
历史上,俄罗斯人在跟西方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有一种被围堵的情节。这使得俄罗斯在处理对西方关系中始终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一种为了生存必须更加强大,打破外部安全围堵的愿望和行为。
再加上近200年来,俄罗斯的生存性威胁主要来自西方,19世纪初拿破仑领导下的法国、20世纪40年代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冷战期间和21世纪以来的美国等莫不如此。这已是俄罗斯人历史记忆和外交观念的固有部分。
俄罗斯人在与西方的长期交往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安全观念和心理情节,使其处理对西方关系时始终有一种强烈的要求平等与获得认可和尊重的大国愿望。
俄罗斯受阅官兵 图源:澎湃影像
- 责任编辑: 王慧 
-
爱沙尼亚不满北约防御计划:我们会“在地图上被抹去”
2022-06-23 16:28 -
芬兰国防军总司令称:为俄罗斯的进攻已准备数十年
2022-06-23 16:20 欧洲乱局 -
回顾美国433起枪击案:警察到达时,多数悲剧已经酿成
2022-06-23 16:12 美国一梦 -
德国首批重型武器抵乌,德防长:乌方保证不用于攻击俄领土
2022-06-23 16:10 乌克兰之殇 -
出于宗教原因,法国禁止女性在公共泳池穿“布基尼”
2022-06-23 16:01 -
拜登敦促国会搞“汽油税假期”,佩洛西没说“支持”
2022-06-23 15:41 美国政治 -
“乌克兰战争没耽误我们关注中国”
2022-06-23 15:29 -
尹锡悦将出席北约峰会,韩总统府:并非反华反俄
2022-06-23 14:55 三八线之南 -
“美国‘废除’了西班牙的君主制”?
2022-06-23 14:55 -
“中国部分技术领先,美国要竞争得抛开繁文缛节”
2022-06-23 14:30 美国政治 -
德国武器到了,他“变脸”了
2022-06-23 10:56 乌克兰之殇 -
“若被‘断气’,捷克能烧的都拿来烧”
2022-06-23 10:53 -
时隔40年,英国再次检测到小儿麻痹症病毒
2022-06-23 10:53 不列颠 -
“俄罗斯不会进行军事挑战,因为立陶宛是北约成员国”
2022-06-23 10:48 俄罗斯与世界 -
英慈善组织:生活成本高涨迫使民众赌博求生
2022-06-23 09:59 -
北约秘书长:确保芬兰瑞典快速加入,但我不能保证
2022-06-23 09:34 欧洲乱局 -
仅过一周鲍威尔就改口:有衰退可能,软着陆有挑战
2022-06-23 09:30 美国一梦 -
朔尔茨:欧盟若要接纳乌克兰,需先废除一票否决规则
2022-06-23 09:14 欧洲乱局 -
美驻俄使馆新地址:“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广场1号”
2022-06-23 09:12 乌克兰之殇 -
美国禁止俄机入境接回外交人员,俄:可悲
2022-06-23 08:30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如果美国不认真对待,会被中国彻底碾压” 评论 0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评论 124“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评论 152“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评论 167“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评论 151最新闻 Hot
-
“如果美国不认真对待,会被中国彻底碾压”
-
想得真美!美国被曝计划用关税谈判来孤立中国
-
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
“中方反制后续来了,而特朗普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
“‘川建国’在美国作妖,倒逼中国崛起”
-
“我们花了22年在中国打造这一切,全毁了”
-
特朗普装可怜:美国农民“伟大”,“挨中国揍”
-
美国特使到底想说啥?半天之后180度转变
-
12306就“五一抢票崩了”致歉
-
李成钢任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
-
“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
真急了!特朗普要叫停英伟达对华特供版
-
摩根大通CEO喊话特朗普:中美脱钩不应是美国目标
-
美国网友涌向这家中国电商平台,下载量暴增940%
-
知名华裔教授在美失联,妻子控诉:为这国奉献,却被当罪犯
-
拜登卸任后首次公开抨击特朗普,白宫嘲讽:震惊,我以为他去睡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