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政策》:去全球化的代价究竟有多高昂?
【编译/观察者网 王濛】近日,美国杂志《外交政策》刊发一篇名为“去全球化的代价有多高昂”的文章。全球疫情爆发以及俄乌冲突等背景下,鼓吹去全球化的声音又开始涌现,《外交政策》分析警告逆全球化本身具有高昂代价和潜在危险,去全球化有可能将未来世界变得更贫穷,更缺乏创新,更分裂,更易发生冲突。
《外交政策》文章截图:新去全球化浪潮的危险
一直在批评全球化的人曾发出警告,相互渗透的边界和自由贸易,以及捉襟见肘的供应链将世界变得更加脆弱。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好处难以抗拒,对于政府和大企业的领导来说这些批评基本上被忽视了。反对全球化的声音微不足道,带来的结果是迫使全球化主义者对一些商业流动加以限制,比如建立劳工和环境标准,以及对人员和货物进行更严格的边境检查。
如今,随着混乱接踵而至,一种新的共识在世界发达经济体中形成:是时候去全球化了。现在更好的办法是更严格地控制边界,建立有弹性的供应链,抛开全球贸易规则向对手实施贸易制裁。但是,去全球化也有其自身的成本和危险。从通胀上升和劳动力短缺,到保护主义抬头和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为凸显这些成本,帮助各国政府摆脱更极端的反全球化,强有力的反对是必需的。
在对去全球化的众多新的担忧中,通货膨胀排在首位。经济全球化不管有什么缺点,在过去40年的大部分时间中都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球企业不停地通过打破供应链、从最便宜的地方采购、使用准时制生产减少库存等方式来削减成本,即使全球需求飙升,大多数消费品价格依然保持低位。
与此同时,自由贸易还迫使国内公司压低价格,与进口产品竞争。从1980年到2010年,由于中国、印度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对全球经济的开放,全球劳动力规模增加了一倍,由此产生的竞争限制了发达经济体的工资增长,进一步抑制了通胀压力。
4月13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名妇女举着标语抗议通货膨胀。图自《外交政策》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逆转不出所料地加剧了通货膨胀,尤其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施加的关税以及其他国家的报复,推高了美国木材、钢铁、铝、太阳能电池板和家具的价格。紧接着,新冠肺炎大流行导致工厂关闭、严格的出入境限制、服务型经济几乎关闭,以及消费者对商品的巨大需求,都无可避免地增加了通胀压力。
随着俄乌冲突而来的严厉的经济制裁扰乱了能源和食品供应,加速了世界各地燃料和食品价格的上涨。美国2022年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8.5%,为1981年以来最高;鉴于俄罗斯油气供应的不确定性,欧洲的通胀率几乎同样高,短期内还可能上升得更快。各国央行正考虑提示利率以抑制物价上涨,而这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经济衰退。
企业提前半年存货以自保
逆转全球化也迫使企业战略发生重大变化。弹性已成为新的流行词,取代了准时制(just-in-time)生产战略。准时制曾使许多公司通过减少库存和依赖高效的全球分销网络来采购零部件并准时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从而节省成本。在经历了数年的供应链中断和疫情封锁之后,企业正在增加成本高昂的库存以自保。
例如,在加拿大,企业仓库空间几乎耗尽。加拿大蒙特利尔港务局首席执行官马丁·英布尔(Martin Imbleau)表示,各家公司现在“不是提前3周,也不是提前3个月,而是提前6个月购买现货并进行存储”。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下,弹性策略可能是唯一明智的选择,但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这将是一个代价高昂的策略。
将医疗设备和半导体等关键产品的生产迁回国内,是应对疫情和地缘政治紧张加剧所暴露出的脆弱性的又一做法。但回流成本是巨大的。美国打算投入500多亿美元扩大本土半导体制造业,目前国会相关立法正处于最后阶段。同样,欧盟也正在制订数十亿美元的补贴计划,希望到2030年将其在全球芯片制造业上的份额从9%提高到20%。
在移民问题上,美国拜登政府非常害怕共和党指责其喜欢“开放边境”,因此在取消特朗普政府实施的疫情边境限制方面进展缓慢。但美国正面临现代史上最严重的劳动力短缺,有数百万个工作岗位正空着。如果新冠大流行前的移民趋势可以继续下去,今年美国的劳动年龄移民将增加约180万。
此外,西方对俄罗斯咄咄逼人的贸易和金融制裁也需要受到审视和批评。西方银行已被命令冻结俄央行约3000亿美元的资产,俄罗斯也被禁止进口大多数西方商品。这些制裁和禁令将促使许多国家更加内向,寻求更大程度的自给自足,以免成为西方类似行动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化规则运行下的允许世界大部分地区从全球贸易中获得的利润将进一步减少。
未来世界或更贫穷、更分裂
世界没办法退回到1990年,也不应高估政策制定者和技术官僚扭转去全球化趋势的可能性。从更便宜的海运到互联网带来的通信革命,全球化由更大的力量推动。而当前的去全球化大多由民粹主义者推动,他们对全球机构和任何形式的互联互通都怀有敌意。但政治领导人可以选择是加快还是减缓这些趋势。
新一代的反对者在制定政策抑制过火的去全球化大潮时,将面临挑战。取消大规模移民限制将有助于抑制工资上涨,但会在选举年引发美国共和党的批评。许多亚洲国家迫切希望美国在贸易方面采取新的举措,这可能有助于应对供应链挑战,但美国民主党人却在鼓吹产业回流。应该尽早并不断指出关于去全球化成本的问题。未来的世界可能更有弹性,但也可能更贫穷,更缺乏创新,更分裂,更易发生冲突。
标签 财经- 责任编辑: 王濛 
-
23年祭!驻塞使馆举行凭吊仪式,悼念在北约轰炸中牺牲的3位烈士
2022-05-07 21:23 -
老挝:5月9日起恢复开放所有出入境国际口岸
2022-05-07 21:06 中国外交 -
俄罗斯突然换了!“我们过去的一切胜利都在红星指引下”
2022-05-07 20:48 -
俄方警告英大使:俄英关系或被“最终破坏”
2022-05-07 20:41 不列颠 -
俄军事记者:亚速钢铁厂守军举白旗,与俄军首次面对面接触
2022-05-07 19:53 乌克兰之殇 -
柏林禁止二战纪念集会出现乌克兰国旗,乌大使:对我们的一记耳光
2022-05-07 18:39 乌克兰之殇 -
塔利班:妇女在公共场合必须穿全身罩袍
2022-05-07 18:13 阿富汗 -
“反对禁运俄气,这是奥地利的红线”
2022-05-07 18:11 欧洲乱局 -
“拜登都被看穿了,我倒是有可能说服普京,只是…”
2022-05-07 17:44 -
《经济学人》:西方“前所未有”的制裁下,俄经济只受了“皮肉伤”
2022-05-07 17:37 俄罗斯与世界 -
特朗普起诉推特要求“解封”被驳,法官:第一修正案只适用于政府
2022-05-07 17:03 美国一梦 -
加拿大执意允许“藏独”分子窜访,中方提严正交涉
2022-05-07 16:29 中国外交 -
拜登“太忙”,东盟失望
2022-05-07 15:23 -
美军最高将领炒作解放军“武统能力”,五角大楼:中方不一定这么干
2022-05-07 15:17 中美关系 -
联合国粮农组织:近2500万吨谷物被困在乌克兰无法出口
2022-05-07 15:04 乌克兰之殇 -
韩军:朝鲜发射不明飞行器,推测为潜射导弹
2022-05-07 14:32 朝鲜现状 -
美航母自杀频发,船员讲述恶劣生活环境:睡不好,吃不饱
2022-05-07 14:15 美国一梦 -
俄海军护卫舰被乌克兰击沉?
2022-05-07 12:21 乌克兰之殇 -
白宫又一场“超级传播事件”,福奇无奈吐槽
2022-05-07 12:01 美国政治 -
武契奇:塞尔维亚将保持军事中立
2022-05-07 11:29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