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个4年,俄罗斯美少女们在哪儿?
-
鞠峰哕
最后更新: 2022-02-23 21:24:24【文/观察者网 鞠峰】
当今世界女子花样滑冰分两种:俄罗斯,以及其他。
北京冬奥落幕,国际滑冰联盟(ISU)2月17日更新的女子花滑总成绩排行榜上,前26个分数全部由俄罗斯选手在各大赛事创造,与其他国家的选手拉开令人绝望的分差。
2022花样滑冰欧锦赛女单自由滑:俄罗斯选手包揽总成绩前三名 图自IC Photo
粉丝们痴迷于俄罗斯女子花滑运动员绝对的实力和美丽,将她们称为“俄萝”(俄罗斯萝莉)。
从初代“天才少女”利普尼茨卡娅开始,一个个“俄萝”脚踩冰刀,快速滑过流水线一般的职业之路:12、13岁遍主宰青年组,一满15岁就升入成年组,问鼎各项大赛和奥运会。但两三年花期过后,她们迅速沉寂,20岁前早早退役。
“俄萝”们基本诞生于同一家训练基地——莫斯科著名体校“桑博-70”(Sambo-70)下属的“水晶”花滑俱乐部。从2013年起,主教练由艾特利·图特别丽泽(Eteri Tutberidze)担任。她顶着一头方便面般的金色卷发,因此被中国花滑迷称为“面姐”。
国际滑联最新女单总成绩排行榜,前26名全是俄罗斯选手
90年代,关颖珊等美国选手主宰冰场。20世纪初,日本崛起。但从索契开始,冬奥花滑女单金牌从未从俄罗斯手中旁落。
“面姐”组只用8年时间,就在世界花滑届制造恐怖的“实力断层”,给俄罗斯拿回三个奥运冠军、三个世锦赛冠军、五个欧锦赛冠军、五个世青赛冠军。她也在2018年得到普京授予的荣誉勋章。
但与此同时,太多的荣耀和争议围绕着“桑博-70”花滑俱乐部。
有人说这里是“冠军工厂”、“天才少女诞生地”。还有人说“面姐”把一个个豆蔻女孩“用后即弃”。长期以来,“面姐”严苛的训练方式是西方媒体的众矢之的。在那些英文叙述中,俄罗斯的美少女们仿佛每天只能够忍受损害健康的魔鬼训练,别无选择。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瓦利耶娃、特鲁索娃等顶尖选手并非迫于无奈,反而是希望加入“面姐”的教练组,剑指巅峰。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在高水平体育竞技中,正是因为有这么严厉的教练,培养出的运动员才能取得胜利。”
那么争议在哪儿?
国际滑联认为,花滑选手越来越低的平均年龄和逐渐缩短的花期是一个不好的倾向。“既然她们还未成年,为何参加成年组的比赛?”据外媒报道,国际滑联有可能会进行一次历史性改革——将花滑运动员的最低参赛年龄限制由15岁提升到17岁,相关提案已经被列入到今年6月举行的2022年国际滑联大会的议程中。
成为“天才少女”
伴随着波莱罗舞曲,卡米拉·瓦利耶娃在冰面上跌到了4次。每摔一次,观众们的心就揪一下。
2月17日,北京,2022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女子单人自由滑。瓦利耶娃跳跃摔倒 图自外媒
“K宝”瓦利耶娃是本届冬奥花滑女单的夺冠热门。去年,称霸世青赛的她刚升入成人组,就开始了自己的“屠榜”之路。
2021年底的俄罗斯花滑全国锦标赛,瓦利耶娃成为花滑女单史上第一位短节目突破90分的运动员,更在自由滑中展示3种四周跳,拿到193.10分的高分,最终以总成绩283.48分夺冠,再度刷新个人保持的世界纪录。
瓦利耶娃的总成绩比排名第二的特鲁索娃高出近34.83分,创造俄罗斯全锦赛史上冠亚军最大分差。
但在冬奥女单自由滑中摔倒后,瓦利耶娃的失利已经注定。禁药风波对她状态的影响是绕不开的话题。
实际上,俄罗斯近年来饱受“兴奋剂丑闻”困扰,已相继部分或全部缺席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俄罗斯上一次以完整国家样貌出现在奥运赛场,还要追溯到2014年在本土举行的索契奥运会。
但是花滑运动员很少有使用兴奋剂的历史。在瓦利耶娃风波之前,“面姐”组的运动员从未有不良检测结果。她们做过的检测比大多数运动员都多,因为获胜的选手要接受更多检测,更不用说她们来自在这方面有不良履历的俄罗斯。
瓦利耶娃现在只有15岁。有人会说,大不了4年后“重头再来”。但4年后的意大利,观众们是否还能看到她?这个问题可以在北京冬奥的冰场边上一窥答案。
女单自由滑比赛时,不少观众注意到,上届冬奥会女单冠亚军扎吉托娃和梅德韦杰娃就坐在看台上。
但是,她们的身份早已不是花滑选手,而是随队记者以及随队解说。
北京冬奥梅德韦杰娃在看台观战 图自IC Photo
4年前在平昌,梅德韦杰娃败给15岁的师妹扎吉托娃。4年后,梅德韦杰娃已经退役,而扎吉托娃也淡出冰场。
看到师姐们,瓦利耶娃很难不想象自己4年后的命运。在莫斯科,新一批天赋极佳的少女们正在“桑博-70”每天十几个小时地拼命练习。俄罗斯广阔的土地上,更多年纪更小的女孩子挤破头,想要进入这座诞生无数冠军的摇篮,成为下一个瓦利耶娃。
瓦利耶娃自己,也曾是想要加入“面姐”教练组的“天才少女”之一。因为对于她来说,奥运摘金是儿时的梦想。
她曾在记者会表示,“我大概3岁的时候就跟妈妈说过,我想成为奥运会冠军。”
瓦利耶娃3岁前,同时学习芭蕾舞、滑冰和体操。后来家人告诉她,必须专注一条道路。小“K宝”觉得体操太“疼”、芭蕾太“无聊”,于是选择了冰场。
3岁时,瓦利耶娃的家人就将她送到家乡喀山的俱乐部,跟随教练伊万诺娃(Ksenia Ivanova)练习。当时,她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冰上滑行。
启蒙教练立即看出这个孩子体内的天资和能量。“她的天赋‘肉眼可见’,没得跑。而且她白天、下午、晚上都在拼命练习,”伊万诺娃回忆。
5岁时,瓦利耶娃便能跳出后内结环双周跳(2S)和后外结环双周跳(2Lo)。
瓦利耶娃6岁时,水平早已远超周围的女孩。于是,母亲带着她搬家到莫斯科。她的家庭并不富裕。母亲是一名会计,为了女儿在冰面起舞,每日辛勤工作。
即使在莫斯科维奇滑冰学校,瓦利耶娃也迅速脱颖而出。
教练卢蒂科夫(Igor Lutikov)回忆道,她只有8岁,但她太特别了。“她不止在体育上领先,谈吐也像个大人。”“早晨6点45分起床,独自一人前往冰场,然后练上5、6个小时。”
2018年春天,11岁的瓦利耶娃转入久负盛名的“桑博70体校”(Sambo-70)旗下的滑冰俱乐部,希望在艾特利·图特别丽泽(Eteri Tutberidze)的指导下成为走上顶点。
“这是我妈妈的想法。我们想,如果艾特利收我就好了,如果不收,那就是时候停止花滑,或者想想以后该干什么,”瓦利耶娃回忆称。
毕加索名画《站在球上的女孩》和瓦利耶娃的同名节目 图自国际花滑网
“桑博70”成立于1970年,是俄罗斯最高级别体育学校。桑博,是俄式徒手搏斗技术之一,后发展成搏击运动。
2003年,学校与莫斯科的Khrustalny溜冰场一起成立了滑冰俱乐部。2008年起,在美国有执教经验的图特别丽泽进入俱乐部。同年,因为她带出的运动员成绩优异,俱乐部成为莫斯科第一所被授予奥林匹克花滑预备资格的学校。2013年开始,女子花滑正式进入图特别丽泽和“俄萝”的时代。
“四周跳时代”
“现在,你需要会四周跳,才能参加奥运会,”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季军长洲未来说,“这对我来说太疯狂,但现实就是这样。”
在平昌,长洲成为第一个跳出阿克塞尔三周跳(3A)的美国女子花滑远动员。这在当时还是女子顶尖技术。
但从平昌开始,世界花滑女单格局发生突变。
完成一个四周跳,需要运动员1秒之内在空中做出4圈完整的旋转,然后单脚着地。四周跳的基础分值是同种三周的约两倍。
更高、更快、更强,四周跳与三周跳的对比 截自纽约时报
2002年,日本选手安藤美姬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中跳出四周。未来的几年,都未能有女选手在国际比赛中成功再现。
然而,从2018年平昌冬奥起,世界上先后有12名女子花滑选手在国际比赛中跳出4周,其中9名是俄罗斯选手、7名由“面姐”教练组培养出来。
“面姐”最新一代的“三套娃”——瓦利耶娃、特鲁索娃和谢尔巴科娃,都可以在一个自由滑当中做出不止一种四周。
开启女子花滑“四周”时代的是特鲁索娃。2018年,13岁的她在世青赛中跳出一个后外点冰四周和一个后外结环四周。本届奥运会,特鲁索娃更是在决赛自由滑中用5个四周跳惊艳全场。
纽约时报形容,“特鲁索娃在场上表演时,你几乎可以听见计分机器轰隆作响的声音。”
美籍华裔女子花滑选手刘美贤的教练称,俄罗斯选手超大的训练量,是掌握这种最高难度跳跃的关键。
除了刻苦练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特拉华大学生物力学和运动科学教授吉姆·理查兹说,俄罗斯女选手拥有适合四周跳的完美体型。
“她们瘦骨嶙峋。越瘦小,旋转就越快,”理查兹介绍,“当然,他们必须得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但我不确定逼她们练四周跳是否健康。”
根据理查兹的研究,想完成理想的四周,需滞空0.63至0.64秒,并达到约51厘米的跳跃高度。如果跳不到那么高,那么必须加快旋转来弥补——就是这里,很有可能导致受伤。
“人类几千年的演化告诉你,OK,我真的不想要转这么快,”理查兹说。
两届全美冠军刘美贤在14岁时,成为第一个跳出四周的美国女选手。她说,学习四周跳“十分恐怖”,“你必须精神足够强大,不计后果地去做。”
比练习四周更可怕的,是长高。这也是刘美贤在过去两年遇到的最大挑战。随着重心上移,旋转变得越来越困难。她从2020年3月开始,就放弃了四周跳,因此也失去了和俄罗斯选手匹敌的可能性。
男单奥运冠军陈巍(Nathan Chen)表示,她们太擅长四周跳了,自己也不想与她们比赛。“太牛了,我觉得她们有一天能击败我们所有人(男选手)。”
- 责任编辑: 鞠峰 
-
俄媒:俄驻乌外交人员开始撤离
2022-02-23 21:13 乌克兰之殇 -
外交部评美国尼泊尔协议:看起来很好,吃到嘴里是很难嚼的肉
2022-02-23 20:50 -
德国副总理:没有俄罗斯天然气,我们也能过
2022-02-23 20:13 乌克兰之殇 -
韩国自主研发远程地对空导弹成功试射
2022-02-23 19:54 三八线之南 -
回去了还想吃,豆包姐又带着冰墩墩去唐人街找麻球了
2022-02-23 19:13 北京冬奥会 -
美媒:《神秘海域》内地定档,索尼松了一口气
2022-02-23 19:07 -
非洲遭到中国“剥削”?研究:大多数人接受了“方法论民族主义”
2022-02-23 18:52 -
立陶宛“挺台”后果显现,美媒都替它着急
2022-02-23 18:19 -
乌克兰反对党:泽连斯基,下台!
2022-02-23 17:54 乌克兰之殇 -
加拿大宣布向俄边境增兵
2022-02-23 17:43 乌克兰之殇 -
莫斯科千人迎接俄奥队凯旋,俄副总理:制裁令我们更强大
2022-02-23 17:24 北京冬奥会 -
乌军自称1死6伤,召集预备役
2022-02-23 17:16 乌克兰之殇 -
马杜罗发声挺俄:乌克兰几乎是欧美殖民地
2022-02-23 17:11 乌克兰之殇 -
韩青瓦台称不考虑派兵介入乌克兰问题
2022-02-23 16:50 乌克兰之殇 -
华春莹:北约东扩至俄家门口,是否想过把一个大国逼到绝地的后果?
2022-02-23 16:24 乌克兰之殇 -
中方是否会制裁俄罗斯?华春莹四个反问
2022-02-23 16:12 乌克兰之殇 -
日增首超17万例,韩政府:长远看将有利于恢复日常
2022-02-23 16:0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德国“自戕”,梅德韦杰夫:欢迎来到涨价3倍美丽新世界
2022-02-23 16:03 -
拜登与乌克兰:2014年的记忆挥之不去
2022-02-23 15:59 乌克兰之殇 -
普京称承认两“共和国”对乌东两州的领土主张
2022-02-23 15:56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
最新闻 Hot
-
英协会警告企业:学美国,会吃官司的
-
美国人边囤货边抱怨: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凭什么受罚?
-
经济学家们痛批:既蠢且坏!特朗普就是想让全世界都俯首称臣
-
“对美国非常失望,这算哪门子朋友?”
-
“特朗普太愚蠢,根本不了解中国”
-
“八年了,所有美国制造商都劝我们:回中国生产吧!”
-
“美伊冲突是‘灾难性’的,但俄无义务对伊提供军事援助”
-
“特朗普美军大清洗的最新案例”
-
“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太强了,我们至少要投150亿美元”
-
近7成美企CEO担忧:这就是“特朗普衰退”
-
扛不住了?特朗普团队激辩…
-
“为何没有集体反击特朗普?各国陷入了‘囚徒困境’”
-
以总理当面承诺“消除逆差”,特朗普:不打算暂停关税
-
美媒打脸特朗普:错,错,错
-
“美财长飞到佛州劝特朗普:你得改,否则市场还要跌”
-
特朗普“金主”们坐不住了:回头是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