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一学校头巾禁令引发全国抗议,学校闭校三天
【文/观察者网 丁悦】一则头巾禁令,引爆了印度社会本就异常顽固的宗教矛盾。
近期,印度卡纳塔克邦一所学校因禁止穆斯林女学生佩戴头巾上课,点燃穆斯林愤怒情绪,抗议活动迅速蔓延至印度全国。然而,这一抗议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印度教与穆斯林之间的对抗,印度教民众佩戴印度教标志——藏红色披肩举行抗议,要求禁止戴头巾。双方剑拔弩张,冲突频发,甚至互相扔掷石块。
为避免事态失控,2月8日,卡纳塔克邦政府宣布,关闭该邦学校3天。目前,穆斯林学生已向卡纳塔克邦高级法院提交了两份请愿书,但高等法院尚未作出裁决,据英国广播公司(BBC)透露,一名法官表示,请愿已转交一个更高级别的审判委员会处理。
印度主流宗教为印度教,占总人口80%以上,另有约12%人口为穆斯林。这一冲突背后,是印度教民族主义的不断抬头,《纽约时报》称,自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BJP)上台以来,印度教右翼分子正试图把印度从一个世俗共和国重塑为一个印度教为主的宗教国家,这激起了印度教民众对穆斯林的仇恨,煽动民间团体针对穆斯林社区施加暴力。
卡纳塔克邦穆斯林女性举行抗议。图自半岛电视台
头巾还是藏红色披肩?头巾禁令引爆宗教矛盾
关于头巾的争议始于一个月前。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去年年底,印度卡纳塔克邦乌杜皮地区一所高中的6名女学生戴着头巾上学,但被学校拒绝进入教室,理由是佩戴头巾不属于校服,违反规定。
对此,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校长鲁德雷·戈达(Rudre Gowda)解释称,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佩戴头巾,只是必须在课堂上摘下。他补充说,老师有必要看到学生的脸,而校服是为了确保学生之间没有歧视。
但这6名学生拒绝摘下头巾,宁愿坐在教室外面。学生坚持认为,头巾是她们信仰的一部分,戴头巾是法律保障的权利。“我们不会让步,不可能。”其中一位名为阿利亚·阿萨迪(Aliya Assadi)的学生说。
印度南部各州的激进穆斯林学生组织“印度校园阵线(CFI)”也积极发声,支援学生,称学校“拒绝向年轻的穆斯林学生提供教育,并迫使他们在接受教育和信仰之间做出选择,这是一个人权问题,必须如此对待。”
此后不久,一张学生们戴着头巾坐在课外台阶上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当时,乌杜皮地区多所学校出台了头巾禁令,照片瞬间点燃了穆斯林群体的怒火。
学生们坐在台阶上学习。图自社交媒体
2月3日,在乌杜皮地区另一所高中,一群戴着头巾的女学生被挡在学校大门外,更加剧了穆斯林群体的愤怒,各地爆发示威活动,迅速蔓延至印度全国。在印度东南部特伦加纳省,数百名女性一同诵经,以支持那些因戴头巾而被拒进入校园的学生。在首都新德里,大批示威者也手持标语,走上街头,并举行了守夜活动以示抗议。
面对抗议,当地政府并未退缩,并未修改禁令,2月5日,为了支持学校实施禁令的权利,卡纳塔克邦政府还指示学校确保“不应该穿妨碍平等、正直和公共法律和秩序的衣服”。
穆斯林举行抗议示威。图自半岛电视台
就在穆斯林抗议的同时,印度教教徒也坐不住了,开始了另一场抗议:他们开始戴上印度教标志——藏红色披肩举行抗议,要求禁止戴头巾,并称,如果头巾被允许,那么藏红色披肩也应该被允许。
印度南部各州的激进穆斯林学生组织“印度校园阵线(CFI)”则在6日发表声明称,禁止戴头巾是“一个有组织的全国性阴谋,由右翼印度教团体发起,目的是将穆斯林妇女非人化”。双方互不相让,冲突频发。
2月8日,双方甚至直接在校内发生对抗。根据印度News18电视台公布的画面,在卡纳塔克邦曼迪亚县的一所大学,双方剑拔弩张,一边是戴着头巾、穿着黑袍的女学生在校园里示威,高喊“真主至大”,周边则围绕着一群披着印度教藏红色披肩的男学生,高喊反对口号“(印度教神祇)罗摩万岁”,双方发生推挤,校方则费力分开两方阵营。
一名穆斯林女学生在电视台访问中说,她从小就戴头巾,“对我们而言,头巾不只是一块布那么简单,它有信仰上的意义”。
另有印度教男学生爬上旗竿,将代表印度教的披肩挂在旗竿顶部。学生说:“学校并非宗教场合,如果穆斯林学生硬要戴头巾,那我就要戴披肩。”
与此同时,这场蔓延至全国的抗议活动,也大有演变成暴力事件之势。同样在8日,一些城市报告了投掷石块甚至纵火事件。根据社交媒体上公布的视频,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对峙,尽管警察在维持秩序,但双方依旧剑拔弩张,甚至互相扔掷石块。
2月8日,由印度人民党执政的卡纳塔克邦政府宣布,关闭该邦学校3天。宣布这项决定后,该邦首席部长波迈(Basavaraj Bommai)呼吁各方保持冷静。
而争议则交由法院处置。日前,穆斯林群体向卡纳塔克邦高等法院提起了两封请愿书,称佩戴头巾是印度宪法所保障的基本宗教权利。卡纳塔克邦高等法院2月8日受理了这起案件,并将决定是否推翻相关学校的头巾禁令。
目前,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高等法院尚未作出裁决,卡纳塔克邦高等法院一名法官表示,要求废除禁令的申请,已转交一个上级委员会处理。
冲突背后:印度教右翼势力崛起
发生冲突的印度卡纳塔克邦,是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的控制区域,常被称为“印度教多数派政治的实验室”。卡纳塔克邦当地约有83%居民是印度教徒,12%是穆斯林。
近年来,随着印度教右翼分子不断冒头,印度宗教冲突频发,《纽约时报》称,自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BJP)上台以来,在印度官员的默许下,印度教右翼分子正试图把印度从一个世俗共和国重塑为一个印度教为主的宗教国家,这激起了印度教民众对穆斯林的仇恨,煽动民间团体针对穆斯林社区施加暴力。
今年1月15日,在印度教圣地哈尔德瓦尔一场政客云集的印度教集会上,一群身着印度教藏红花色衣服的印度教僧侣,在拥挤的观众和数万名在线观众面前高声呼吁,要对该国的少数穆斯林实施暴力。印度右翼政党印度教大斋会秘书长沙坤·潘德怡公更是提出,要减少“他们的人口”。“杀死至少200万穆斯林”,引发了印度全国穆斯林的愤怒。
集会组织者亚迪·纳辛哈南德在演讲 图源:社交媒体
印度教右翼分子的言论已经引起了印度民间右翼团体的共鸣,并引发了暴力。一些印度民间团体殴打被指控不尊重牛的人;由于怀疑印度教女性可能被穆斯林男性所“诱惑”,这些民间团体就把夫妇们从火车、咖啡馆和家中拖出来;不少暴力分子闯入其他宗教的集会,他们怀疑这些人正在迫使印度人改变信仰。
然而,印度领导人和执法官员没有解决这些极端言论问题,甚至为极端分子的议程提供了默许,或是进一步允许这些行为正常化。莫迪及其所在的印度人民党,纵容了这些暴力极端团体,因为莫迪所在印度人民政党视右翼组织为其政治意识形态的根基,并在依赖其庞大的志愿者网络来动员选民,确保选举胜利。2017年,莫迪任命阿迪亚纳特为北方邦的邦长,而阿迪亚纳特创立了一个被指实施暴力的青年组织。
最近退休的印度最高法院法官罗辛顿·法里·纳里曼(RohintonFali Nariman)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有人发表仇恨言论,实际上是在呼吁对整个群体进行种族灭绝,我们发现当局不愿意将这些人登记在案。不幸的是,执政党的其他高层不仅对仇恨言论保持沉默,甚至几乎是在支持它。”
哈尔德瓦尔印度教活动的组织者斯瓦米·阿姆里塔南德(Swami Amritanand)则称,呼吁使用武力是合理的,因为“在未来 10 到 12 年内,印度将上演一场可怕的战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丁悦 
-
时隔2年,英国王储查尔斯再次阳性
2022-02-10 20:34 不列颠 -
“埃尔多安辞职”,土耳其多地抗议电费上涨
2022-02-10 19:32 -
冰球场上,俄奥队和瑞士队打起来了...
2022-02-10 18:26 -
布林肯刚抵澳拉拢“印太”,这个小岛“泼冷水”
2022-02-10 18:25 -
彭博社要中国“坚持清零”,称“世界需要”
2022-02-10 18:2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桥上的上百人正在挟持加拿大的国家经济”
2022-02-10 16:36 -
颁奖仪式因“俄选手涉禁药”推迟?国际奥委会:纯属猜测
2022-02-10 16:23 北京冬奥会 -
商务部:中国与厄瓜多尔已正式启动自贸协定谈判
2022-02-10 16:21 中国-拉美 -
外交部:中美近期将举办一系列活动纪念尼克松访华50周年
2022-02-10 15:59 中美关系 -
外交部回应立陶宛寻求美国在立永久驻军:不予置评
2022-02-10 15:55 美国政治 -
韩外交人士纽约当街鼻子被打骨折,警方:非仇恨犯罪
2022-02-10 15:54 美国一梦 -
“政府默许下,极端言论正把印度推向危险边缘”
2022-02-10 15:53 印度惊奇 -
海关总署:暂停接受立陶宛牛肉进口申报
2022-02-10 15:45 产业万象 -
议会前复刻“加拿大时刻”,120人被捕
2022-02-10 15:4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韩国年轻人反华情绪蔓延?文在寅回应
2022-02-10 14:50 三八线之南 -
马斯克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22-02-10 14:27 -
黄大宪:判罚是裁判的事,1500米采用了更干净利落的策略
2022-02-10 14:01 北京冬奥会 -
泰国成亚洲首个大麻合法化国家
2022-02-10 10:20 -
-
文在寅祝贺黄大宪夺首金,称扫空“冤屈”
2022-02-10 09:08 北京冬奥会
相关推荐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40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0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58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58“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57最新闻 Hot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