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缩了?英媒爆料:立陶宛考虑要求台当局给“台湾代表处”改名
-
丁悦不愿再
(观察者网讯)自立陶宛总统瑙塞达改口认错后,立陶宛似乎终于开始讨论给所谓“台湾代表处”改名了。
据路透社25日报道,两名消息人士称,立陶宛官员正在讨论是否要求台当局修改所谓“台湾代表处”的名称,来“缓解与中国的紧张关系”。
路透社报道截图
消息人士称,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上周向总统瑙塞达提议,将办事处的中文名“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改为“驻立陶宛台湾人民代表处”。
不过,代表处的英文名称“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n”仍不会改变,改变的是中文译名,将“Taiwanese”的中文译名由“台湾”改为“台湾人民”。这一改变将使代表处的名称与立陶宛语和英语中使用的名称一致,但路透社称,这需要得到台当局的同意。
立陶宛智库维尔纽斯东欧研究中心负责人利纳斯•科亚拉(Linas Kojala)指出,这一改变是为了避免让这一代表处与“政治实体”挂钩。他表示:“立陶宛政府可能想强调,在立陶宛的代表处代表的不是政治实体,而是台湾人民,立陶宛希望与台湾人民建立文化、经济和其他关系。”
目前,立陶宛总统办公室和外交部均未置评。消息一出,台当局倒是连忙跳出来澄清。据台“中央社”消息,所谓“驻立陶宛代表”黄钧耀回应称,未收到立陶宛变更代表处名称的相关询问或要求。黄钧耀辩称,“台湾代表处”这一名称是双方共识。“中央社”还声称,据3名立陶宛知情人士透露,“台湾代表处”的名称已定,不会改变。
原本按照原则,这一经贸代表处只能以“台北”命名,但波罗的海小国立陶宛有意打破惯例,去年允许台当局以“台湾”之名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
立陶宛这一公然制造“一中一台”的举动也让其付出了巨大代价,中立关系急剧恶化。今年伊始,1月4日,立陶宛总统瑙塞达改口“认错”,表示允许台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是“错误”,并称自己事先不知情。两天后,瑙塞达要求外长兰茨贝尔吉斯拿出具体的对华“缓和局势”方案。
直到本月20日,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仍在嘴硬。他称,“政府的计划中没有让步这个选项”,他已于19日向总统瑙塞达提交了一份计划,打算就中国“没有明说的制裁行为”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上诉。
不过,就在兰茨贝尔吉斯嘴硬的时候,本月21日,英国《金融时报》曾透露这样一则消息——美国外交官员近日向立陶宛当局提出建议,更改所谓“台湾代表处”的名字,以缓解该国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知情人士透露,提出建议的美国外交官员认为,选择使用“台湾代表处”的说法将给所谓的“中国胁迫”提供机会,同时可能破坏其所谓“扩展对台关系”的计划。
报道指出,这场外交争端显然让华盛顿方面头疼不已。美国显然想要扩大台湾当局的所谓“国际影响力”,但同时又不希望给中方留下指责美国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机会。
然而,当时美国白宫和立陶宛外交部双双否认了此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称,美国已表示将支持立陶宛政府的决定,“任何提出其他建议的人都不能反映美国和立陶宛之间的实际讨论。”立陶宛外交部则宣称,有关美国提议更改“代表处”名称的说法“不实”且属于“虚假宣传活动”。
当地时间1月25日,据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报道,立陶宛总统首席外交顾问斯凯吉里特(Asta Skaisgirytė)再次回应称,立陶宛在“台湾代表处”的名称上的确“犯了一个错误”,改名可能是缓解紧张局势的一种方式,但她同时强调,有必要评估改名是否会带来预期的结果。
“是的,改名可能是其中一种方式,但我们也应该评估这一快速变化的后果,是否会带来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不应该在犯了一个错误之后再犯更多的错误,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评估我们的下一步行动。”
1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回应立方有意缓和局势时表示,中立关系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立陶宛当局在涉台问题上执意采取错误行动,损害中方核心利益,破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谁是造成中立关系恶化,一步步导致局势升级的始作俑者,国际社会自有公论。中方同立陶宛沟通的大门始终敞开。立陶宛如果真的有意改善当前局面,应当向中方展示出诚意,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丁悦 
-
CNN“搞事”:将乌克兰城市标记为俄罗斯
2022-01-26 10:41 乌克兰之殇 -
-
82岁佩洛西还是不退,再次宣布竞选
2022-01-26 09:55 美国政治 -
日增6万,荷兰总理:我们冒个险,放松封锁
2022-01-26 09:5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奥密克戎有了“妹妹”?但毒力不比“姐姐”强
2022-01-26 08:38 新冠疫情与百年未有大变局 -
冬奥:美国上届金牌选手全出战,俄罗斯誓拿奖牌前三
2022-01-26 07:35 北京冬奥会 -
历史首次!以色列总统宣布将访问阿联酋
2022-01-26 07:25 -
美国新增确诊56万例、死亡3360例
2022-01-26 07:20 美国一梦 -
俄驻华大使:中俄形成“能源联盟”
2022-01-25 22:37 中俄关系 -
基辅市长:德国“背叛”了乌克兰
2022-01-25 22:30 乌克兰之殇 -
美国准备用对付华为那套,制裁俄罗斯
2022-01-25 21:55 乌克兰之殇 -
“中国变了,澳大利亚换总理也没用”
2022-01-25 21:54 -
新公寓均价348万/套,东京都市圈房价超泡沫时代历史高点
2022-01-25 21:52 日本 -
CNN:中俄这是趁拜登病,要拜登命
2022-01-25 21:35 美国政治 -
鸠山由纪夫:衷心祝愿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
2022-01-25 20:49 中日关系 -
美国都“发紫”了 美媒却忽悠中国说…
2022-01-25 20:36 -
俄提议亚投行投资其近120亿美元项目,包括中欧“子午线”高速
2022-01-25 20:03 俄罗斯之声 -
中方是否考虑从布基纳法索撤侨?外交部回应
2022-01-25 19:45 非洲之窗 -
布林肯又扯上中国:不为刀俎,即为鱼肉
2022-01-25 19:35 中美关系 -
间谍指控被撤销,华裔教授首发声:原本“还相信美国政府”
2022-01-25 18:37 美国一梦
相关推荐 -
-
“就算美国有再多,也不得不运往中国” 评论 58“或许我们不应该问,‘为什么是杭州?’” 评论 87美媒揪心:中国会像对服装家居那样颠覆科技行业吗? 评论 180不满对华“毒计”,全美各行业疾呼:回头是岸啊 评论 230“别陶醉政坛了,商业帝国危矣” 评论 135最新闻 Hot
-
丹麦也怒了,“不可接受”
-
这幅“发福丑画”,将被换成“符合当代形象”的
-
“担心特朗普不可靠,欧洲呼吁建立自己的核保护伞”
-
“就算美国有再多,也不得不运往中国”
-
受特朗普重创的欧洲密集展开“对华外交攻势”,效果几何?
-
“印度打算与中国和解,向美国发出信号”
-
“或许我们不应该问,‘为什么是杭州?’”
-
全美哗然!绝密战争计划居然这样泄漏,特朗普都懵了
-
“美国律师党投降了”
-
欧洲三国:USAID关门前先还钱!欠1500万呢,听见吱声啊…
-
“再也不买了!要给美国人上一课”
-
土耳其“乱了”,埃尔多安喊话:像个男人一样站出来
-
“不打算去美国建厂,政策多变没优势”
-
“美国完全低估中国,以后可能只有追赶的份儿了”
-
美媒揪心:中国会像对服装家居那样颠覆科技行业吗?
-
不满对华“毒计”,全美各行业疾呼:回头是岸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