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拜登将国会山骚乱称作“政变未遂”
【文/观察者网 周弋博】
自“国会骚乱事件”一周年演讲后,美国总统拜登再放“重话”,猛烈抨击此次事件与前总统特朗普。
据《国会山报》消息,当地时间1月11日,拜登在佐治亚州发表公开演讲时,将去年1月6日的国会骚乱称为“政变未遂”(attempted coup),并反复将特朗普形容为“失败的前总统”。《国会山报》和ABC新闻都注意到,这是拜登首次在公开场合将此事定性为“政变”。
此外,拜登本次演讲主要是呼吁对美国参议院规则进行历史性修改,降低法案通过的比例要求,从而推进两项保障选民投票权的全国性法案通过。此前,美国多州通过限制投票权的州法律,其中大部分为共和党控制的州,这些法律将严格限制选民身份、缩短提前投票时间、减少选票箱的数量,拜登试图推进的法案恰好与这些州法律“针锋相对”。
当地时间1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佐治亚州发表公开演讲 图源:视觉中国
综合《国会山报》、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消息,当地时间1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发表演讲,在强调美国民主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不忘重提“国会骚乱事件”,并借此抨击来自共和党的前总统特朗普。
“2021年1月6日的暴徒(violent mob)在一位失败的前总统(a defeated former president)的授权和鼓励下,试图通过暴力赢得他在投票箱中失去的东西。”
“(他们)将暴徒的意志强加于人,颠覆自由公正的选举,并且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阻止权力的和平交接。他们失败了,但民主的胜利与未来尚不确定。”
“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这里的原因:与美国那些重视权力而忽视原则的势力、政变未遂(attempted a coup)的势力对抗,这场政变违背了美国人民合法表达的意愿,他们散播怀疑,编造欺诈指控,并试图从人民手中窃取2020年的选举结果。”拜登说,“他们想要混乱统治。我们希望人民来统治。”
报道指出,这是拜登首次公开将该事件形容为“政变未遂”。此前,拜登在1月6日的“国会骚乱事件”一周年演讲中仅将该事件描述为“把匕首插在美国的喉咙上”,以及“武装起义”(armed insurrection)。
此外,拜登还指责国会共和党人把选民的意愿变成了“纯粹的建议”,没有勇气像过去的共和党人那样捍卫投票权。
“没有任何一个共和党人有勇气站出来反对失败的总统,保护美国的投票权,一个人都没有。”
2021年1月6日,示威者进入美国国会区域,并攻破国会大厦 图源:澎湃影像平台
投票权之争一直是美国两党间的一个重要话题。
特朗普在2020年大选失利后,美国共有19个州通过了限制投票权的州法律。美国非营利性法律和公共政策机构“布伦南正义中心”的数据显示,全部共有34部这样的新法律,其中大部分在共和党控制的州。其中,许多新法律都以邮寄投票为目标,对选民身份要求实施了更严格的标准,并缩短了提前投票的时间,还限制了选票投递箱的数量。
另一边,民主党一直将扩大投票权作为一个优先事项,但一直没能在国会取得胜利。《为人民法案》及《约翰·刘易斯投票权利促进法案》在两项法案在众议院以微弱优势通过后,民主党一直尝试在参议院推进立法,但都失败了。
其中,《投票自由法案》就扩大了选民登记的范围并延长了提前投票/邮寄投票的时间,该试图将选举日确定为联邦假日。
这周,参议院将对是否修改参院通过法案的规则进行关键辩论,两党各自的参院领袖舒默和麦康奈尔早已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拜登在本次演讲中,就呼吁对美国参议院规则进行历史性修改,降低法案通过的比例要求,从而推进这两项法案的通过。
拜登指出,在州一级,全国各地的共和党人只需达到简单多数(过半数)就能通过限制投票权的法案,而在参议院,这一比例为60%,即60票。
“州议员可以通过简单多数通过反投票法。”拜登说,“如果他们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美国参议院应该能够以简单多数来保障投票权。”
“我要明确表示,为了保护我们的民主,我支持修改参议院规则,无论需要以何种方式修改规则,都要阻止少数参议员阻碍投票权的行动。”
“我认为这对我们民主的威胁非常严重,我们必须找到办法通过这些(保障)投票权的法案,对其进行辩论,投票,让多数人获胜。”拜登表示。“如果这个最低限度被阻止,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改变参议院的规则,包括为此取消‘冗长演说’。”
《投票自由法案》仍处于审议阶段 图源:美国国会网站
根据美国国会参议院议事规则,当一项法案在参议院获得51票支持,或者在50:50僵局中得到参议院议长(由美国副总统担任)支持时方可通过。
但是,该规则并未限制参议员对法案发表演讲的时间,这导致反对者可以通过“冗长演说”(Filibuster,也称“阻挠议事”)阻挠法案推进,在实质上使立法进程暂停。
若法案支持方想结束无休止的辩论与拖延,必须发起“终结辩论”(cloture)投票,并获得至少全体议员五分之三的支持(60票)。
由于参议院在1970年推出了“双规制”政策,允许参议院在一项提案陷入“冗长演说”后照常推进其他提案,“冗长演说”行动成本被大幅降低,并逐渐使其在参议院中成为常态。
时至今日,进行“冗长演说”已经不再需要实际发表演讲,只要提出自己“要发起‘冗长演说’”就够了。
这也最终导致参议院通过法案的门槛变相提高,美国两党都得以“至少争取到60票支持”为目标。
目前,民主党仅在参议院占据50个席位,这也意味着每次推进立法时至少要争取到10位共和党参议员的支持。
虽然拜登提及要取消“冗长演讲”,但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定的规则,改变“冗长演说”规则的提案本身可以被“冗长演说”阻挠,而此时若要“终结辩论”则需得到“出席会议的2/3参议员”支持(若参议员全员出席,则需要67票)。
美国国会参议院
美国广播公司报道指出,自就职总统后,拜登一直对“冗长演说”颇具微词,试图改变这一规则,但他在其他问题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政治资本,例如新冠疫情、基建法案等。
与此同时,该主张也未能得到民主党内部的一致同意。据报道,西弗吉尼亚州参议员乔·曼钦和亚利桑那州参议员克里斯滕·西内马等温和派民主党人就反对改变“冗长演说”。
拜登11日的这场演讲结束后,西内马的发言人就发表声明称,参议员“继续支持参议院60票的门槛,以保护国家免受联邦政策反复逆转的影响,因为这将加剧不确定性,加深分歧,并进一步削弱美国人对我们政府的信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周弋博 
-
拜登呼吁修改美参议院投票规则:不能再沉默
2022-01-12 11:18 美国政治 -
急了?台当局再为立陶宛掏10亿美元
2022-01-12 10:58 -
中使馆:严厉谴责“港独”分子威胁他人人身安全
2022-01-12 10:26 -
两架航班300个阳性?印度实验室这乌龙闹得…
2022-01-12 10:23 印度惊奇 -
“你是在为自己的政治利益制造一场灾难性的流行病”
2022-01-12 10:13 美国政治 -
秦刚大使:期待中美冰球队北京冬奥会精彩表现
2022-01-12 10:04 北京冬奥会 -
丹麦情报头子因泄露情报被捕,曾帮美国监听欧洲政要
2022-01-12 09:41 -
捷克驻华大使因挺冬奥要被撤换?
2022-01-12 09:13 北京冬奥会 -
乌克兰大使:德国须像对待以色列一样对待乌克兰
2022-01-12 08:46 乌克兰之殇 -
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感谢中国在困难时刻给予支持
2022-01-12 08:46 中国外交 -
朝鲜宣布成功试射高超音速导弹,金正恩参观试射活动
2022-01-12 08:00 三八线之南 -
布林肯指责中方对美人员“无理制裁”,中方驳斥
2022-01-12 07:43 中国外交 -
哈总统宣布政府成员和议员工资停涨5年:他们工资够高了
2022-01-12 07:37 -
西班牙建议欧洲:能把新冠当流感处理不?
2022-01-11 22:2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印度被曝考虑放松中资入场审查
2022-01-11 22:16 印度惊奇 -
美俄过招7.5小时互不退让,中方倡导理念成双方共识
2022-01-11 22:12 乌克兰之殇 -
“未来两个月,欧洲过半人口将感染奥密克戎”
2022-01-11 21:4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哈萨克斯坦新一届政府正式成立
2022-01-11 21:38 -
意味深长,托卡耶夫“感谢”前总统
2022-01-11 20:27 -
“美国得服一剂‘中药’”
2022-01-11 20:12
相关推荐 -
“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41“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80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29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评论 188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评论 129最新闻 Hot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
美债风暴前一个月,海外债主增持2900亿美元,中国增持235亿美元
-
首次披露!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李光林已落马,被跨省起诉
-
“以色列计划5月轰炸伊朗核设施,本以为特朗普肯定同意…”
-
“过去欧洲防着中国,现在中国担忧欧洲偷”
-
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