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媒报道“眯眯眼事件”,评论竟称“中国人不就长这样吗”
-
陶梦时间有限
(观察者网讯)近日,“眯眯眼”成为国人舆论焦点,英媒《每日邮报》也注意到中国相关舆情事件,并给予报道。
虽然《每日邮报》在文内未作明显点评,但其读者却大肆在评论区对“眯眯眼事件”指指点点。一些点赞数最高的评论,要么张口就是模特特别美;要么是诧异,“大多数中国人不都是眯眯眼吗”“她们看起来很中国人,有什么问题吗”。
而这些发言正如部分注意到此情况的中国网友所言,“非常傲慢,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反对他们来如此定义我们。”
《每日邮报》报道截图
12月28日,《每日邮报》以《梅赛德斯-奔驰因广告中的‘眯眯眼’模特在中国引起强烈抵制,这家汽车制造商成为最新一个被指责延续了对亚洲人有害刻板印象的西方品牌》为题,报道了奔驰先前在中国“顶风作案”的操作。
报道表示,奔驰在其新款CLS豪华轿车广告中使用了画着吊梢眼式妆容的女性模特,这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被用户猛烈抨击。文章引用《环球时报》的报道,指出中国网友愤怒的原因是,“模特的妆容反映了西方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
随后,《每日邮报》回顾了迪奥争议照片事件,表示奔驰不是第一个“与中国公众发生冲突(fall foul of the Chinese public)”的西方品牌。报道放出了摄影师陈漫为迪奥拍摄的争议作品《骄傲的矜持》,但只是简单形容其展现了一个“化着暗色妆容、手拿手提包的亚洲模特”。
接着,报道就提到争议发生后品牌方的反应:陈漫为作品致歉,迪奥也回应批评说,“尊重中国人民情感”。相较之下,奔驰的广告当时还可以在微博上看到,“该汽车制造商尚未解决在中国的抵制问题”。需要补充的是,就在28日晚间,有网友发现奔驰已删除涉事微博及视频。
除了奔驰与迪奥的舆情事件,《每日邮报》也提及了中国品牌三只松鼠广告模特妆容争议。报道在介绍事件原委后,指出中国网友批评的点——“模特和妆容的选择刻意塑造了‘眯眯眼’形象”。文章随即也引用了一位中国网友的发言,称这位网友表示,这种“眯眯眼”形象是贬义的,而且深深植根于时尚行业,亚洲模特和他们的妆容风格经常被选择来迎合这种刻板印象。
另外,报道在最后也提到三只松鼠广告模特自称遭网暴一事,并援引《环球时报》称,这位模特的回应吸引了超过3.3亿的阅读量。
整体而言,《每日邮报》的这篇报道对一系列“眯眯眼事件”并未写下明显的点评语句,对“眯眯眼”这一形象也未作任何延伸介绍或讨论。文章更多的是在罗列这些舆情事件,以及其发展过程。
然而,其读者却大肆在评论区对“眯眯眼事件”指指点点。
点赞数最高的一条评论上来就反问:“用亚洲模特怎么了?”
点赞数第二高的评论,则很有西方“政治正确”那一套,张口就是:“这个模特太漂亮了,她应该被赞赏而不是被诋毁。”
而令人尤为光火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高赞评论在诧异,像是在不懂“为何中国人不接受中国人的长相”:
“等等,一位中国摄影师用了一个看起来像中国人的中国模特而陷入麻烦?”
“我是错过了什么吗?她是亚洲人,有着看起来就是亚洲人的眼睛。”
“大多数中国人不都是眯眯眼吗?这里的问题是什么?或者说,是在试图消灭亚洲长相的女性以及其他女性吗?”
“她们看起来很中国人,这有什么问题吗?”
在此,需要重申的是,诸如向上拉眼角等故意形成“眯眯眼”“吊眼梢”式表情效果,当前已是国际上公认的对华人乃至亚裔的歧视动作。今年6月,一名塞尔维亚女排选手在对阵泰国的比赛中向对手做出拉眼角举动,被国际排联处以禁赛两场和2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4.2万元)的惩罚。
连一些西方媒体如《纽约时报》也在此前报道中承认,“被夸张了的东方人特征,被异域猎奇心和文化优越感渲染、放大,深深印在西方人的集体想象之中,挥之不去。”
“人民日报评论”在28日针对“眯眯眼”争议也曾表示,我们要培养健康审美趣味,涵养强大审美自信。但一个基本前提是,不能让西方塑造我们的审美。对于他们恶意的丑化和不怀好意的污蔑,要保持足够的警醒并予以反击。在历史上,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人就有“傅满洲”“查理陈”“苏西黄”这样的刻板印象,“眯眯眼”甚至成了一种辱华符号。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尤其需要防止被这种歧视性的审美趣味给带歪了。
《每日邮报》这篇报道评论区所展现的情况,正如部分注意到这些发言的中国网友评价的那样,“非常傲慢,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反对他们来如此定义我们。”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陶梦 
-
蒙古国总理宣布将出席北京冬奥会
2021-12-30 22:01 北京冬奥会 -
日增20万又破欧洲记录,法国迎来了“疫情海啸”
2021-12-30 21:30 法国见闻 -
被批搞“新殖民主义”的扎克伯格又买地了
2021-12-30 21:09 -
他想暗杀拜登,被抓了
2021-12-30 20:44 美国一梦 -
“在座外国记者抗疫期间生活在中国,就偷着乐吧”
2021-12-30 19:48 -
伊核协议谈判之际,伊朗宣布发射一枚运载火箭
2021-12-30 19:32 伊朗局势 -
国防部:针对部分国家干涉挑衅,坚决开展军事反制行动
2021-12-30 18:50 -
在中国挨骂后他发声了:就像地球上有几千辆车,星链算个啥
2021-12-30 18:41 -
英国皇家卫兵撞倒挡路儿童,头也不回地跨过人走了...
2021-12-30 18:23 不列颠 -
为让接种者能去美国,“高端疫苗”聘请拜登顾问兄弟做说客
2021-12-30 17:31 台湾 -
立陶宛掏600万欧元给企业救急,承认“杯水车薪”
2021-12-30 17:08 -
赵立坚:美政府如果不惧怕真相且自信,为什么要追捕、引渡阿桑奇?
2021-12-30 16:15 -
中方宣布制裁美方5人
2021-12-30 16:12 中美关系 -
巴西洪灾致数万人流离失所,而总统还在“坚持”度假
2021-12-30 15:21 -
“美国想逼迫企业效忠,我不会玩这种游戏”
2021-12-30 15:13 日本 -
这桩或波及西方多位权贵的系列性侵案,终于判了
2021-12-30 14:12 美国政治 -
“只要中俄肩并肩站在一起,霸权主义就赢不了”
2021-12-30 14:03 中俄关系 -
王毅:美方如果想维持起码的信誉,就应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
2021-12-30 13:59 中国外交 -
欧盟外长:俄罗斯让北约停止东扩,完全不可接受
2021-12-30 10:23 俄罗斯之声 -
新增病例数持续井喷,福奇和美疾控选择“松绑”
2021-12-30 10:18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13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23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评论 183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评论 126“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我早就知道…” 评论 203最新闻 Hot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
美债风暴前一个月,海外债主增持2900亿美元,中国增持235亿美元
-
首次披露!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李光林已落马,被跨省起诉
-
“以色列计划5月轰炸伊朗核设施,本以为特朗普肯定同意…”
-
“过去欧洲防着中国,现在中国担忧欧洲偷”
-
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