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指责伊朗对待核问题“立场模糊”,中俄:美方不应极限施压
【编译/观察者网 陈思佳】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伊朗核协议相关方谈判陷入僵局之际,联合国安理会12月14日举行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公开会议。
美国方面释放出了“积极信号”,称美国总统拜登已经表示,如果伊朗愿意重新履行伊核协议义务,美国“完全准备撤销所有不符合协议承诺的制裁措施”。但美国同时也激烈批评伊朗对待谈判“缺乏诚意”,威胁说伊朗“升级核计划”的行为不会为谈判增加筹码。
伊朗则“针锋相对”,批评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才是问题的根源。伊朗重申美方应该率先解除对伊“非法制裁”,协议相关方需要承诺全面、可核查地落实伊核协议规定的义务。
中俄两国则指出,全面重返伊核协议谈判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恰恰在于美国,美国持续对伊朗极限施压无益于谈判。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表示,美方理应首先取消所有对伊及第三方的非法制裁,伊则应在此基础上恢复全面履约。
耿爽指出,各方应切实排除干扰,确保谈判不走极端,不入歧途。伊方也应理解各方对其核能力快速发展的关切,与机构保持建设性合作,早日解决相关未决问题。
国际原子能机构已于15日与伊朗达成协议,将在伊朗卡拉季地区的一个核设施内安装新的监控摄像头,以代替今年早些时候该设施中被拆除的监控设备。
美国称“准备解除制裁”,但指责伊朗“缺乏诚意”
根据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网站14日发布的新闻稿,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先是在安理会做出积极表态。她表示,美国总统拜登已提出,如果伊朗愿意重新履行伊核协议义务,美国也会遵守协议。
格林菲尔德表示,美国完全准备解除不符合伊核协议承诺的制裁措施,“这将使伊朗从中获得经济利益”。“我们相信,如果伊朗以紧迫感和诚意来参加维也纳的会谈,我们能够迅速达成一项互惠的谅解。”她说,“但我们不能允许伊朗加速核项目并放慢外交的步伐。”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网站截图
但她随后又猛烈抨击伊朗以“挑衅的态度”参加谈判。格林菲尔德指责伊朗在伊核问题上提出了“模糊、不切实际、极端、非建设性的立场”,“撤回了前六轮谈判中的所有让步”。
格林菲尔德称,伊朗对伊核问题的谈判“缺乏紧迫感”,伊朗核问题的持续升级不符合双方恢复履行协议义务的目标。她威胁说,“伊朗的行动不会为其提供任何谈判筹码,只会加剧我们对伊朗活动的‘关切’。”
英国、法国和德国也在14日发表联合声明批评伊朗。据路透社报道,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尼古拉·德里维埃宣读声明时称,伊朗对核计划的持续升级可能使伊核协议成为“一纸空文”,伊朗核问题局势的升级“正在破坏国际和平与安全、全球不扩散机制”。
伊朗:谈判的成功靠的不是相互指责和威胁恐吓
对于美国的指责,伊朗方面则“针锋相对”做出反驳,指出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重新实施制裁才是问题的根源。据伊朗英语新闻电视台Press TV报道,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吉德·塔赫特-拉万希14日在安理会重申,伊方在美国退出协议后采取的措施都是可逆的,美国应撤销制裁。
伊朗Press TV报道截图
拉万希表示,伊朗决心尽一切努力恢复伊核协议,伊朗在维也纳已表现出真诚的政治意愿、认真的态度并与相关方进行了建设性的接触,以推动达成一项良好的协议。他指出,美国带着真正的政治意愿和诚意参加有关取消对伊制裁的谈判,才是让谈判取得成功的关键。
他认为,解决当前问题需要各方承诺全面、客观、可核查地执行伊核协议,解除对伊朗的制裁;美方需要保证不会再像上届政府一样退出协议,也不会滥用伊核协议和安理会相关决议规定的程序。“谈判可以成功,但靠的不是相互指责、设定期限、威胁恐吓或是毫无根据的指控和虚假信息。”
伊核协议相关方新一轮谈判于11月29日在奥地利维也纳恢复,12月3日暂时休会,并在12月9日继续举行。但从与会各方的表态来看,围绕伊朗核问题的谈判依然进展缓慢。
11月29日,伊核协议相关方新一轮谈判在维也纳举行 图自澎湃影像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4日报道,俄罗斯首席谈判代表米哈伊尔·乌里扬诺夫13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许多问题依然存在,但各方都在努力弥合分歧。伊朗首席谈判代表阿里·巴盖里-卡尼则在14日发推说,外交是双向的,但一些谈判代表仍坚持“玩指责游戏”,“无意进行真正的外交”。
半岛电视台认为,这番发言可能是在批评英法德三国及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的美国,暗示他们“缺乏达成协议的政治意愿”。
不过乌里扬诺夫也表示,从巴盖里-卡尼的其他公开评论来看,德黑兰对谈判的进展总体上感到满意,其他参与方似乎也愿意采取“务实”的态度,讨论正在取得进展。
国际原子能机构已于15日与伊朗达成协议,将在伊朗卡拉季地区的一个核设施内安装新的监控摄像头,以代替今年早些时候该设施中被拆除的监控设备。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表示,这是该机构在伊朗核查和监测活动的重要进展,希望双方继续开展建设性讨论,解决所有未保障的问题。
中俄:美国持续对伊极限施压是问题的根本原因
对于伊核问题谈判陷入僵局,中俄两国均指出,谈判问题的根源恰恰在于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不利于谈判进程。
据俄罗斯《消息报》15日报道,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14日表示,“我们认为,宣扬伊核协议已经过时、需要更新等言论是危险且不负责任的。该协议包含了经过仔细核实的利益平衡,不应进行额外的删减或补充。”
波利扬斯基指出,当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美方继续对伊朗极限施压的政策令人遗憾。他强调,美国必须用实际行动来证实他们关于“恢复履行伊核协议义务”的言论。
“俄方表示‘伊核协议已经过时’的言论是危险的” 俄罗斯《消息报》报道截图
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网站14日消息,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当天也指出,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持续对伊极限施压,是当前伊核危机的始作俑者。美方一直高喊,多边主义回来了,外交回来了,复谈就是对美方态度的一次检验。美方理应首先取消所有对伊及第三方的非法制裁,伊则应在此基础上恢复全面履约。
耿爽表示,反复炒作伊射导问题,借国际原子能机构向伊施压,动辄鼓吹有关应对谈判破裂的“备用方案”(PlanB),甚至威胁诉诸安理会“快速恢复制裁机制”,都会干扰当前复谈进程,破坏各方维护全面协议努力,也将导致伊核局势更加复杂。各方应切实排除上述干扰,确保谈判不走极端,不入歧途。伊方也应理解各方对其核能力快速发展的关切,与机构保持建设性合作,早日解决相关未决问题。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网站截图
联合国主管政治与和平建设事务的副秘书长罗斯玛丽·迪卡洛14日也呼吁美国解除对伊朗的制裁。据联合国新闻网站报道,迪卡洛认为,美国和伊朗寻求全面落实伊核协议的态度令人感到鼓舞,两国应尽快推动一项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迪卡洛表示,她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一同呼吁美国解除对伊朗的制裁,延长对与伊朗开展石油贸易的豁免,并延长对某些民用核活动的豁免。她同时也呼吁伊朗撤销有违协议承诺的步骤。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陈思佳 
-
盘点2021美国“民主灯塔”崩溃10大事件
2021-12-16 15:26 美国政治 -
外媒:印尼3名中国公民疑似感染奥密克戎
2021-12-16 15:0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海警舰艇编队今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2021-12-16 13:49 中日关系 -
美日明年初举行“2+2”会议:为对抗中国将在新领域加强合作
2021-12-16 13:41 日本 -
打击滥用芬太尼不力,美政府甩锅:制裁中国及拉美25个实体与个人
2021-12-16 12:08 中美关系 -
英国最高法院:生活中性别自己定,但护照不搞中性
2021-12-16 11:42 -
德国宣布驱逐两名俄外交官,俄方:将采取反制措施
2021-12-16 10:49 德意志 -
“中国拥有重要国际地位,对华政策须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
2021-12-16 09:52 德意志 -
印度坠毁军机唯一幸存者身亡
2021-12-16 09:25 -
随行记者确诊新冠,布林肯提前结束东南亚之行
2021-12-16 09:22 美国政治 -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阳性
2021-12-16 08:0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新增确诊130286例,新增死亡2198例
2021-12-16 07:43 美国一梦 -
加拿大11月份通胀率达4.72%,创30年来最高纪录
2021-12-16 07:06 -
肖万认罪,服刑7年半后可获得监督释放
2021-12-16 07:05 美国黑人血案 -
德军舰近20年来首次进入南海,曾被拒停靠中国港口
2021-12-15 22:46 南海局势 -
美国FBI曝丑闻:6名探员涉嫌在海外嫖娼贩毒被调查
2021-12-15 22:40 -
日增近8000例,韩国政府决定叫停“与病毒共存”模式
2021-12-15 22:22 三八线之南 -
立陶宛召回驻华临时代办,外媒:因为改名分歧
2021-12-15 21:52 欧洲乱局 -
乐玉成:真正的好朋友、老朋友、真朋友
2021-12-15 21:46 中俄关系 -
这也能吹?
2021-12-15 18:35
相关推荐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35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99“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38“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7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4最新闻 Hot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