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欧洲火药桶,美国人26年前撮合出来的国家波黑濒临解体
【文/观察者网 周弋博】
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再一次面临紧张局势。
当地时间12月10日,因反对波黑加入北约,塞族共和国议会于当日决定从波黑军队、司法和税收系统退出将在6个月内成立自己的平行机构。媒体分析称,若该决定落地,波黑将面临解体。
对此,国际社会反应不一。美国和德国威胁称将对塞族共和国采取制裁措施,还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发布联合声明称此举使“事态进一步升级”。与之相对,塞尔维亚和俄罗斯对这项决定表示支持。
根据1995年签署的《代顿和平协议》,波黑由波黑联邦(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自治实体组成,双方各统领一半的国土,拥有各自首都、政府、国旗、国徽、总统、议会等。
波黑的国家元首为波黑主席团,由波什尼亚克族(穆斯林)、克罗地亚族和塞尔维亚族各选出一人,3人在4年任期里以8个月为周期进行轮值。现任波黑主席团塞族成员为前塞族共和国总统米洛拉德·多迪克,其领导的政党在塞族共和国议会上提出了“退出波黑国家机构”的提议。
波黑主席团塞族成员米洛拉德·多迪克 图源:视觉中国
三个民族“拼出来”的波黑
波黑这少见的“拼盘式”政治体制,与其历史渊源和美国的介入有关。
1991年6月起,南斯拉夫开始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中,波什尼亚克族、克罗地亚族及塞尔维亚族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波族主张脱离南斯拉夫独立,建立波黑穆斯林共和国;克族也主张独立,但希望建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
1992年2月19日,波黑在境内塞族人抵制的情况下,就独立问题举行公民投票。投票结果显示,约占人口62.8%的波族和克族支持独立。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缺席抵制的情况下宣布独立,致使民族矛盾激化。
1992年4月6日,欧洲共同体(欧盟前身)承认波黑独立。当日,波黑境内5个塞尔维亚人自治区宣布联合成立塞族共和国,独立于波黑之外,但依然留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之内,该行动招致波黑政府镇压,驻扎在波黑境内的南斯拉夫人民军亦遭到波族和克族武装部队攻击。
同年4月7日,南斯拉夫人民军出动飞机轰炸了克罗地亚族武装力量的弹药库,武装冲突骤然升级。冲突由首都萨拉热窝向外蔓延,酿成全面内战,即“波黑战争”。
战争中,塞族一度取得军事优势,到1993年底,占波黑人口31.4%的塞族控制全国约70%的领土,占波黑人口17.3%的克族控制约20%的领土,而占波黑人口43.7%的波族只控制约10%的领土。
1994年初,北约开始介入波黑战争,先是对塞族进行军事威胁,后升级到实施有限空中打击。随着联合国安理会正式授权北约开始空袭,塞族部队逐渐丧失战场优势。
与此同时,一度陷入互相攻击状态的波族与克族再次结成同盟,共同向塞族进攻,战争局势发生改变。
在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总统开展的调停行动下,三族部队一度临时停战。1995年9月下旬,由于塞族部队完全丧失优势,被迫同意由南联盟代表其参加由美国主持的波黑和谈。
1995年,波黑首都萨拉热窝 资料图
1995年11月21日,南联盟塞尔维亚、波黑、克罗地亚三国总统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达成《波黑和平框架协议》,后称《代顿和平协议》,并于1995年12月14日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
协议规定,波黑继续作为统一的主权国家存在,由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组成,波黑联邦控制51%领土,塞族控制49%,拥有各自首都、政府、国旗、国徽、总统、议会等。
该协议附件四即为波黑现行宪法,其中规定,波黑国家元首为“波黑主席团”,由波黑联邦选出代表波族、克族的各一人,塞族共和国选出代表塞族的一人,3人在4年任期里以9个月为周期进行轮值。
波黑议会拥有立法权,分为两院:人民院有15名成员,每个民族各5名;代表院有42名代表,三分之二来自波黑联邦,三分之一来自塞族共和国。
波黑宪法法院掌握波黑全国的最高司法权,由9名法官组成,其中4人为波黑联邦所选出,2人为塞族共和国选出,3人由欧洲人权法院选出,并且不能是波黑或波黑邻国的公民。
不难看出,美国主导的这一系列制度安排就是通过“形式公平”将三族人强行拼成了一个国家。
而这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都被分成了三份——波族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使用波斯尼亚语;克族人主要信仰天主教,使用克罗地亚语;塞族人主要信仰东正教,使用塞尔维亚语。
蓝色为波黑联邦,红色为塞族共和国,绿色则是直属国家的布尔奇科区
试图“搞独立”的塞族代表
波黑战争结束后,塞族共和国曾保留自己的军队,直到2005年,该国议会才通过法案,使塞族共和国军队并入国家层级的波黑军队——这项改革也是北约的要求,即波黑欲加入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前提条件。
事实上,美国和北约15年来一直试图让波黑加入北约,而这也为如今塞族共和国与波黑联邦的间隙埋下了伏笔。
在2018年10月举行的波黑大选中,前塞族共和国总统米洛拉德·多迪克代表塞族当选波黑主席团成员。多迪克发表就职演说时表示,他将致力加强波黑与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关系。
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今年10月29日,多迪克宣称,他打算让塞族军队撤出波黑军队。报道认为,这番行动实际上就是要重建波黑塞族军队。
截至今年11月底,多迪克已经承诺执行100多项拟议中的立法措施,这些立法将令塞族共和国退出波黑中央政府,成立自己的平行机构。
报道指出,如果多迪克按照自己的提议采取行动,这就意味着《代顿和平协议》的终结,而多迪克的这番做法,应当被视为得到了“塞尔维亚和俄罗斯的支持”。
原因在于,这两个国家不仅认为《代顿和平协议》是一种“强加的和平”,还认为波黑加入北约是不可接受的,会对塞尔维亚的国家安全构成攸关存亡的威胁。
2010年,北约针对波黑启动了“成员国行动计划”,并提出了“将该国领土上约63处军事设施移交给联邦全面控制”的条件。
然而,塞族共和国迄今为止拒绝交出其领土上的23处设施。尽管如此,但北约还是允许波黑加入“成员国行动计划”。
报道称,截至目前,多迪克已经通过行使自己的否决权而推迟该计划启动,至于他提出的“将塞族军队撤出波黑军队”威胁,则是防止波黑获得北约成员国身份的最新策略。
多迪克的支持者所制作的宣传板
据欧洲新闻网消息,当地时间12月10日,在多迪克所领导的塞族共和国执政党“独立社会民主人士联盟”(SNSD)的推进下,塞族共和国议会决定从波黑军队、司法和税收系统退出。
虽然这项决定对波黑并不具有实质约束力,不过据奥地利《标准报》分析称,若塞族共和国执行议会的决定,通过新的相关法律,就可以取代国家法律,这也代表着《代顿和平协议》的终结和波黑的解体。
综合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报道,多迪克在议会作出这项决定后明确宣布,将在6个月内启动立法工作,重组波黑中央政府“不再有管辖权”的地区(塞族共和国)。
对此,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大使馆以及欧盟代表团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塞族共和国议会的此项决定为“使事态进一步升级”,“塞族共和国执政联盟的成员必须意识到,这种僵局的持续,即《代顿和平协议》受到挑战,不利于实体的经济前景、国家和整个地区的稳定,使波黑在欧盟的未来受到威胁。”
不过,俄罗斯和塞尔维亚支持多迪克的政策,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和欧洲许多右翼政党也对他表示同情。
多迪克的这番做法也招致了西方国家的威胁,美国和德国官员此前均称,如果波黑塞族进一步削弱波黑的国家机构,将对此实施更多制裁。
但据英国《卫报》报道,自2017年以来,多迪克一直被禁止前往美国或接触其在美国的资产,但他依然向美国副助理国务卿加布里埃尔·埃斯科巴表示,自己“根本不在乎”采取进一步行动所面临的(西方制裁)威胁。
“去他的制裁。”多迪克向埃斯科巴表示,“如果你想和我说话,那就别再威胁我了。”
不仅如此,多迪克还暗示自己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称自己“不是被选出来当懦夫的”。
报道认为,多迪克长期以来一直反对波黑的“权力平衡机制”,并认为《代顿和平协议》已经被“一个未经选举的外国人”篡夺。
“这里所有的狗屎都是由四个未经选举的外国人制造的。”多迪克表示,“宪法法院的高级代表和三名(由欧洲人权法院任命)法官,外国人,他们都是违反宪法安排的共犯。”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周弋博 
-
尼日利亚将销毁100万剂欧洲捐赠疫苗:过期了
2021-12-14 21:2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脸书改名的代价:6000万美元
2021-12-14 21:16 -
俄方:不要逼我们在欧洲部署中程核导弹
2021-12-14 19:52 欧洲乱局 -
再次生变!杜特尔特退出2022年参议员选举
2021-12-14 19:46 -
习近平向拜登致慰问电
2021-12-14 19:06 极端天气 -
“自认为是女性的男性强奸犯可被警方登记为女性”,罗琳忍不住了
2021-12-14 19:00 不列颠 -
美国女星丹凤眼造型被炮轰:就这么想当亚洲人?
2021-12-14 18:47 -
金正恩回顾执政十年:将坚持主体道路
2021-12-14 18:31 朝鲜现状 -
15岁少女失踪38年,罗马检察官指控梵蒂冈教廷掩盖真相
2021-12-14 17:50 -
涉嫌暴动,所罗门警方逮捕一名反对派领袖
2021-12-14 17:38 -
“澳大利亚造核潜艇,成本800亿,沉没成本数百亿…”
2021-12-14 17:06 -
外交部回应“朝鲜半岛终战协议”
2021-12-14 16:45 朝鲜现状 -
外交部:美军杀害各国无辜平民的罪行受清算的一天终将来临
2021-12-14 16:34 美国一梦 -
3.8亿美元!美体操队前队医性侵案受害者达成和解
2021-12-14 16:28 美国一梦 -
美军演练太空作战,“假想敌”当然是…
2021-12-14 16:06 凉战 -
中方愿在阿富汗局势稳定后探讨开展经济重建领域合作
2021-12-14 15:54 阿富汗 -
以色列总理史上首次访问阿联酋,外媒:阿联酋在走钢丝
2021-12-14 15:51 -
俄罗斯动用一票否决权被“围攻”,中方解释为何弃权
2021-12-14 15:47 观察者头条 -
塔利班外长:我们和上一次执政不一样了
2021-12-14 15:28 阿富汗 -
中资收购韩半导体公司,被美国搅黄
2021-12-14 15:13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40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0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58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58“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57最新闻 Hot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