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要求中美进行核裁军谈判, 好比要求中学足球队跟尤文图斯踢比赛
【导读】 张明大使:中国的核力量和美国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大概只是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如果要中国和美国坐在一起谈核裁军,就好比是要求一支中学足球队跟尤文图斯踢比赛。这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微信公众号“中国驻欧盟使团”11月15日消息,2021年11月10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接受英国《金融时报》布鲁塞尔分社长山姆·弗莱明(Sam Fleming)和记者安迪·邦兹(Andy Bounds)专访。
实录如下:
中欧投资协定: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
金融时报(以下简称FT):谢谢您抽时间再次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欧盟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特别是关于投资协定。显而易见的是,目前该协定没有得以执行,欧洲议会议员由于受到制裁的原因而搁置了批约。对中国而言,恢复该协议是否还存在空间?还是说,这份协议已经失败了?
张明:你们好!这是我在四年时间里第四次接受《金融时报》采访。这些年来,中欧关系经历了发展起伏。双方关系有重要的发展,同时也有不小的挑战。既体现在政治领域,也体现在经贸领域。
你们关心中欧经贸合作。可以说,近两年中欧贸易在逆势增长。去年是很困难的一年,疫情席卷全球。但恰恰是在去年,中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三季度,这种增长更加强劲,双方贸易额已接近6000亿美元,增长了30%以上。双方的相互投资也在增长,这些都体现了中欧经贸关系的韧性。
除此之外,去年双方还签署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并于今年3月正式实施。欧洲的老百姓可能对中国的地标产品不是很熟悉,但是中国老百姓很熟悉欧洲的地标产品。从这个协定来说,双方老百姓是直接受益的。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到,我们中国驻欧盟使团除了参与推动双方谈判并达成地标协定,还在中欧两地积极推广这一协定,推动双方扩大地标产品的相互贸易。
另外一项重要成果,就是刚才你们谈到的中欧投资协定。双方经过7年时间、35轮谈判,于去年12月30日最终达成。中欧双方都认为这是一份很好的合作文件,是一份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资协定。可以说,各方都对它寄予了很高期望,我本人也将其作为我在布鲁塞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欧方内部的问题,协定的批约遇到了障碍。中欧双方经济界都在发出声音,呼吁破解僵局,尽早完成批约。我本人理解、也认同这些呼声。
要破解难题,我认为首先要回归协定的经贸本质。我赞同欧方一些人士的看法,该协定是中欧关于经贸关系的安排,不能指望它解决中欧之间的所有问题。不幸的是,现在该协定已被严重政治化,赋予太多政治内涵,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可以说是“超载”了。我注意到德国西门子公司总裁等欧洲商界人士最近也表示,经济关系不应该成为政治利益的玩物。欧方应认真倾听中欧企业的关切和诉求。
其次,要推动正常的批约进程。中欧去年底完成谈判后,双方政府部门都在正常推进有关文字、法律等校核工作,但批约遇到了障碍。该协定的目的是促进双方经贸合作实现双赢。批约进程不应被一些并不在乎中欧企业和民众利益的势力所绑架。任何势力企图把一份双边协议当作打压中国的“棒子”,指望用它来遏制中国的开放与发展,一定是徒劳的。
三是要有紧迫感,希望不要再花七年时间。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持续深化的。中国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中国还相继宣布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你们也一定注意到,就在上周,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并将以积极开放态度参与数字经济、贸易和环境、产业补贴、国有企业等议题谈判。这些都是中国自主开放的举措,不会因为中欧投资协定批约进程的一时受阻而停下脚步。我们希望欧洲企业能够更多分享中国发展机遇,也希望中国的发展能有更多欧洲企业更广泛的参与。
总之,中方对于这份协定的态度没有变化。目前批约面临的困难肇始于欧方,球在欧方一边。希望欧方能正视商界和民间的呼声,回归该协定的初心和本质,不要让政治操弄干扰批约进程。在这方面,中方愿与欧方共同努力。
中欧关系:没有任何一个理由互为对手
FT: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您同欧洲议会议员就此交流,会发现他们的观点大相径庭。他们会说,批约进程受阻不是欧方而是中方造成的。他们认为,在中方对欧洲议会议员和下设委员会实施制裁的情况下,完全不可能继续推动批约进程。所以我想知道,除了呼吁欧方采取行动之外,中方还愿意做些什么以打破僵局?
张明:中方对于这份文件的态度没有任何变化,而且从这份文件达成到今天,中方有关部门一直积极从法律、文字等方面为最终批约做相关准备工作。可以说中方不存在障碍,现在的障碍在欧方一边。
谈到制裁问题,此次制裁发生在半年前。制裁是欧方单方面发起的,实际上是一个单边行动,没有任何国际法依据。关于制裁所针对的事和人,欧方没有和中方沟通过,也没有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所以,中方认为这样的制裁是不可接受的。我们一贯反对类似的单边制裁,因为它没有国际法依据。
中欧之间不是没有问题和分歧。几十年来,双方有一套十分成熟的做法,通过沟通交流去解决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可以管控好分歧,但不能动辄诉诸单边霸凌和强制行为。
我想这次制裁事件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我记得在今年二、三月份,制裁发生之前,中方在布鲁塞尔、在北京、在欧盟成员国的首都,苦口婆心做了大量工作,目的是劝说欧盟伙伴回归沟通交流的渠道解决分歧,而不要去诉诸单边手段。但是很不幸,欧方伙伴没有听进去,还是诉诸了这样无端的做法。
中欧关系已经发展了40多年,从一个较小的体量发展到今天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内容丰富、惠及双方人民的双边关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既然我们完全可以循着这种成熟的做法推动双方关系发展,并管控好分歧,为什么要诉诸这种对抗的手段?可以说,这是冷战后30多年中欧之间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它本不该发生。
究其缘由,恐怕要追溯到2019年3月欧方出台的对华政策文件。它给中欧关系做了一个新的定位,就是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中方始终不认同这样的定位,因为把伙伴当成对手,就难免使双方的合作出现大的问题。其实,欧方伙伴可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这一新的三重定位出台已接近三年时间了,它给中欧关系带来了什么?给欧洲自身利益带来了什么?又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
中欧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我们有一百个理由去合作、去成为伙伴,没有任何一个理由互为对手。如果以伙伴待人就会双赢,也给整个世界带来利好。如果以对手待人,结果就是双输,也会给世界带来损害。
总之,我认为,欧方对华发起制裁是一个错误。中方对于推动中欧关系发展的意愿没有变化,对于中欧投资协定这份文件的态度也没有变化,愿意和欧方携手合作,积极探讨尽早批约的方法。
欧美钢铝协议:不能用新的错误纠正老的错误
FT:我想再问一个关于贸易的问题。最近,欧美达成了解决钢铝关税争端的协议。正如拜登总统所说,美欧已组成伙伴,致力于将中国的“脏钢”拒之门外。您如何评价该协议?中方会作何反应?
张明:我们对欧美钢铝关税争端的起源记忆犹新,那是美国前政府采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所推出的一系列极端做法之一。今天欧美坐在一起讨论解决钢铝关税争端,目的想必是为了纠正当年犯下的错误。但纠正错误应该是以维护全球多边贸易机制和经济治理规则为前提,而不能用新的错误纠正老的错误。
欧美之间怎样发展彼此经贸关系,这是欧美双方的权利,中方无意干涉。但是我注意到一些评论,认为欧美把矛头对准钢铝生产的碳排放,以此为借口来设置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可能会加剧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紧张,无助于缓解各国面临的压力。而且这种把现有多边机制抛到一边另起炉灶的做法,也不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所体现的多边主义原则和精神。我也注意到,有欧盟官员同样谈到,这种做法可能违背世贸组织规则。事实上,如果欧美是以钢铝为借口,建立一个机制来搞“小圈子”,那不是真正的多边主义,而可能是在重蹈美国前政府的覆辙。
钢铝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根本原因是10多年前全球经济衰退引发的有效需求不足,解决出路应该是促进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复苏,这需要各国共同携手应对。
中国在很多年前就已经着手应对钢铝产能过剩,采取了有力措施,也作出了有效的贡献。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事实上,中国钢产量虽然比较大,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2020年中国钢铁生产占全球的56.7%,但中国同年的钢铁消费也占到世界的56.2%,两个数字差距很小。
中国的钢铝出口数据也能印证这一观点。2020年中国的钢出口量占国内产量的5%,铝出口量占产量的8%,这个比例远远低于许多出口导向型国家。从中欧贸易数字看,根据欧洲钢铁协会的报告,欧盟从中国进口的钢铁产品从2017年开始连年下降,2020年为196万吨,比2017年下降了48%。尽管欧盟从中国进口的钢铁产品数量大幅下降,但欧盟整体的钢铁进口量不降反升。也就是说,欧盟从中国的进口量压缩了,从其他伙伴的进口量却增加了,这说明欧盟进口钢铁产品是源于结构性需求。
总之,应对包括钢铝关税在内的全球经济问题,正确的方式是坚持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国际社会应在多边机制下共同努力解决。
FT:就钢铁而言,欧盟会说从中国进口下降的一个原因是,中国在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投资生产钢铁以规避关税。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之前埃及的一家钢铁生产商因中国的非法补贴受到调查。您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
张明:我刚才谈了两组数字,一组是中国对欧盟的钢铁出口量大幅度下降,另外一组是中国的钢铁出口占自身钢产量比例极小,中国钢铁产品出口总量也很小。关于补贴,坦率讲,中国政府并不发放补贴来鼓励企业增加钢铁生产,相反是在不断出台政策压缩钢铁产量。媒体上广为流传中国政府补贴钢铁产业的故事,那只是故事罢了。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萎缩3%,日本年内再现负增长
2021-11-15 16:05 日本 -
美媒:16万现役军人家庭在“挨饿”
2021-11-15 15:39 美国一梦 -
厄瓜多尔监狱再度发生骚乱,帮派冲突致68人死亡
2021-11-15 15:35 -
北约秘书长:乌克兰能不能加入,还没有共识
2021-11-15 15:32 乌克兰之殇 -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指责美国:这么干,有恶果
2021-11-15 13:46 台湾 -
乌克兰接收“美国援助”:80吨弹药
2021-11-15 13:41 -
欧盟计划扩大制裁,普京:愿为白俄提供各种形式帮助
2021-11-15 11:45 欧洲乱局 -
放不是特朗普粉丝的歌,“你想被解雇吗?”
2021-11-15 11:34 美国一梦 -
“援助是一方面,我们真正期待的是对华贸易”
2021-11-15 11:22 阿富汗 -
希腊总理喊话英国:把被盗文物还给我们
2021-11-15 10:19 -
因背部扭伤,95岁英女王继续缺席公开露面活动
2021-11-15 08:52 不列颠 -
俄罗斯:愿帮助土耳其制造五代机
2021-11-15 08:16 -
美国新增确诊24893例、死亡135例
2021-11-15 07:4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联储官员:通胀指数或将出现“更高的读数”
2021-11-15 06:43 美国经济 -
卡扎菲次子十年来首次公开露面:将参选总统
2021-11-14 20:05 阿拉伯之冬 -
货架空空,美媒专栏作家:我们要学着像欧洲人一样生活
2021-11-14 18:27 美国一梦 -
大乌龙!台当局听信网络传言,误以为“以色列承认高端疫苗”
2021-11-14 18:23 台湾 -
美国FBI一电邮系统被黑,发送大量“假”邮件
2021-11-14 16:44 -
被曝空袭叙利亚致64名妇女儿童死亡,美军却称:是合法自卫
2021-11-14 16:06 -
美媒深度调查:美军叙利亚空袭致大规模平民死亡
2021-11-14 16:05 美国一梦
相关推荐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20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176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53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6“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3最新闻 Hot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谁将继任教皇?
-
石破茂再发狠:不打算唯命是从
-
国际乒联最新排名:雨果升至男单第3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