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上月新增确诊10万例,李显龙:再确诊20万例才能安全开放
最后更新: 2021-11-03 19:18:25【文/观察者网 周弋博】
刚过去的10月,曾经的“抗疫优等生”新加坡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0万例,新增死亡病例312例。
而截至11月2日,新加坡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到200844例,累计新冠死亡病例达到421例。在过去28天里的94388例确诊病例中,死亡率为0.2%。
短短一个月,新加坡的确诊病例超过了此前总和,死亡病例则翻了近3倍。
由于疫情回弹,新加坡一度于9月27日宣布临时收紧防疫措施,限制社交聚会和餐馆堂食人数。而10月疫情持续恶化,该措施被延续至11月,此举也被视作“仰卧起坐”式抗疫。
即便如此,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仍要坚持“整体开放”策略,还对标起了“与病毒共存”的意大利。
李显龙称,若将意大利的累计确诊情况进行换算,意味着新加坡得出现约40万起病例,而目前新加坡累计确诊病例近20万起,因此“按染病并已康复的人数来说,我们差不多已到了一半”。
同日,新加坡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发布声明称,未来新加坡每年可能会有2000人因新冠逝世,但其中大部分是年长者或健康不佳者。
严峻的疫情正在对新加坡的医疗系统造成冲击,普杰立表示关键是“没有足够的人”,因为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在今年前6个月里已有1500名医护人员辞职,而疫情前每年辞职人数仅为2000人,目前卫生部正在招聘退休或早先离职人员返岗。
重重压力下,新加坡依旧坚持开放边境,试图借此恢复经济。但由于该国疫情形势严峻,早已在10月18日被美国疾控中心列为“风险非常高”的第四级最高警戒名单,截至目前仍未移出。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疾病建模专家埃里克斯·库克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指出,随着防疫措施持续放宽,新加坡预计会迎来2至3波疫情,届时,除非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接种疫苗,或更多人能接种加强针剂,死亡病例可能会继续增加。目前,新加坡有84%的人完全接种,16%的人接种过加强剂。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参加G20领导人峰会 图源:视觉中国
单月确诊病例超过了此前总和
今年6月,新加坡宣布放弃新冠“清零”策略,转而“与病毒共存”。8月6日,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宣布放宽防疫措施,已完成疫苗接种者可参加不超过5人的群聚活动,也可参加最多500人出席的婚礼等大型活动,之后将启动进一步放宽限制的后续措施。
伴随着限制措施的放宽,8月底,新加坡疫情果然开始迅速反弹。10月9日,新加坡单日确诊病例突破3700例,并且是连续5天新增破3000例。短暂回落后,15日-17日再次连续突破3000例,10月27日更是达到5324例,刷新单日最高确诊纪录。
在此期间,新加坡也一度试图“临时收紧”防疫措施——9月27日起,包括社交聚会和餐馆堂食人数由5人调整为2人,为期一个月。同时,12岁以下学生居家上课至10月10日。
随着疫情蔓延,10月20日,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和财政部长黄循财共同宣布,此前“临时收紧”的防疫措施将延续1个月,持续至11月21日。
对此,有评论将这种“先放开后收紧”的做法戏称为“仰卧起坐”式抗疫。而事实表明,这种做法确实没能有效阻止疫情恶化。
据亚洲新闻台(CNA)消息,截至11月2日,新加坡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到200844例,累计新冠死亡病例达到421例,其中仅10月新增确诊病例就超过10万例,新增死亡病例为312例。
换言之,新加坡短短一个月的新冠确诊病例超过了此前总和,累计新冠死亡病例则翻了近3倍。
新加坡单日新增死亡病例统计 图源:亚洲新闻台
“我们差不多已到了一半”
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新加坡还在坚持“与病毒共存”的策略,甚至对标起了采取同一策略的欧洲国家。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当地时间10月31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出席G20领导人峰会期间接受随行新加坡记者采访时,总结了新加坡抗疫进度,还试图对标峰会东道主意大利的抗疫经验。
据报道,意大利也采取了“与病毒共存”策略,过去一周平均每日新增4000多起确诊病例,但社交活动已大致恢复。当地人在户外无须戴口罩,而且只要接种了疫苗就能正常进行社交活动。目前,意大利疫苗接种率已经超过80%。
意大利有近6000万人口,自疫情暴发至今,已出现470多万起确诊病例。李显龙表示,若按新加坡人口规模换算,意味着新加坡得出现约40万例病例,新加坡目前的累计确诊病例近20万例,因此“按染病并已康复的人数来说,我们差不多已到了一半”。
李显龙还强调,新加坡走的是“尽力保护生命的安全开放道路”,因此到达意大利那样较大放宽社交管制措施的境界,会需要多几个月时间,“可是我们会走到那一步。”
“接下来,我国还要安全地走完这条路,到达目前能看到的终点,即像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可以放宽社交管制措施。”
新加坡单日新增确诊病例统计 图源:《联合早报》
每年会有2000人因新冠逝世
与此同时,新加坡卫生部也为李显龙的表态提供了支持,暗示虽然新加坡未来也会有新冠死亡病例,但不会比疫情前高。
据《联合早报》报道,11月1日,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代表卫生部长王乙康发表声明称,新加坡目前的新冠死亡率为0.2%,与感染普通肺炎的死亡率不相上下,这比起其他国家在启动疫苗接种计划前经历病例激增时的3%死亡率要低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卫生部并不会直接发布每日新增死亡病例人数,仅以“过去28天内确诊患者中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作为替代。
也就是说,普杰立提出的0.2%死亡率仅指10月4日至10月31日期间确诊患者的死亡比例,不包括此前确诊但在该期间死亡的病例。
所以,若以该标准计算,新加坡在10月仅有约200例死亡病例,与亚洲新闻台、《联合早报》等新加坡媒体的统计结果(312例)存在一定出入。
在被问及这一数据差异时,普杰立也解释称,这是因为过去几个月本地染病人数显著增加,而多数病患在染疫一段时间后才恶化成重症,所以最近看到的死亡病例是较早前染病的。
新加坡卫生部网站对统计方式作出的说明
普杰立指出,其他国家经历了死亡率上升(excess mortality)的情况,即每年死亡人数比预期高得多。病情严重的病患多,医院不胜负荷而拒绝病患,加重了高死亡率的问题,而新加坡正努力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正尝试在避免(新冠)死亡率上升的情况下,遏制新冠作为流行病在本地传播。换句话说,尽管仍会有病患因新冠逝世,整体死亡人数不会比没有新冠的时候还要高。”
普杰立表示,即使获得“最好的医疗护理”,新加坡每年可能还是会有2000人因新冠逝世,其中大部分将是年长者和健康不佳者。
- 责任编辑: 周弋博 
-
美媒:阿富汗多名前军警已转投“伊斯兰国”,IS实力大增
2021-11-03 19:02 阿富汗 -
COP26达成首个“里程碑“协议
2021-11-03 18:5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汪文斌:美国气候出资不到应尽份额的20%
2021-11-03 18:02 美国一梦 -
“提人阵”剑指首都,埃塞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2021-11-03 17:51 非洲之窗 -
拜登称美国工资涨得比通胀快,美媒打脸
2021-11-03 17:18 美国一梦 -
尼日利亚一在建高层楼房倒塌,已致20人死亡
2021-11-03 17:00 非洲之窗 -
外交部:美方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两国人民感情
2021-11-03 16:34 中美关系 -
墨西哥两知名记者48小时内相继遇害,官方:国家问题
2021-11-03 16:22 -
澳新完成核准,RCEP将于明年1月正式生效
2021-11-03 16:12 -
拜登为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致歉,外交部:口号代替不了行动
2021-11-03 16:00 全球变暖 -
岸田文雄外交首秀,和拜登约好“下次再聊”
2021-11-03 15:58 日本 -
韩国民调:近5成民众反对政府立法禁食狗肉
2021-11-03 15:43 -
创造历史,波士顿迎来首位华裔女市长
2021-11-03 14:53 美国政治 -
每天17名退伍军人死于自杀,拜登出台防止美军自杀新措施
2021-11-03 14:50 美国一梦 -
共和党赢下“前哨站”,美媒:胜在战术
2021-11-03 14:39 美国政治 -
美贸易代表宣称:将全力阻止中国钢铁冲击美国产业
2021-11-03 13:59 美国一梦 -
三星“长公主”李富真贷款5.4亿缴遗产税,计划3个月还清
2021-11-03 13:46 大公司 -
担心中美爆发武装冲突?拜登这么回
2021-11-03 13:45 中美关系 -
-
仅剩5天:美国要求上交机密数据,韩半导体企业左右为难
2021-11-03 11:56 三八线之南
相关推荐 -
“特朗普会让世界团结起来,减少对美依赖” 评论 56“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评论 136特朗普竟对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 评论 938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71“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评论 36最新闻 Hot
-
“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
谁被征了50%的最高关税?
-
四名共和党议员倒戈阻止对加关税,特朗普破口大骂
-
“特朗普会让世界团结起来,减少对美依赖”
-
特朗普发动全球关税战,美国VS全世界
-
结束全球化?“不是按个开关,美国就能摇身一变”
-
诺奖得主克鲁格曼:特朗普在贸易上已经彻底疯了
-
特朗普“汽车关税”也落地了,“日本GDP将萎缩0.3%”
-
“白宫已接近批准”,美方想租用算法?
-
提到日本关税还念念不忘:我说的话,安倍秒懂
-
“没有美国这么对朋友的!但…”
-
连企鹅都不放过!特朗普向无人岛征税10%
-
美媒感慨:面对特朗普威胁,中国毫不退缩
-
美对等关税清单竟将台湾列为“国家”
-
前谷歌学者罗剑岚加入智元机器人,任首席科学家
-
辽吉蒙2024年常住人口总量继续下降,出生人口略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