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入贵州毕节的西方反华媒体是谁?都干了什么?
-
王世纯高武德势力一般惺惺相惜
最后更新: 2021-10-11 07:54:35【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毕节发布”微信公众号10月9日证实,2021年,某机关干部举报了境外反华媒体持续潜入毕节市,非法采访报道我脱贫攻坚领域负面信息,并在境外进行炒作。相关干部受到了国家安全部和贵州省国家安全厅精神表彰和物质奖励。消息发布后引发舆论关注,不少网友热议炒作的是哪家媒体?在我国境内都干了些什么?
今年以来,国际社会充分肯定了我国的脱贫成就,但也有不少西方媒体出于种种目的,持续发布抹黑我国脱贫攻坚成就的新闻,妄图消解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脱贫事业上的功绩。在这样的背景下,地处贵州西北部乌蒙山腹地、去年才摘下“贫困帽”的毕节,也难逃反华势力的“潜入”。
观察者网查询后发现,近期确实有西方媒体派遣记者“采访”毕节。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在今年4月份曾派遣华裔记者冯哲芸(Emily Feng)“探访”毕节部分社区,而这位华裔记者随后在新闻报道中“断章取义”的截取部分居民发言,抹黑我国全国脱贫攻坚的成就。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对毕节的抹黑报道截图,图中为七星关的一个社区
采访当地居民,断章取义
今年4月,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刊发了该新闻台驻京记者华裔冯哲芸对于毕节市的“秘密”采访。在这篇题目为“中国脱贫是真是假?”的报道中,冯哲芸前往七星关的一个社区,采访了几名居民,通过对几个受访居民的采访内容“断章取义”,来质疑毕节的“脱贫摘帽”是不是真的。
为了全面抹黑中国的脱贫,冯哲芸在这篇报道中的甚至很多内容让人“啼笑皆非”。冯宣称虽然这些居民“挪穷窝”免费分配到了新社区和新房子,但“失去了土地”。此外冯还宣称,这些搬家的居民没有找到高收入的工作,但这一论据是由于贵州人工收入低于浙江沿海,导致贵州人工收入偏低,因此“没有实现真脱贫”。
为了让西方读者看懂此文的目的,在文章的最后,冯哲芸干脆直言不讳的写道:“不是中国政府让毕节市脱困,而是一群小企业家提高了毕节居民的收入”。
值得一提是,作为一名华裔记者,冯哲芸是一名“反华专业户”。她仗着自己华裔相貌,会中文等优势,长期报道中国负面新闻。在NPR的官网上,冯哲芸自我介绍称,她于2019年加入NPR,随后走遍中国的各个大城市和小村庄,以报道“社会趋势以及中国经济和政治新闻”。
冯哲芸(Emily Feng) 图源:其个人推特
但吃“反华饭”的冯哲芸,显然发布不了真正客观的中国经济政治新闻。在浏览她的个人主页以后我们可以发现,她以每周两篇频率发布的涉华新闻基本以负面为主,其内容从女权争议、同性恋群体、人口老龄化,再到新疆、西藏等“抹黑重灾区”,无一例外全都是涉华负面新闻。
而不少她撰写的涉华负面新闻是她个人臆断而来,其内容很多都是无中生有,比如涉疆的一系列新闻。而这些涉疆新闻反而成为了她升职加薪的“功绩”,在个人简介中,冯哲芸得意洋洋宣称她自己“是全世界第一个找到所谓‘新疆集中营’的记者”。
这些西方媒体,连扶贫都要黑
今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对于这一铁一般的事实,不少外国组织和媒体予以肯定。比如西班牙《国家报》网站就曾在今年刊文称,过去8年,中国投入大量资金改善贫困人口的医疗、教育、住房条件或直接为其提供物资。即使在2020年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仍然提前十年完成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尽管国际社会肯定了我国的脱贫成就,但同时也有不少西方媒体出于种种目的,自去年以来持续发布抹黑我国脱贫攻坚成就的新闻,尤其是在我国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以后,“大唱反调”。
观察者网在调查后发现,今年以来,除了NPR以外,西方主流媒体《纽约时报》、美联社(AP)、《华盛顿邮报》、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都发布过抹黑我国扶贫成就的文章。
这些西方主流媒体抹黑的角度不一而足。有的媒体,比如英国广播公司(BBC)虽然在报道中肯定了中国“一亿人脱贫”的脱贫数字,但却又玩起来了“党和中国人民分离”的老把戏,宣称中国脱贫是“发展资本主义,摆脱了计划经济”的结果,和“中国政府的努力无关”。
BBC报道截图
而《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媒体抹黑中国的手段则更为低端,《华盛顿邮报》雇佣的,长期驻扎在台北的“《华盛顿邮报》驻北京站”记者郭丽丽(Lily Kuo)在今年2月份的报道中,直接在报道中宣称,微博网民在中国宣布完成全面脱贫以后“纷纷表达不满,并质疑这个数字”,干脆连数据和学者都不引用了。
即便是部分相对客观的新闻,西方媒体也抓紧机会夹杂私货,以达到抹黑中国扶贫成就的目的。“法新社”今年6月份刊发了一篇关于中国西藏的报道,似乎是在介绍中国政府是如何通过发展家庭旅游业,帮西藏民众脱贫的。
但随后法新社“话锋一转”,开始宣称“游客的暴增会导致传统的生活方式面临被侵蚀的风险”。不仅如此,法新社这位记者还“阴阳怪气”地宣称,中国政府在西藏搞扶贫是为了“同化”这个历史上一直在“反抗”北京的地区。
脱贫摘帽,广大群众换了种“活法”
无论部分违背了基本媒体职业道德的西方记者如何抹黑,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一事实是无法撼动的。
就拿冯哲芸妄图抹黑的毕节市来讲,毕节发布早就在去年“脱贫摘帽”之时,就全面总结了毕节的今非昔比:乌蒙大地不仅山乡巨变,广大群众也换了种“活法”。
想致富,先修路,在高速公路“县县通”、空中走廊“线线红”背景下,随着2019年12月16日,被誉为中国第一条“山区高铁”的成贵高铁通车,古老的乌蒙山迎来了呼啸驰来的“和谐号”,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图源:毕节发布
12大产业累计覆盖带动贫困人口12.5万人,实现产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全覆盖,为广大群众增收脱贫提供了坚实的产业保障。
在毕节的版图上,1591个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自然村寨已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139个现代化的集中安置点。毕节坚持住房安全保障标准,全面完成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及“三改”整治任务,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6.09万户、老旧住房整治2.27万户;累计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273处,解决了149.7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毕节坚持义务教育保障标准,确保农村贫困家庭适龄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坚持基本医疗保障标准,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全覆盖,确保有地方看病、有条件看病、有医生看病、看得起病、方便看病……
毕节市的今非昔比
正如新华社在今年2月份时评写的那样:中国的减贫成就震撼世界。中华民族历史上首次消灭了绝对贫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能够界定这一成就的词汇,只能是“人间奇迹”;能够衡量这一伟业的时间标尺,只能是“人类发展史”。奉劝某些西方国家政客停止抹黑他国,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人权发展道路。各国能够携手并肩,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开展人权交流合作,为共同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不懈努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王世纯 
-
俄外交部:美国将多名俄罗斯人移出制裁名单,以换取副国务卿访俄
2021-10-11 07:12 俄罗斯之声 -
美国新增确诊23913例、死亡86例
2021-10-11 07:12 美国一梦 -
阿塔:希望美国恢复对阿富汗的经济援助
2021-10-11 06:46 阿富汗 -
西部战区:印方不合理不切实际要求,为谈判增加困难
2021-10-11 06:37 龙象之间 -
大选刚结束,捷克总统进ICU
2021-10-10 21:51 -
COP15今将开幕,“世界期待中国发挥领导作用”
2021-10-10 21:0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他将代表韩国执政党参加明年总统大选
2021-10-10 18:25 三八线之南 -
捷克大选结束,中捷关系更难了?
2021-10-10 17:02 -
俄一架轻型飞机因发动机故障坠毁 已致16人遇难
2021-10-10 16:55 俄罗斯之声 -
新加坡放弃“清零”后病例激增,李显龙讲话了
2021-10-10 16:34 -
俄外交部:人要走了,包还没还
2021-10-10 15:43 俄罗斯之声 -
钧正平:非常下作!望印媒今后一定要注重节操
2021-10-10 15:12 龙象之间 -
罗马乱了…示威者试图冲击意总理办公室
2021-10-10 14:18 -
1948年以来,捷克共产党首次未在国会取得席位
2021-10-10 13:41 -
这次中美通话,新闻稿很不同
2021-10-10 13:23 中美关系 -
黎巴嫩全国停电,或将持续数日
2021-10-10 10:47 能源战略 -
“诺奖又没有中国科学家,要以平常心看待”
2021-10-10 10:02 诺贝尔奖 -
奥地利总理库尔茨宣布辞职
2021-10-10 08:07 -
留学生入境洛杉矶遭限制自由、遣返,中方严正交涉
2021-10-10 08:01 海外华人 -
美国新增确诊34936例、死亡427例
2021-10-10 07:42 美国一梦
相关推荐 -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01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97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343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评论 242最新闻 Hot
-
“不能太依赖美国,欧洲得买点俄气”
-
“仅靠美国?休想”
-
“抛售美债是对美国经济政策丧失信心”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
“哈马斯愿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但有个前提”
-
“印度这行业要玩完了”
-
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
“豁免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不豁免更是机会”
-
“离了中国货,清凉一夏都难…”
-
“还跟我提投资?等美国稳定了再说吧”
-
俄副外长: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供应多少
-
英国反华议员赴香港探亲被拒入境
-
石破茂对美发出“迄今最强烈警告”
-
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
关税成本暴涨40多倍,美企CEO叫苦:这是末日
-
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