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为拜登政府“对阿富汗外交新篇章”?美媒:巡航导弹外交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8月30日午夜,随着最后一批美军人员撤离,美国宣布完成从阿富汗的撤军。持续近20年的阿富汗战争就此结束,当地也再无美国及其盟友的地面部队存在。
然而,从7月初美军在巴格拉姆空军基地“悄悄撤离”,到8月阿富汗塔利班势如破竹挺进首都喀布尔,再到美国军队和使馆人员匆忙离境,阿富汗局势突变和后续应对不力,让拜登政府遭受极大质疑,民调也受到重创。
针对阿富汗问题,无论是国务卿布林肯30日的讲话,还是总统拜登31日的讲话,表述都极为一致。布林肯表示“由外交方式引领的美阿两国交往新篇章以及新外交使命已开启”,拜登则表示“会翻开20年来美国外交政策的一页,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对此,彭博社刊文分析认为,两人所谓的“对阿富汗外交新篇章”,更有可能是回归到所谓“巡航导弹外交”的轨道之上。而这一种方式弊端重重,恐将美国本土暴露在类似20年前的恐怖主义威胁之下。因此文章警告拜登政府,这一方式并不可取。
彭博社评论文章截图
据《纽约时报》报道,8月30日,在五角大楼方面宣布美国撤军任务完成之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当前阿富汗问题发表了讲话。他表示,美国在阿富汗的工作尚未完全结束,拜登政府帮助美国人、美国合法永久居民以及部分阿富汗人离开该国的承诺将会继续。
“现在美国军用飞机的航班已经结束,我们的军队已经离开了阿富汗。军事任务结束后,在外交方式的引领下,美国和阿富汗交往的新篇章,以及新的外交使命已经开启。”
布林肯介绍,美国在阿富汗的工作仍在继续,下一步计划也正在付诸行动,现阶段美国将把在阿富汗的外交存在转移至卡塔尔多哈,同时已组建新团队管理外交事宜,包括领事事务和人道主义援助等。
而在8月31日下午,美国总统拜登又针对美国完成阿富汗撤军任务发表了最新的公开讲话。和布林肯一样,在对阿问题上,他也提到了采取“新的外交政策”。
拜登表示,当美国翻开过去20年指导国家外交政策的一页时,必须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面对质疑声音,他坚称撤军是调整美国外交政策的关键一步,以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和来自中俄日益增长的挑战。
拜登还承诺,将继续协助需要撤离的人离开阿富汗,通过外交和经济等手段为阿富汗重建提供援助。他强调,要做到这些的方法不是通过无休止的军事部署,而是通过外交、经济工具和团结世界其他地区支持等方式。
“关于阿富汗的决定不仅仅涉及阿富汗,也是关于(美国)通过大型军事行动改造其他国家的时代结束了。”拜登当天在讲话中说道。
毫无疑问,无论是美国国务卿还是美国总统,在美国完成从阿富汗撤军之后,都表示要在阿富汗开启“新篇章”,而开启的方式则是“外交”。
当地时间8月31日,美国总统拜登就美国结束在阿富汗20年的军事行动发表讲话。图自澎湃影像
当地时间8月30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已结束,将开始外交行动,并将美国在阿富汗的外交官转移至卡塔尔。图自澎湃影像
值得注意的是,美媒彭博社9月1日就此问题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认为未来阿富汗的恐怖主义氛围将再起,拜登政府对于阿富汗可能将会采取“巡航导弹外交”(Cruise-Missile Diplomacy)的模式。
文章首先指出,拜登在阿富汗问题上的退让以及其所作决定反映出的后果,使得目前有效的反恐行动变得不再具备可能性。阿富汗塔利班的节节胜利导致了该国军事和情报部门的崩溃,而这些部门曾负责协助监控阿富汗境内的叛乱分子和恐怖分子。
文章分析称,于是乎,拜登政府就仅剩下了两种选择。
一种选择是,拜登政府继续和阿富汗塔利班维持“可耻的伙伴关系”,以铲除阿境内恐怖组织“ISIS-K”。而最终的结果会使一个曾于“基地组织”交织在一起的组织变得合法化,甚至美国还可能需要为其提供资金援助。
另一种选择是,拜登政府用所谓的“巡航导弹外交”打击“ISIS-K”或“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这种外交方式更为强硬,也没有地面部队介入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然而,所谓“巡航导弹外交”真的有效吗?彭博社随后论证出的结果却是否定的和消极的。
以1998年“基地组织”袭击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和美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为例,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就使用了“巡航导弹外交”。当时他所声称打击的目标是苏丹一处和“基地组织”有关联的设施,然而这一情报最终被证明是有误的,那里是一家生产阿司匹林的工厂。
若将时间快进至现在,情况十分相似。上周,五角大楼最初表示,美国的无人机打击阻止了一枚驶向喀布尔国际机场的“汽车炸弹”,但如今看来却是另外一回事。事发几小时后,喀布尔的一个平民家庭表示,美国打错了目标。
当地时间8月30日,美军使用无人驾驶飞机再次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阿富汗分支目标实施空袭,瞄准了喀布尔一处居民区,民众在受损的房屋和车辆附近。图自澎湃影像
“在没有美国地面部队的情况下,获取针对目标的及时而准确的情报并非是唯一的困难。”
文章指出,在过去20年间,之所以没有一位美国总统实质上决定从阿富汗撤军,这是有原因的。因为自“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的反恐目标策略是“预防”,即美国在阿富汗投射军力,是为了防止再次出现类似“9·11事件”这种规模的恐怖袭击。
但是,“巡航导弹外交”的力度远远不够,克林顿在1998年打击了所谓“基地组织”的设施后,该组织2000年10月又袭击了美国“科尔号”导弹驱逐舰,当然也包括策划发动了2001年那场震惊全球的“9·11事件”。
“‘9·11’的惨痛回忆让美国人在阿富汗待了20年,尽管那里任务艰巨,战斗陷入了僵局,但美国地面部队帮助组织了美国本土再次发生类似‘9·11’规模的袭击。”
文章称,自今年4月宣布撤军后,拜登提到过一种所谓“超越视距范围的能力”,即美国能够牢牢紧盯阿富汗对美国的任何直接威胁。而在上周喀布尔国际机场发生爆炸恐袭并导致13名美军士兵丧生后,拜登又声称对于肇事者“ISIS-K”的战争远未结束。对于这一点,拜登及其幕僚可能会相信,但其他人不应该相信。
彭博社称,阿富汗是上一次恐怖袭击的“根源地”,如今到了拜登政府,在没有任何军队驻扎在阿富汗的情况下,美国能否防范本土恐怖袭击是一大疑问。拜登为了自己和国家利益,应该记住:“巡航导弹外交”并不能阻止恐怖主义的发生,只能事后作出惩罚罢了。
“拜登应该意识到,在‘9·11事件’结束后的这个时代,空中袭击并不能阻止被袭击,现在也不太可能起作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熊超然 
-
拜登13年前“救命恩人”滞留阿富汗:别忘了我!
2021-09-01 15:31 阿富汗 -
滞留美国人:再也不信任何人,美国政府一直在愚弄我
2021-09-01 14:28 阿富汗 -
美国人如何撤离?美媒曝塔利班与美军达成秘密护送协议
2021-09-01 14:19 阿富汗 -
欧盟希望通过援助阿富汗邻国来避免难民危机重演
2021-09-01 14:14 阿富汗 -
美“林肯”号航母一架直升机坠毁
2021-09-01 13:55 -
牛津双硕士阿前部长去德国送外卖:受不了前政府腐败
2021-09-01 13:08 阿富汗 -
109具在韩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入殓
2021-09-01 11:58 -
塔利班找上土耳其、卡塔尔
2021-09-01 11:47 阿富汗 -
美国父母:中国“限游令”挺好,想要
2021-09-01 11:22 -
塔利班用美军黑鹰空中“吊死”翻译?真相来了
2021-09-01 10:23 阿富汗 -
“美国通过大型军事行动改造其他国家的时代结束了”
2021-09-01 10:22 美国一梦 -
阿塔支持者“抬棺游行”,旗子抢镜
2021-09-01 09:30 阿富汗 -
美国家安全顾问:撤侨行动变外交任务,援助与否看阿塔表现
2021-09-01 09:23 阿富汗 -
四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亲属
2021-09-01 08:35 抗美援朝 -
拜登:塔利班实力已达巅峰,美国相信政府军是个错误
2021-09-01 08:27 阿富汗 -
中国在赌美国输?秦刚:严重战略误判
2021-09-01 08:06 中美关系 -
只撤离1日本人,日外务省:很遗憾,但已实现目标
2021-09-01 07:55 阿富汗 -
美国新增确诊144515例、死亡1126例
2021-09-01 07:1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塔利班高级领导人:美刻意负面宣传阿塔,真在破坏的是美军
2021-09-01 07:08 阿富汗 -
飓风“艾达”导致美国百万户断电,致2人死亡
2021-09-01 06:53
相关推荐 -
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42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61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34“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76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