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人才之争,美国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文/观察者网 鞠峰】
“美国严重缺乏数字人才。我们的政府不仅缺乏科技精英,也没有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美国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米格农·克莱本表示。
自从美国商务部2018年发起“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不少在美华人留学生、学者和科学家遭到迫害与污蔑。执法部门在办案指标驱动下,大搞有罪推定。这项计划实施后,许多在美华裔学者开始“重新思考未来”。不少分析人士担忧,这会削弱美国的科技领导地位。
“美国正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位美国学者称。
“我觉得来美国就是个错误”
据香港《南华早报》2日报道,2020年2月27日,52岁的华裔纳米技术教授、国际知名焊接技术专家胡安明家里来了一伙不速之客。8名穿着便衣但全副武装的联邦调查局(FBI)探员将他逮捕。他在美国田纳西大学的任教生涯很快宣告结束。求得探员允许后,胡安明服用了糖尿病药物,然后被拷走。
16个月后,胡的案件于6月初在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开庭审理。对于胡的六项指控,包括三项电信诈骗,三项编造虚假口供——12人陪审团没有给其中任何一项定罪。美国政府查了3年的“间谍案”以法官宣布无效审判而告终。
值得一提的是,FBI探员库吉姆·萨迪库(Kujtim Sadiku)在法庭承认,凭借使用谷歌翻译的一段中文新闻稿,FBI探员们错误地指控胡安明是“中国间谍”。
前田纳西大学教授 胡安明 (胡妻子供图给南华早报)
但这并不是胡安明和家人的胜利。
胡出生于中国,后来入籍加拿大。被捕后不久,他工作了7年的大学对他做了停职处理。数年的通话、邮件记录被一一筛查,毫无隐私可言。诉讼费用更是高达数十万美元。这桩被批评人士称为证据站不住脚的种族偏见案,永远改变了他和周围人的生活。
“安明卖掉了诺克斯维尔的一切,他现在住在空房子里,”胡安明的妻子、加拿大华人艾薇·杨(Ivy Yang)表示,“我觉得来美国就是个错误,我希望他回加拿大。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踩雷。”
对于在美华裔科学家、学者们,从2018年开始,自我保护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当年11月,美国司法部启动了“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
美国历史上,以一个国家的名字命名调查行动十分罕见。这项计划美名其曰为了找出特朗普所说的“窃取美国贸易和科技秘密”的“间谍”,实则大搞有罪推定。大多数调查对象在检方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被提起严重的刑事指控。且无论结果,被迫害人员有的丢失工作,有的欠下高昂的律师费用,有的名誉受损。
《南华早报》称,这项行动计划给美国执法部门带来巨大的压力,为了“抓住下一个间谍”以完成办案指标,他们通常“撒一张过大的网”。美国司法部已经在83起案件中对中国科学家和学者起诉并定罪。FBI探员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表示,去年夏天,FBI每隔10小时就要立一个与中国相关的反间谍案。
中美之间的竞争通常被形容为科技、经济和军事等全方位的竞赛,但最基础的就是每个国家吸引和留住人才、培养未来劳动力的能力。许多分析人士担忧,将华裔的美国科学家集体调查一遍,并限制中国学生赴美求学,将让美国丧失科技领导地位。
“把和中国的竞争作为美国走向封闭保守的借口,只会让我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玛丽·加拉格尔(Mary Gallagher)说,“如果美国对国际学生关门,他们只会去别的国家,最终受损的还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非美国本土出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美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的数据显示,2015年在科技领域工作的人中,45%的博士学位拥有者在外国出生,这是有统计的最新数据。
NSF研究显示,当时在美国科技领域工作的675万人中,约有45.2万人拥有博士学位。大约22.4%——即超过10万人出生在中国大陆。
2015年美国科技领域博士学位拥有者约22.4%出生在中国大陆 (南华早报截图)
《南华早报》分析称,前几年,许多有中国国籍科技领域学生,预计将成为美国科研的潜在“后备军”。根据一项美国乔治城大学的研究,2018至2019学年,超过14.3万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各所大学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学科,其中约3.6万名中国博士生从事前沿技术研究。但随着一系列迫害中国学生、学者的事件发生,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开始重新思考未来。
人才是第一资源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中国政治的助理教授罗里·特鲁克斯(Rory Truex)说,“现在美籍华人科学界弥漫着一种非常明显的恐惧感。”
另外,美国还出台了一些政策,使具有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背景的中国人更难在美国生活和工作。皮尤3月的一项研究显示,超过55%的美国人支持限制在美中国学生的数量。美国反华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去年还叫嚣应禁止中国留学生赴美学习理工科,只能学习文科,例如“学莎士比亚和《联邦党人文集》”。
美国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米格农·克莱本(Mignon Clyburn)表示,美国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严重缺乏数字人才”。
“我们的政府不仅缺乏科技精英,也没有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克莱本表示。他曾在奥巴马时期负责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
科技巨头首当其冲。今年5月,谷歌、亚马逊、苹果、微软、推特和技术贸易协会在一起联邦案件中提交简报,支持H-1B签证持有人的配偶工作的权利。他们认为美国需要建立移民制度,将技术熟练的外国工人引进美国,以促进创新。
4月,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警告称,熟练工人的缺乏,有可能让亚利桑那州价值120亿美元的工厂泡汤。
而另一方面,中国正在积极吸纳人才。根据毕马威的报告,截至4月,上海超过10000家企业获得政府批准,录用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外籍员工,对于外籍员工年龄、申请资格等的限制也越来越松。
《南华早报》特别提到,中国将人才的竞争视为科技竞争的核心。中国政府反复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瑞安·哈斯(Ryan Hass)称,国际局势紧张时,通常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当大国竞争加剧时,种族主义往往随之而来,”他说,“我们需要尝试打破这个循环。”
“问题是,我们希望下一代(科技人才)出现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哈斯问。
科学网7月2日报道称,自去年开始,已有多位国外顶尖学者选择到国内任教并引发关注。
7月1日,南京大学现代生物研究院重磅官宣,国际生命科学领域顶尖学者、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终身正教授帅克已全职加盟该院。就在一周前,清华大学也宣布,曾任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的菲尔兹奖获得者考切尔·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正式入职清华。
- 责任编辑: 鞠峰 
-
英财相:脱欧后要加强与中国关系,但…
2021-07-03 22:51 不列颠 -
美玩具商“逆势”在华投资:518,我要发
2021-07-03 21:50 中美关系 -
“小澳,对华贸易你把握不住,放着我们来”
2021-07-03 19:45 -
发中国国旗,没搭理美国
2021-07-03 19:2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加拿大,可耻”
2021-07-03 17:43 -
福田康夫:中国领导层重视舆论,这与民主国家并无不同
2021-07-03 16:29 -
1050亿美元,这项数据中国第一
2021-07-03 16:1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王毅外长的这声“呵”,美方听懂了吗?
2021-07-03 15:05 中美关系 -
美日正就台海冲突进行兵棋推演?美国防部没正面回应
2021-07-03 14:45 -
潘基文:特朗普让世界陷入混乱,我“很生气”
2021-07-03 14:21 -
“火之眼”!墨西哥湾又出事了
2021-07-03 14:08 -
王毅正告某些势力:中国完全统一任何人无法阻挡
2021-07-03 14:03 -
日本静冈县发生泥石流致约20人失联
2021-07-03 13:55 日本 -
因高价采购印度新冠疫苗,巴西总统将被调查
2021-07-03 13:41 -
中方:国际社会在提格雷问题上必须充分尊重埃塞俄比亚主权
2021-07-03 11:56 非洲之窗 -
被曝数据造假或超30年 日本三菱电机社长辞职
2021-07-03 10:21 大公司 -
6名搜救队员确诊,所在搜救队停工
2021-07-03 10:18 美国一梦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中国代表持续输出
2021-07-03 09:52 中国外交 -
美司法部长宣布“废死”,拜登表态: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2021-07-03 09:06 美国一梦 -
驻南非使馆提醒中国公民暂勿前往斯威士兰
2021-07-03 08:43
相关推荐 -
美防长又抹黑,我使馆驳斥 评论 60美国人边囤货边抱怨: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凭什么受罚? 评论 115近7成美企CEO担忧:这就是“特朗普衰退” 评论 67特朗普“金主”们坐不住了:回头是岸! 评论 186最新闻 Hot
-
“52%美国人反对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
-
无语!印高官竟称贸易战是“大好事”,怪中国加入WTO
-
特朗普宣布将对药品征收关税
-
美防长又抹黑,我使馆驳斥
-
美贸易代表遭围攻:对中国,我们压根就没战略
-
特朗普关税政策加剧市场担忧,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
特朗普:希望削减超1万亿美元开支
-
AI致用电量激增,特朗普:烧煤!
-
“85后”国企原董事长:花近百万买的宝马车不敢开
-
英协会警告企业:学美国,会吃官司的
-
美国人边囤货边抱怨: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凭什么受罚?
-
经济学家们痛批:既蠢且坏!特朗普就是想让全世界都俯首称臣
-
“对美国非常失望,这算哪门子朋友?”
-
“特朗普太愚蠢,根本不了解中国”
-
“八年了,所有美国制造商都劝我们:回中国生产吧!”
-
“美伊冲突是‘灾难性’的,但俄无义务对伊提供军事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