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京发表国情咨文:警告某些国家在对俄交往中不要越“红线”
(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4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向俄罗斯议会两院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概述俄政府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这也是普京担任总统期间第17次发表国情咨文。
综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俄塔社21日报道,普京在本次国情咨文中批评了某些西方国家无端攻击俄罗斯的行为。他强调俄罗斯将会捍卫自身利益,对任何跨越俄罗斯“红线”的国家采取迅速且强硬的回应。
对于民生、新冠疫情等问题,普京也设立了多项工作目标。他表示,实现人口可持续增长和提高民众收入水平将是俄罗斯政府的主要任务,俄罗斯还将继续推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希望能在秋季之前实现群体免疫。
俄塔社报道截图
“俄罗斯将找到捍卫自身利益的方法”
普京在讲话中指出,部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不友好行动从未停止过,总能千方百计地找借口攻击俄罗斯,这种行动俨然已发展成了“体育运动”。他强调,俄罗斯希望与所有国家保持良好关系,但俄罗斯也将在国际法框架内采取行动保护自身利益。
“我们不希望破坏沟通的桥梁,愿与国际社会所有成员保持良好关系,但如果有人把我们的善意当成是软弱,俄罗斯的回应将会是迅速、对等且强硬的。”普京说。
他还警告称,俄罗斯会在不同的具体问题上划定自己的“红线”,任何国家不要试图跨越这些“红线”,对俄罗斯的核心安全利益作出威胁和挑衅行为的人将会“后悔不已”。
借此次讲话的机会,普京也向全球合作伙伴发出邀请,讨论有关全球稳定和战略武器问题,希望建立一个“无冲突合作领域”。
此次讲话中普京还谈到了俄罗斯军事力量现代化发展的情况。他预计,到2024年的时候,整个俄罗斯军队的现代武器装备比例将接近76%;今年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现代武器比例超过88%,重型洲际导弹“萨尔马特”将在2022年列装部队。
4月17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宣布破获一起针对他本人及其儿子实施刺杀的案件,美国中央情报局等机构参与其中。普京在此次讲话中也对这一事件作出了表态。
普京说:“即使是这样的粗暴行为,也没有受到那些西方国家的集体批评或谴责。每个人都对此视而不见,所有人都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如果白俄罗斯的政变真的发生了,会怎么样呢?有多少人会遭受痛苦?白俄罗斯的命运会如何?他们不关心这个。就像乌克兰政变时,没人关心乌克兰的未来一样。”
4月21日普京发表国情咨文,视频截图
秋季之前实现群体免疫
目前,新冠病毒仍在全球多地传播,俄罗斯也尚未走出疫情的影响。统计网站Worldometers的数据显示,俄罗斯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4727125例,累计死亡106706例,过去几天的单日新增病例均在8000例以上。
对此普京表示,俄罗斯国家和民众都采取了负责任的措施对抗疫情,他始终相信俄罗斯最终必然能够战胜困难。
“人们对于疫情当然会有很大的焦虑,但我个人也坚信,我们一定会克服所有挑战。我们的公民、社会和国家都采取了负责任的行动。团结一致,我们就能够保持积极的措施。”
不过他也强调,新冠疫情现在依然是一个重大的威胁,俄罗斯必须继续保持有效的抗疫措施。他呼吁所有俄罗斯民众尽快接种新冠疫苗,以便在今年秋季之前实现群体免疫。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疫情中的糟糕表现,也让普京看到了改进医疗系统的趋势和机遇。他指出,全球医疗体系如今正处于“革命”的边缘,俄罗斯医疗体系的发展应当基于“新一代技术”。
俄罗斯民众接种新冠疫苗,图自:澎湃影像
“人口可持续增长是当务之急”
在民生问题方面,普京强调,俄罗斯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人口可持续增长的战略。他表示当前俄罗斯的人口统计数据并不令人满意,“我们甚至看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人口衰减,这显然与新冠疫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普京透露,俄政府当前设立的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俄罗斯平均寿命达到78岁。
为此,他已要求俄罗斯政府采取更多措施,对抗俄罗斯国内各类危及国民健康的疾病。普京指出,心血管疾病是俄罗斯民众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国内的预防性体检应当要特别注意患有此类疾病的民众。
他还敦促有关部门加强对丙型肝炎的防治措施,“我们需要做出决定,让我们在十年内将其对国民健康的危险降至最低。”
提高民众的收入水平也将是俄政府的一项主要目标。俄罗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俄罗斯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减少至1350万人,占俄总人口的9.2%。俄塔社称,这意味着俄罗斯目前的贫困人口大约在1780万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2.1%)
普京表示,确保民众实际收入的增长也将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俄罗斯需要在脱贫斗争中实现切实的进步。他承诺会提高整体收入水平,并保证其持续增长。
促进私人投资将会是俄罗斯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普京称,此举能够支持企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俄罗斯在疫情期间就已通过“前所未有的方法”挽救了500万个就业岗位。
他同时公布了一项补贴措施。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从7月1日起,俄罗斯单亲家庭抚养的8至16岁儿童将获得每月津贴,平均金额在5650卢布左右;双亲抚养的学龄儿童将从8月中旬起获得每人1万卢布的资助;同时,经济困难的孕妇也将获得每月约6350卢布的拨款。
此外,俄罗斯还将拨款1万亿卢布,用于投资科学研究。
发展新能源,减少碳排放
近期,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普京在讲话中也谈到了这一热门话题。
他表示,俄罗斯需要开发新能源,包括在核能发电等领域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气候变化同样也是俄罗斯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农业部门、工业综合体、公共服务和所有基础设施,创造二氧化碳回收的产业,并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监管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普京说。
他还敦促俄罗斯政府今年启动一项对制造污染者问责的机制,政府预算的环境款项应被用于环境恢复项目,“有目的地分配预算以恢复累计的环境损害,使环境更加健康。”
根据此次讲话提出的要求和目标,俄罗斯国内12个最大的工业中心的碳排放必须减少20%,在未来30年内,俄罗斯的累计温室气体排放量应低于欧盟。
“俄罗斯会实现所有目标”
在此次讲话的最后,普京向俄罗斯民众承诺,俄罗斯政府将会竭尽所能完成其确立的目标。
“我们会竭尽全力,尽一切努力达到我们规定的目标。我相信,我们将共同这项任务,我们将实现我们确定要解决的所有任务。”普京说。
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27次,也是普京担任总统期间第17次发表国情咨文。
俄罗斯政界均对此次国情咨文给予高度重视。据俄塔社报道,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议长瓦伦蒂娜•马特维延科(Valentina Matviyenko)早些时候预计,本次国情咨文的一些条文可能需要尽快实施,因此联邦委员会将于22日即刻召开委员会会议,并定于23日召开全体会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陈思佳 
-
“抢劫啦!德里抢我们邦的氧气罐”
2021-04-21 22:0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俄罗斯召见美使馆副馆长,宣布驱逐10名美外交人员
2021-04-21 22:01 俄罗斯之声 -
抗议又起!“迈向正义”当天,15岁黑人少女被警察枪杀
2021-04-21 20:56 美国一梦 -
禁化武组织通过叙化武问题决定,中方投反对票
2021-04-21 20:46 叙利亚内战 -
韩外长:希望美方念及去年韩方援助之情,帮助韩国解决疫苗困难
2021-04-21 19:56 三八线之南 -
澳媒拱火:面对中国,我们为啥这么胆小?
2021-04-21 19:35 -
普京:俄罗斯的目标是在秋季之前实现群体免疫
2021-04-21 19:08 俄罗斯之声 -
-
“普京先生,我邀请你到战火纷飞的顿巴斯会面”
2021-04-21 18:36 -
拜登:系统性种族主义是“美国灵魂上的污点”
2021-04-21 18:11 美国一梦 -
央行副行长:应把部分储蓄吸引到养老金账户
2021-04-21 17:58 养老与社保 -
“日方试图把核污水一排了之,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2021-04-21 17:37 福岛核泄漏 -
普京发表年度国情咨文
2021-04-21 17:37 俄罗斯之声 -
默克尔接班人定了:曾拒绝排除华为5G
2021-04-21 17:29 德意志 -
“中国在这个领域的主导地位,让拜登陷入两难”
2021-04-21 17:06 中美关系 -
菅义伟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中方:一贯反对日政要错误做法
2021-04-21 16:52 中日关系 -
印度抵港航班53人确诊,香港实施地区性航班熔断机制
2021-04-21 15:5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拜登计划宣布新目标:2030年碳排放量减半
2021-04-21 14:37 全球变暖 -
澳政府又出“幺蛾子”,欲收回中企在澳探矿权
2021-04-21 14:20 -
疫情恶化,东京奥运田径测试赛将改为空场方式
2021-04-21 14:09 东京奥运会
相关推荐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82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31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3“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0“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12最新闻 Hot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