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射电望远镜塌了,外媒关注中国天眼向世界开放
最后更新: 2020-12-16 15:45:40【文/观察者网 赵挪亚】位于中国贵州省的“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自今年1月验收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多项基于天眼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顶级科学期刊上,其中一篇关于快速射电暴(FRB)的论文,日前被《自然》认可为年度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法新社12月15日报道称,本月初美国阿雷西博(Arecibo)望远镜发生坍塌后,中国天眼成为世界射电天文学领域内“唯一重要的仪器”。明年起,FAST将面向国际天文学家开放使用,彰显中国成为全球科研中心的愿景。
法新社15日报道称,中国将向世界开放FAST
上月,国家天文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FAST的运行情况及最新科学成果,同时宣布FAST将从2021年起面向全世界开放,中国天眼将成为“世界巨眼”。
FAST运营和发展中心主任王启明告诉法新社,FAST科学委员会目标即是让望远镜变得越来越向国际开放。
一名澳大利亚的物理学家感叹,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科研中心,与北美和西欧处于同一水平。并且,中国的科研人员也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先进,有创造力,有组织力。
2021年,中国天眼将成为“世界之眼”
11月4日,国家天文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天眼FAST的运行情况及最新科学成果。
国家天文台表示,FAST自今年1月验收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近一年已经观测服务超过5200个机时,超过预期设计目标近2倍,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近日,FAST在快速射电暴方面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
会上,中科院院士、FAST科学委员会主任武向平还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FAST自2021年起面向全世界开放,“中国天眼”将成为“世界巨眼”,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中国天眼FAST 新华网图
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申请可能将极为激烈。
今年2月,FAST团队克服疫情影响,正式启动科学委员会遴选出的五个优先和重大项目,近百名科学家开始使用并处理FAST的科学数据。今年4月,时间分配委员会开始向国内天文界征集自由申请项目,截至11月已经接到170余份申请,申请的总时间约5500个小时,实际批准1500个机时,只有30%能得到支持,可见FAST望远镜观测时间竞争相当激烈。
12月初,曾在人类天文探索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一笔,被誉为地球“两大眼睛”的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发生坍塌事故,望远镜悬挂的接收设备平台当天坠落并砸毁了望远镜反射盘(天线)表面,引发世界天文探索领域的震动。
发生坍塌的阿雷西博望远镜 社交媒体图
法新社12月15日报道称,上周FAST运营和发展中心主任王启明接受外媒访问时,致谢阿雷西博望远镜的同时,也再次确认中国天眼将面向世界科学家开放。
他表示:“我们从它(阿雷西博望远镜)结构中获得了很多灵感,并逐渐改进,打造了我们的望远镜。”
同时,王启明还补充说:“我们的科学委员会目标,即是让FAST变得越来越向国际社会开放。”
此前,阿雷西博望远镜发生坍塌事故后,波多黎各大学行星宜居性实验室主任,长期在阿雷西博天文台工作的亚伯·门德斯(Abel Mendez)表示,阿雷西博和FAST望远镜,被誉为地球射电天文学上的“两只大眼睛”。“如果你在监测一个无线电频谱较弱的来源,你需要两个大的无线电望远镜:一个在白天指向某物,另一个在夜间指向某物。”
门德斯补充说:“我们现在唯一在做类似事情的地方是中国(FAST),而且(它)比阿雷西博还要灵敏......如果失去阿雷西博,你就失去了一天24小时监控微弱无线电信号的能力,现在我们只有一只眼睛了。”
澳大利亚教授感叹:中国无疑是一个全球科研中心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翰·迪基(John Dickey)对法新社说,到目前为止,FAST的研究结果令人印象深刻。
他补充说:“中国无疑是一个全球科学研究中心,与北美或西欧处于同一水平。与世界上任何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的科研人员都是先进的、有创造力的、有组织的。”
14日,《自然》通过官网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学发现。其中,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在快速射电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选。
今年11月4日,《自然》同期发表三篇论文,首次报道了在银河系内观测到的快速射电暴[a,b,c]。这三项最新观测证实极强磁场中子星(磁星)是快速射电暴的来源之一,其中第三篇论文来自中国团队,观测结果来自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观测到位于银河系内的快速射电暴,极强磁场中子星也成为了目前唯一被观测验证的可以产生快速射电暴的天体。
来源于磁层的快速射电暴偏振多样性 国家天文台图
高铁、北斗、嫦娥......法新社在报道中评论称,虽然目前中国只收获了一项诺贝尔奖,但为了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中国一直在迅速提高国内科研水平。过去20年里,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建成了北斗地理定位系统,而现在正把月球样本带回地球。FAST搜集的数据将有助于更好理解宇宙起源,寻找地外生命。
未来,中国还发布了一项计划,希望到2035年成为人工智能、太空、清洁能源和机器人领域的世界领导者。
中国科技政策专家丹尼斯·西蒙(Denis Simon)向法新社表示,就在几年前,“中国还被视为创新领域的落后者”,但近期中国科技创新的进步非常迅速。
他评论称:“科学界和工程界已被给予越来越多的自由裁量权和知识自由,以便在研究环境中探索新想法,并承担更大的风险。曾经占主导地位的规避风险文化,已经让位于更具创业精神的文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赵挪亚 
-
巴基斯坦总统签署“反强奸法令”:对强奸犯实施化学阉割
2020-12-16 15:03 -
澳煤炭行业喊话政府:搞好对华关系!
2020-12-16 15:02 -
又一美国互联网巨头面临垄断指控
2020-12-16 14:45 大公司 -
“不准特朗普来做我们的邻居”
2020-12-16 14:39 -
苏莱曼尼女儿:拜登和特朗普是同一伙人
2020-12-16 11:33 美国政治 -
日本“推特杀手”连杀9人并分尸,死刑
2020-12-16 10:45 日本 -
彭斯可能在本周五前接种新冠疫苗
2020-12-16 10:4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报备”白宫后,共和党大佬终于打破沉默
2020-12-16 10:07 美国大选2020 -
他不当驻华大使了,改任交通部长
2020-12-16 10:00 美国政治 -
终于,“热带特朗普”承认拜登胜选
2020-12-16 09:55 美国大选2020 -
美国新增确诊超24万例,新增死亡2328例
2020-12-16 07:2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习近平同坦桑尼亚总统马古富力通电话
2020-12-16 00:45 -
习近平同智利总统皮涅拉通电话
2020-12-16 00:36 -
澳政客动歪脑筋:正式承认台湾算了
2020-12-15 22:55 -
巴西疫苗接种计划迟迟不出,还赖中国“不透明”
2020-12-15 22:5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驻华记者老被问:你们欧洲人怎么了?”
2020-12-15 21:3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国防部回应:《协定》标志着中俄高度互信
2020-12-15 21:24 中俄关系 -
“咱们谈谈吧”
2020-12-15 20:23 -
中俄关于相互通报发射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协定实现延期
2020-12-15 20:06 中俄关系 -
美媒问“美国过去是否对中国太天真”,蓬佩奥又来这套
2020-12-15 19:28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66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1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8“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30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