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今日下水 为什么要把数据中心沉入海底?
今天(24日),重达1300吨的海底数据中心核心装备“海底数据舱”将在海南陵水下水安装,安装调试成功后,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将全面竣工。
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一期将竣工
总台央视记者张丛婧:这里是海南陵水附近海域,我身旁这个圆柱形的大家伙,就是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的数据舱。工作人员正在给数据舱安装定位装置。
作为互联网服务的“基座”,数据中心用于存储、计算和信息处理。此次安装全球最大的海底数据舱,不仅能够存储数据,更是一个海底的“超级计算机”,它相当于六万台传统电脑同时在线工作,能在30秒内处理超过400万张高清照片。
海底数据中心海南示范开发项目总经理 蒲定:商用海底数据中心采用重力热管技术,利用海水作为自然冷源,实现了整体能效提高40%~60%。
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项目计划部署100个舱,建设完成后,相较于同等规模的陆地传统数据中心,每年能节省用电总量1.22亿千瓦时、节省建设用地面积6.8万平方米、节省淡水10.5万吨。
为什么要将数据中心放入海底?
很多人都见过在陆地上建造的大规模数据中心,那为什么要把数据中心沉入海底?通过短片来了解一下↓↓
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在计算、存储的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的热能。以往都是通过空调等制冷系统来降温,维持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转,但这个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电能。专家告诉记者,海底数据中心很大程度上能避免这样的能源消耗。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高级工程师 解谦:海底数据中心利用海水实现全年自然冷却,最显著的就是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几乎不消耗淡水资源。通过液冷技术还可以提高服务器密度,带来算力的提升。
此外,海底数据中心还充分利用了海底空间,这不仅能大大节省陆地土地资源的占用,而且还远离了人类活动区域,为服务器工作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海底数据中心还实现了无尘、无氧环境,进一步保护服务器电子器件,减少故障发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高级工程师 解谦:此外,一些海底数据中心在沿海城市附近下水,靠近核心网络节点,能够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提高网络响应速度。它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多项创新技术 确保数据中心安全
服务器本最怕水,为了确保数据中心在海底的安全使用,我国的技术人员突破多项技术瓶颈,海底数据舱实现了远程维护甚至免维护,设计寿命达到了25年。
海底数据中心海南示范开发项目总经理 蒲定:服务器既然放在海底,防水密封自然是关键。我们在罐体密封时,为了让罐体的密封有效,我们为所有的螺栓设计了一套专门的程序。
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下水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先后攻克了海洋生物环境抗附着及腐蚀能力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在海底为服务器提供恒湿、无氧、无尘的工作环境。
在海底,数据中心借助了几十米深的海水作为天然屏障保证了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也减少了自然灾害的风险。在海底数据中心的研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风暴、地震、冲刷等极端工况条件下的外部冲击影响。对于突发事件,也做了充分的预案。
海底数据中心能抵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
可能大家会有一个疑问,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在三十多米深的海底,如果遭遇台风天气,会不会对海底的数据舱造成影响?答案是不会,海底数据中心能抵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今年3月以来,海底数据中心已有两批数据舱在海南陵水下水。海底数据中心运行分析报告显示,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肆虐时,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几乎都感知不到任何台风带来的影响,其间水下各设施系统及所承载的业务运行稳定,各项监测数据正常。
记者揭秘工程潜水作业
这次海底数据中心大量依赖工程潜水员现场作业。由于作业条件艰苦,风险高,国际上将工程潜水的风险系数比肩宇航员。
据了解,这次海底数据中心下水施工,出动了一支16人的工程潜水员团队。他们是怎么作业的?
总台央视记者张丛婧:这里是海底数据中心的施工船,这一片区域就是潜水员下水的地方。现在正在试穿装备的是我同事,他有潜水证书,今天也会跟着一起下水。
总台央视记者 孙蓟潍:我考的属于休闲潜水,为了这次报道,我特意去专门的培训基地体验学习了工程潜水。休闲潜水、水肺潜水一般就背个气瓶,不会在身上系像这样的脐带缆。工程潜水就不一样,大多是水面供气,气瓶是水面供气出现故障后的应急气源,所以工程潜水员俗称应急气源叫回家气,就是保护你平安回家的寓意。如果之后海况允许的话,在下放数据舱时我会跟随潜水员一起下去看看。
在正式下放海底数据中心的数据舱之前,其实还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比如铺设海底电缆、安装数据舱底座等,这些工作也都需要潜水员下水配合完成。
总台央视记者张丛婧:这组潜水员马上要下水检查底座安装情况,已经进入了这个黄色的潜水吊笼做准备了。他们的头盔上有一个摄像头,下水后能实时把水下画面传上来。现在吊笼正在被缓慢下放,距离海面有十几米,看着还是很惊险的。我是在运输船抵达时就上船了,这三天期间,我已经看到十几批潜水员像这样下水作业了。
潜水监督 徐震涛:潜水员一定要两个人,一个人在吊笼里拉着他的脐带(缆),保证脐带缆不会飘起来。为了确保安全,潜水员在下面干活干了80分钟以后,要到第一停留深度21米开始减压,大约35分钟。出来以后马上脱衣服,再到减压舱里面减压一个半小时。
(记者 朱江 张伟 孙蓟潍 张丛婧 陈龙)
- 原标题: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今日下水 为什么要把数据中心沉入海底?
- 责任编辑: 戴佳源 
-
首只全流程国产克隆猫降生!克隆技术全流程国产化意味着什么?
2023-11-24 06:54 -
颜宁回应当选中科院院士
2023-11-23 15:25 -
名单公布!46人当选2023年两院外籍院士
2023-11-23 13:41 -
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颜宁入选中科院院士
2023-11-22 17:19 -
华为:已为全球9000万偏远地区人口提供联接能力
2023-11-21 18:02 观网财经-科创 -
可承受几十万次折叠!我国首条,正式投产
2023-11-20 22:45 科技前沿 -
世界首创!雄安“地下城”用上了
2023-11-20 14:30 雄安新区 -
我国首只全流程国产化培育的克隆猫诞生
2023-11-20 11:50 科技前沿 -
约270万行代码!我国自主研发地球系统模式发布
2023-11-18 14:50 -
中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成功升能加速 增强器束流能量达60亿电子伏特
2023-11-17 20:18 能源战略 -
北斗系统正式加入,今后可全球民航通用
2023-11-16 08:49 航空航天 -
李彦宏:不断重复开发基础大模型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2023-11-15 21:27 观网财经-科创 -
0.015毫米!世界最薄,中企成功轧制
2023-11-14 11:35 -
300个上榜!工信部公示《2023年5G工厂名录》
2023-11-14 10:37 5G -
中国“机器化学家”成功创制火星产氧电催化剂
2023-11-14 06:49 科技前沿 -
世界互联网大会十周年,商汤科技元萝卜AI下棋机器人引围观
2023-11-13 15:43 -
全球首条!我国开通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
2023-11-13 11:51 -
痛悼!他走了,享年89岁
2023-11-12 22:11 -
正式揭牌!预计明年投用
2023-11-12 20:34 科技前沿 -
又一大国重器!全球最大18兆瓦直驱海上风电机组下线
2023-11-11 16:00 中国精造
相关推荐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23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16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09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71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9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