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今天 ,百城市长聚在一起探讨大模型如何落地城市
最后更新: 2023-09-20 18:58:37年初,大模型热潮席卷全球,但大半年过去,大模型激起的浪花却趋向平静。冷静思考后才发现,“高高举起、悄悄落下”的大模型,关键需要应用场景,探寻落地真实刚需,才能推动革新。
大模型热潮将于何处引爆?产业界都在摸索。9月20日,百城主官齐聚上海,参加2023数字经济峰会·城市智能升级主题论坛,共探“城市+AI”如何落地,加速城市数智化。
智慧城市要“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
今年2月,国家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总体架构。华为公司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在数字经济峰会上谈道: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城市数字化进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必答题。伴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进程,城市正在逐渐成为“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城市智能体。
华为公司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
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多年,一些超大型城市的成功实践已领先全球,得益于数据开放程度高,且有自主技术保障安全。但国内智慧城市如何走出与海外城市不同的道路,如何利用AI重塑各大城市竞争力,是新阶段亟需探讨的命题。
在2023数字经济峰会·城市智能升级主题论坛上,百城主官共话“城市+AI”新方案,积极探索“城市+AI”新出路。现场,华为云计算公司副总裁、战略与产业发展部总裁黄瑾指出,盘古大模型将重塑数字城市,重塑以人为本,华为云坚持技术扎根,通过算力、数据、模型、场景的创新,联手客户与伙伴,共筑云上美好城市!
华为云计算公司副总裁、战略与产业发展部总裁黄瑾
细化来看,首先是算力创新,建议城市做好一朵云规划,建立统一的云商店。除外,华为云建造的大型AI算力中心,已经支持业界主流各种大模型。其次是数据创新,建议城市重视高质量数据汇聚,建设高质量的数据湖,管理城市数据要素流通,充分释放AI潜力。
模型创新同样是关键要素。华为从2019年开始投入AI大模型研发,至今年7月发布盘古大模型3.0,构建起面向全行业的大模型系列,为城市升级带来共享价值与机遇。场景创新也不可或缺,推动盘古大模型面向城市和政务领域落地和应用创新,让政务流程更高效、政务服务更有温度。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云还联合生态伙伴一起发起“盘古政务大模型联合创新行动”,共同打造创新示范应用,推进大模型在政务领域落地。
盘古政务大模型联合创新行动
如今,四大创新也正在全国各地本土化合理布局。拿算力来说,由于AI大模型对算力需求巨大,除了城市云提供算力之外,华为结合国家东数西算政策,可直接调用华为云在贵州、内蒙、芜湖建造的大型AI算力中心的充沛算力。再拿数据来说,华为云在上海黄浦区最小城市管理单元实践中,把政府业务数据、建筑数据、气象数据、地下管网数据汇聚到统一平台中,实现数据高效、高质量调用。
从岭南,到巴楚,再到北国,城市一朵云全国布局
从沙特,到埃及,再到香港,这些国家和地区趁势而为,正将大模型能力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借此更好地实现兴业、善政、惠民。
从智慧城市异同点出发,相比而言,沙特、埃及等地总体偏向居民服务,但国内既要服务民生,又要兼顾行业B端,这导致涌现出的“城市病”症结更复杂,更考验管理者。
比如说,深圳人口密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中央商务区:福田区,作为数字化转型先锋区,虽持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但一直无法真正打造治理高效的模式,面临不同业务孤立、人工操作效率低、数据间缺少融合优化等多种难题。再比如说武汉,面临着如何有效监管长江“十年禁渔”成果,常态化监测长江两岸,再现鱼翔浅底、江豚嬉戏的自然场景的挑战。
这些共通的城市病与特色难题,需要一剂良药:云加码AI技术。
为了解除这些症结,华为云在云布局基础上,借助人工智能,做出了种种尝试。在深圳福田,依托华为云Stack云平台提供的城市智能中枢方案,让智慧城市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从传统以管理者为主、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迈向以人为本、高效运转的下一代智慧城市架构:城市智能体。在湖北武汉,依托“武汉云”平台,武汉市长江禁捕渔政监管信息化系统,兼具生态保护功能,实现常态化监测长江流域水生生物。
与沙特、埃及不同,国内优势是“AI+城市”往往结合得更好,因为工业基础扎实,AI赋能产业、民生的动能更大。而且,国内城市人口基数大,硬件软件数字化基础好,AI训练场景更丰富,AI+城市交通、医疗、金融结合得好。
先天优势正推动城市一朵云布局全国。除了深圳、武汉,华为云也给东北这片黑土带来“数智”生机。2021年下半年,沈阳启动以AI云服务技术为支撑的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以此作为新一代新型基础设施,为东北这块“老工业基地”招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千里外的重庆,华为云也助推企业跑出“加速度”。在华为(重庆)物联网创新中心支持下,重庆小易智联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搭建了虚拟员工管理平台,集成多项华为云AI能力,使用盘古大模型、文字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模块,实现低成本数字化转型。
当前,北京要抢占AI第一城,深圳想做全球领先的数字孪生先锋城市,沈阳、重庆、武汉等等,信心倍增。从祖国的岭南,再到巴楚,再到北国,城市一朵云加码AI重塑千行万业,让城市变为智能体,像有生命一样,会思考、有温度、可进化,生生不息。
AI大模型助力中国构筑云上美好城市
数智技术不断发展,让人们越来越憧憬云上城市。未来的智慧城市必然会“更智慧”,AI将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在实体经济中寻找应用场景,赋能生产力升级,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提升城市资源利用率。
站在管理者角度,这对AI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的不仅是一个“城市大脑”,而是一个完整的智能体,既能通过大脑分析问题,又能通过五官感知实时信息、手脚快速处理事项、顺畅的经脉去端到端联接各个身体组织。
针对这些要求,华为云早已提前做足了部署。拿政务云来说,2013年开始实践,2014年推出分布式云数据中心电子政务云平台,2015年打造全球首个云战略合作城市。此后,一路高歌,至今累计服务全球超过800个城市数字化项目。
再比如说,华为云在全国落地的创新中心,已超过160个,在多个领域赋能数字化转型,服务数字中国建设。在深圳龙岗,华为落地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架起政府、华为、工业企业间的沟通桥梁,提供场景解决方案 100+个,服务区内工业企业1200余家;在烟台,华为云建立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将华为30多年在ICT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解决方案,引入烟台开发区。
如今,基于盘古大模型,客户可以调用百种AI能力,轻松制定大模型体系与企业应用,解决业务各环节面临的复杂难题,实现大模型自由。而且,可在更多场景上赋能城市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丰富的工具和手段。AI与城市竞争力重塑,正在产生非常奇妙的连接。
“大模型+城市”,需要底层基础设施建设,华为创新能力优势明显。聚焦未来城市发展前瞻,用全球视野探索数字世界当前与未来,华为也已提出两大关键举措:一是打造强有力的算力底座,支撑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二是从通用大模型到行业大模型,真正让人工智能服务好千行万业。智慧城市进入深水区,华为云推动人工智能助力智慧城市新模式。
中国的“大模型+城市”引领革新
未来,全球城市不得不将面对AI落地,“大模型+城市”将是不能回避的考题,而这必将带来一场彻底的城市治理革新,也就是从治理迈向“智理”。
对中国来说,我们拥有不同类型城市,在交通、医疗、金融、产业等方面,对云和大模型的需求各不同,这就需要不同的方案,一旦中国不同大城市都走通了智慧城市新模式,就成“大模型+城市”模式的联合国,可以为全球城市定制方案。
在升级与变革的新浪潮中,大模型在政务的应用中国应该是率先实践,随着未来城市治理对感知数据的要求越来越精细,智算基础设施越来越普及完善,大模型能在城市各类场景中发挥的作用将更加全面、智能,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必定能引领这波大潮,中国城市必将把准AI时代脉搏,带领全球智慧城市革新。
(特约作者 龙科多)
- 责任编辑: 戴佳源 
-
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阵列首台中频天线正式吊装
2023-09-20 15:44 科技前沿 -
我国去年研发经费投入破3万亿,电子信息制造业超4千亿
2023-09-20 08:43 观网财经-科创 -
国际奥委会CITO:杭州亚运会用云计算创造历史
2023-09-19 18:17 亚运经济 -
去年长三角一市三省研发经费9386亿元,占全国30.5%
2023-09-19 17:37 -
我国科研团队为高密度大容量存储器件提供新思路
2023-09-19 07:44 科技前沿 -
我国科学家提出DNA数字存储纠错新算法
2023-09-19 07:39 科技前沿 -
国产光刻机工厂落地雄安?中国电子院澄清
2023-09-18 19:01 -
“天宫课堂”第四课9月21日开课,课程表来了!
2023-09-18 17:31 中西教育 -
追逐“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夸父”首次亮相
2023-09-18 16:03 能源战略 -
开采时间缩短约70%,我国科学家发明新型稀土开采技术
2023-09-17 13:43 科技前沿 -
我国初步计划于2026年发射“羲和二号”卫星
2023-09-16 14:28 航空航天 -
深空探测公布新规划,探月探日再进一步
2023-09-15 17:40 航空航天 -
平均亩产1186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产量创新高
2023-09-14 17:16 聚焦三农 -
天舟五号撤离空间站组合体,将于9月12日受控再入大气层
2023-09-11 17:27 航空航天 -
我国一海洋科学观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造完成
2023-09-11 07:35 -
来“新人”了!南非加入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
2023-09-07 20:19 航空航天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三号03星
2023-09-07 06:50 航空航天 -
我国建立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
2023-09-06 19:23 聚焦三农 -
量子纠缠研究新突破!中国科学家新成果奠定光晶格量子计算基础
2023-09-06 15:02 科技前沿 -
我国南海水深4000米处,首次实验成功!
2023-09-06 12:06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52“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7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