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科研团队在二维高性能浮栅晶体管存储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最后更新: 2023-09-19 09:15:42据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15日消息,该校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翟天佑团队在二维高性能浮栅晶体管存储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制了一种具有边缘接触特征的新型二维浮栅晶体管器件,与现有商业闪存器件性能对比,其擦写速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均有提升,为发展高性能、高密度大容量存储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浮栅晶体管作为一种电荷存储器,是构成当前大容量固态存储器发展的核心元器件。然而,当前,商业闪存内硅基浮栅存储器件所需的擦写时间约10μs-1ms范围,远低于计算单元CPU的数据处理速度(~ns) ,而其循环耐久性约为105次,也难以满足频繁的数据交互。随着计算机数据吞吐量的爆发式增长,突破传统浮栅晶体管擦写速度、耐久性等瓶颈,发展一种可兼顾高速、耐久特性的存储技术势在必行。
二维材料具有原子级厚度和无悬挂键表面,在器件集成时可有效避免窄沟道效应和界面态钉扎等问题,是实现高密度集成、高性能闪存器件的理想材料。然而,此前研究中,其数据擦写速度多异常缓慢,鲜有器件可同时实现高速和高循环耐久性。针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具有边缘接触特征的新型二维浮栅晶体管器件,如图2所示,利用MoS2材料内独特的1T/2H金属-绝缘体相变工程在传统二维浮栅晶体管器件内引入边缘接触实现了擦写速度在10-100ns、循环耐久性超过3×106次的高性能存储器件。
研究中,团队利用化学Li+插层手段,对传统金属-半导体接触区域内MoS2进行相转变,使其由半导体相(2H)向金属相(1T)转变,使器件内金属-半导体接触类型由传统的3D/2D面接触过渡为具有原子级锐利界面的2D/2D型边缘接触。团队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这种接触模式可有效避免接触势垒钉扎,从而有利于晶体管内通过金-半接触产生热电子注入,促进浮栅晶体管内电荷擦写效率的提升,在7-15V较低的工作电压和超短的脉冲下完成浮栅电荷的擦写,保证器件的循环耐久性。通过对比传统面接触电极与新型边缘接触,该研究说明了优化制备二维浮栅存储器件内金属-半导体接触界面对改善其擦写速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的重要作用。
与现有商业闪存器件性能对比,研究所制备的二维浮栅晶体管在擦写速度、循环寿命方面均有了大幅度提升,展现出优越的存储性能。而作为一种适用于二维半导体器件的独特接触模式,新型边缘接触模式可有效避免接触电极尺寸效应,有利于接下来进一步推进其高密度集成,发展高性能、高密度大容量存储器件提供新的思路。
边缘接触式二维浮栅存储器的表征及其操作性能。
华中科技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余军和硕士研究生王晗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翟天佑教授、马颖教授和诸葛福伟副教授为通讯作者,集成电路学院缪向水教授和何毓辉教授等共同参与该项研究工作。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825103、U21A2069)及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21YFA1200500)等项目的资助。
- 原标题:我国科研团队在二维高性能浮栅晶体管存储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责任编辑: 范维 
-
我国科学家提出DNA数字存储纠错新算法
2023-09-19 07:39 科技前沿 -
国产光刻机工厂落地雄安?中国电子院澄清
2023-09-18 19:01 -
“天宫课堂”第四课9月21日开课,课程表来了!
2023-09-18 17:31 中西教育 -
追逐“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夸父”首次亮相
2023-09-18 16:03 能源战略 -
开采时间缩短约70%,我国科学家发明新型稀土开采技术
2023-09-17 13:43 科技前沿 -
我国初步计划于2026年发射“羲和二号”卫星
2023-09-16 14:28 航空航天 -
深空探测公布新规划,探月探日再进一步
2023-09-15 17:40 航空航天 -
平均亩产1186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产量创新高
2023-09-14 17:16 聚焦三农 -
天舟五号撤离空间站组合体,将于9月12日受控再入大气层
2023-09-11 17:27 航空航天 -
我国一海洋科学观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造完成
2023-09-11 07:35 -
来“新人”了!南非加入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
2023-09-07 20:19 航空航天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三号03星
2023-09-07 06:50 航空航天 -
我国建立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
2023-09-06 19:23 聚焦三农 -
量子纠缠研究新突破!中国科学家新成果奠定光晶格量子计算基础
2023-09-06 15:02 科技前沿 -
我国南海水深4000米处,首次实验成功!
2023-09-06 12:06 -
发现镍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科学家:没有人知道终点在哪里
2023-09-04 08:18 科技前沿 -
距今93万年前人类几近灭绝!上海科学家首次对古人类进行“人口普查”
2023-09-03 18:56 考古 -
人类Y染色体首次被完整测序,这最后的“拼图”难在哪?
2023-09-01 08:55 -
文昌发射场规划建设新一代载人登月火箭发射工位
2023-08-31 21:12 航空航天 -
台风“苏拉”的走位为何难以预报?
2023-08-31 08:35 极端天气
相关推荐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26“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89“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92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3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认为欧盟在占美国便宜,别指望梅洛尼能谈成”
-
“为防止被美国偷窥,连英国也支棱起来了”
-
特朗普:鲍威尔赶紧下台,总是迟、总是错
-
“中国有韧性美国则不然,特朗普已经搞砸了”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