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量子计算产业化,还有哪些“坑”要填?
最后更新: 2024-05-08 23:13:14【文/观察者网 吕栋】
近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自动驾驶等新型工作负载不断出现,也让多元化计算时代加速到来。在经典计算之外,量子计算、神经拟态计算等前沿计算领域持续受到关注。
对于当前的大国竞争来说,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已成为新的竞争高地。而对于企业和科研机构来说,衡量一项前沿技术最终成不成功的关键点,还是在于它能否产业化落地。
针对目前新型计算技术的发展现状,观察者网近期对话了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他在对话中阐述了神经拟态计算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程度,以及英特尔发展量子计算技术的特殊路径,并解释了这些前沿计算技术在产业化落地方面还有哪些难题待解。
宋继强认为,量子计算产品化的路径没有那么快,因为这其中还有很多实际的“坑”没有填上,现在大家都还在做量子比特的阶段,质量有待提高。“首先量子比特的稳定程度、容错能力,还有它相干时间的长短,包括有多少个量子比特可以真正稳定的相干在一起,这些都是问题。”
作为传统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在推动经典计算的同时,也在布局前沿计算领域。例如,该公司在今年6月推出新型量子芯片Tunnel Falls,包含12个硅自旋量子比特。而在神经拟态计算领域,英特尔也已推出第二版的Loihi芯片,并与北大、复旦、中科院自动化所、鹏程实验室等国内高校和机构开展合作。
以下是对话实录:
观察者网:现在神经拟态计算、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程度怎么样,规模产业化的挑战还有哪些?
宋继强:如果说从这两个点来讲,它们产业化的路径,包括时间都还不一样。从质量或说软硬件成熟度来说,神经拟态计算其实更接近产业化。因为它本身是利用成熟制程做的,未来Intel 4,可能Intel 3、Intel 20A制程都可以用。它主要是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神经拟态计算的硬件框架,硬件架构设计是新的,硬件编程也是新的,因为这个是必须跟硬件对应的,包括编译器。所以它的商业化难度,主要在于找到一个特别合适规模化使用的应用。
神经拟态计算的优点比较明显。首先,它可以像人脑一样,在比较节省功耗的情况下,完成一些智能化动作。第二,它可以同时去做多种不同的任务,而不是说一个硬件只能做一件事,未来我们还希望能够在同一个芯片架构上、一个开发环境上,去支持多种不同模态互相交互,就像人脑一样,有嗅觉处理、有听觉处理、有味觉处理,有视觉处理,互相之间交叉关联。
如果纯是深度学习,是关联不起来的,它的模型是做视觉就是做视觉,做听觉就是做听觉。现在当然也开始有做多模态输入的,但走的路径是不一样的。
在神经拟态计算里面,我们其实是希望真的去模拟人脑,慢慢形成不同的脑区,这些脑区之间,真正去构成一些认知能力的时候,互相是能够影响的,比如说你闭着眼睛也能够去知道这是一个苹果还是榴莲,通过触觉和其他的感知也可以知道,这是神经拟态计算想要达到的效果。
它在能力上确实要往这方面走,但在应用领域必须要找到突破口,到底哪个应用会让它独树一帜,让大家能把这个应用跑出来,就像深度学习一样,也是等了好多年,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点,从硬件的性价比、能力、应用等方面,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先跑出来。从神经拟态计算硬件相对来讲的成熟度来看,英特尔现在迭代到第二版的Loihi 2,从能效比和可编程性来看,比第一版已经好了很多。当然我们还要再继续迭代,需要一两个关键应用把它带飞起来。
但量子计算不一样,量子计算现在面临的困难还是非常多的,因为现在大家都还在做量子比特的阶段,质量要提高。
首先量子比特的稳定程度、容错能力,还有它相干时间的长短,包括有多少个量子比特可以真正稳定的相干在一起,这些都是问题。这些问题都解决的情况下,才能往上层去做基于逻辑的可使用的量子比特,一旦形成一定数量的逻辑量子比特,并能很好地控制它之后,上面的算法、应用相对来讲才会发展比较快。现在其实就是在底层,从量子比特到底用什么方式制备,到怎么解决差错控制,再到怎么把它的相干时间拉长,还有就是未来真正做产业化,用什么样的方案去支持产业化生产,乃至未来量子计算机到底长什么样,这些都还没有定论。
英特尔神经拟态计算芯片Loihi
观察者网:量子计算可以说还处在前期研究阶段?
宋继强:现在还属于早期,要想可量产、实现足够的容错性,目前都还没有达到那一步。但是从量子比特的制备方式上讲,英特尔的路径比较独树一帜,就是用硅电子自旋方式上去制备量子比特,这跟业界长期以来通过超导固态电路的方式去制备量子比特很不一样。
观察者网:在很多人印象中,英特尔是传统的半导体巨头,但是现在英特尔研究院在做很多前沿的研究,像神经拟态计算和量子计算等。做这些前沿布局时,英特尔都有哪些考虑?现在大概有多少力量或者资源投入其中?
宋继强:我们想做的东西都是要在未来可被规模产业化使用的技术。所以不管是做量子计算芯片,还是做神经拟态计算芯片,最终衡量它成不成功,都在于能不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效应。
在量子比特这条道路上,为什么我们选了基于硅电子自旋的方式,也是因为发现这个最适合英特尔,在300毫米的,大规模的CMOS制备这种半导体技术的基础上把它产业化起来。同时,我们也看到基于这种方式做量子比特,它的尺寸是微缩的,比现在基于超导量子比特制备的小100万倍。因为它是在硅晶圆上用CMOS工艺做的,一个量子比特大小就跟一个晶体管大小差不太多,所以具备规模化生产的基础。当然这里面还缺一些东西,比如说怎么去提高量子比特量产的良率,包括最后怎么去形成计算系统等。但由于我们已经知道大部分流程实际上跟半导体制程类似,因此更具备产业化条件。
神经拟态计算其实也一样,我们在做的时候也是要考虑不只是像学术界一样,发一堆论文,让博士生能毕业就行,我们必须要看未来怎么去把它商业化。因此,我们在出第一款测试芯片Loihi之后,就开始构造一个全球社区,叫英特尔神经拟态研究社区(INRC)。这个社区就是先从初创企业和早期一直在做这方面研究的科研团队入手,在测试芯片上做测试开发,看看效果怎么样,进而去提升硬件设计,所以第二版Loihi 2性能好很多。
我们同时也和初创企业,以及和一些世界500强大企业一起,去探索神经拟态计算芯片的应用,因为一个新的芯片出来,总得找到合适的用处才行。我们试了在终端设备上、在机器人上、在无人机上、在云端数据中心的优化上,去做不同种类的应用尝试,就是希望能够找到适合规模化使用的场景。这就是做产业化路径和做学术路径不一样的地方。这个项目,目前研究院基本上维持一个五六十人的团队在做,做量子计算的人其实比这还多,因为量子计算是研究院和TD(技术开发)部门同时在做。
观察者网:神经拟态计算是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和总部一起在研究吗?
宋继强:芯片的设计主要是总部在做。我们这边主要是帮他们在中国去构建英特尔神经拟态研究社区,这个社区包含学术机构和一些企业,我们向他们提供硬件,让他们去做实验,比如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我们也有一些实验性的应用。
- 责任编辑: 吕栋 
-
国际首次!“量子模拟的圣杯之一”,我国科学家取得重大进展
2024-05-06 12:12 科技前沿 -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2024-05-03 17:19 航空航天 -
环环相扣、步步关键!嫦娥六号月背出差之旅日程表
2024-05-03 16:22 航空航天 -
今天上午太阳爆发强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影响
2024-05-03 14:09 天文 -
嫦娥六号任务首选窗口瞄准今日17时27分发射
2024-05-03 07:39 航空航天 -
嫦娥六号计划5月3日发射
2024-05-01 18:26 航空航天 -
准备就绪!嫦娥六号完成发射前最后一次系统间全区合练
2024-05-01 15:52 航空航天 -
币安创始人赵长鹏被判4个月监禁
2024-05-01 10:10 疯狂比特币 -
中美研究合作:核聚变实验实现两方面关键技术突破
2024-04-30 07:33 科技前沿 -
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智算中心投产:2万张卡国产化率超85%
2024-04-28 15:14 观网财经-科创 -
“5台ASML极紫外光刻机就相当于2022年欧盟对华葡萄酒出口总额”
2024-04-27 09:01 观网财经-海外 -
刷新纪录!这一国产芯片交付
2024-04-26 09:13 科技前沿 -
华为官宣:盘古大模型5.0将和“纯血鸿蒙”一同亮相
2024-04-25 10:37 观网财经-科创 -
杨利伟获得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2024-04-24 15:36 航空航天 -
“80后”神十八乘组亮相 简历来了
2024-04-24 11:13 航空航天 -
中国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
2024-04-24 09:40 航空航天 -
《三体》重要情节被验证?中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电磁波动态传播
2024-04-23 20:29 三体 -
神舟十八号任务完成全区合练 发射场做好应对风沙天气准备
2024-04-23 12:55 航空航天 -
阿斯麦:不走了,就在荷兰扩张
2024-04-23 11:08 观网财经-海外 -
神十八发射场区全系统合练,近日将择机发射
2024-04-21 16:56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一团糟!关键是,各国能忍到几时?” 评论 105“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评论 242美国扛不住了才打贸易战,但药不对症会治死 评论 122他无视美国威胁访华,“给世界作出示范” 评论 123最新闻 Hot
-
美国低调豁免部分商品,“对华关税现首个松动信号”
-
探访义乌后,法媒感叹:美国订单少了,士气反而更高
-
“对抗中国主导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
“一团糟!关键是,各国能忍到几时?”
-
“美国既非全知,亦非全能”,毛宁分享肯尼迪讲话
-
又威胁上了!“再偷水,我就加税”
-
“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
“中国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马屁,更受全球欢迎”
-
马斯克“不安”了
-
AI(诶哎)还是A1(诶万),美教育部长傻傻分不清楚
-
“中国药活性成分性命攸关,美国被卡脖子了”
-
中国同意,西班牙:欢迎
-
美国特使:乌克兰可能会“像二战后的柏林一样”被分区驻军
-
中方再出手,“一夜之间,美国不再是避风港”
-
美债抛售潮继续,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2001年来最大涨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