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发动机完成飞行任务要求验证
最后更新: 2023-07-23 10:18:16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我国载人登月火箭长征十号的主发动机昨天又完成了一次点火试车,验证了火箭飞行任务对发动机的要求,为发动机技术状态固化、产品技术基线确立、可靠性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火箭发动机是需要“试”出来的
此前,载人登月火箭主发动机已经累计完成了超过3300秒的试车,创造了我国百吨级发动机单台试车新纪录。那为什么发动机要试车呢?简单来说,发动机试车就是发动机点火并验证其设计方案合理性和工艺可靠性的过程,这是一型发动机研制和交付等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发动机被誉为火箭的心脏,是火箭的动力之源,它的研制过程非常复杂。试车是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种类多达几十种,会贯穿发动机研制前后的各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试车都有不同的意义,点火时长也从几秒到数百秒不等。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系列发动机产品总设计师 吕发正:发动机试车实际上相当于把发动机整机拿来或者是部分整机能够形成一套完成功能的状态,在一个试验台上对发动机进行全系统的考核。
一型发动机从研制到交付会经历无数次的试车,小到一个阀门、大到一台完整的发动机,都需要经历千锤百炼,在完成所有研制阶段的试车后,每一台要交付火箭的发动机还需要在试车台上“热一下身”。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系列发动机产品总设计师 吕发正:比如说我们的长五、长六、长七、长八的发动机,它在交付前要进行一个工艺验收试车,它试车的时间就比较短,试个50秒,证明我们发动机生产过程和装配过程都是正确的,而且能够达到发动机要求的。
技术迭代 我国火箭发动机突破“泵后摆”技术
试车只是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一步,在试车前科研人员还需要完成大量的设计工作。负责执行我国载人登月计划任务的长征十号火箭需要将27吨重的航天器送入奔月轨道,运载能力将是我国现役最强火箭长征五号的3倍左右。为了提高运载能力,研制团队对发动机进行了技术迭代,突破了“泵后摆”技术。
那么什么是“泵后摆”?我们来给大家做一个解释说明。火箭在飞行过程中需要通过发动机的摆动来调整飞行轨迹。相比于传统火箭发动机在工作中整体摇摆的方案,“泵后摆”技术可以减少发动机摇摆时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可以让更多的发动机安装在火箭上,进而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是研制更大推力运载火箭的“敲门砖”之一。
专家介绍,火箭在飞行过程中需要通过发动机的摆动来调整飞行轨迹,用于载人登月的这型主发动机创新采用了“泵后摆”技术,使发动机结构更加紧凑,并可以大幅减少发动机在摆动过程中所占用的空间,因此在相同直径的火箭箭体上可以安装更多的发动机,满足载人登月火箭的运载能力。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系列发动机产品总设计师 吕发正:我们的发动机像长五、长六、长七等用的发动机是一个“泵前摆”的,然后它的结构质量也相对比较大一些,它摆动的时候它需要占的空间比较大,这样的话它在5米间径内只能放下4台发动机,如果我们改成“泵后摆”以后,它摇摆的时候占的空间就小了,这也是我们用这个发动机实现载人登月的一个主要的功能。
吕发正告诉记者,发动机在工作时内部压力特别大,如何解决高压环境下发动机实现摆动,是实现“泵后摆”需要突破的关键,为此,研制团队进行了多年的攻关,最终突破了这一关键技术。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系列发动机产品总设计师 吕发正:就像一根水管一样,你在低压的时候管子很容易就卷成一圈了,如果压力高了的话,这个管子就会像一根纸棍子一样掰不动,这就是它的难度的地方。最终我们大概经过了5~6年的时间,解决了高压摆动的问题。
- 原标题:我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发动机完成飞行任务要求验证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突破国外长期封锁,国产核磁共振仪实现量产
2023-07-22 22:00 -
专访:除了使用最强光刻机,英特尔制程反超台积电还有哪些招数?
2023-07-22 15:22 观网财经-科创 -
神十六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任务
2023-07-20 21:50 航空航天 -
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4秒)启动试运行
2023-07-19 15:06 科技前沿 -
国内首台氢能源地铁施工作业车在湖北襄阳下线
2023-07-18 16:35 科技前沿 -
不见黄沙见碧水——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全纪录
2023-07-18 16:2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杨利伟:新一代飞船预计2027-2028年飞行,可载4-7名航天员
2023-07-18 10:56 航空航天 -
50年来首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新发现古人类顶骨化石
2023-07-17 10:36 -
专访英特尔高管:中国未来在RISC-V上一定会发展的很好
2023-07-16 15:05 观网财经-科创 -
新一代飞行器摇篮!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可复现30倍声速
2023-07-15 21:38 航空航天 -
“千眼天珠”开启科学试观测
2023-07-14 10:46 -
可商业搭载!快舟十一号推出“订舱”服务
2023-07-14 10:45 航空航天 -
全球首个!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核心模块验收
2023-07-13 15:43 核电 -
中欧“微笑”卫星全面转入正样研制,计划2025年上半年发射
2023-07-13 14:27 航空航天 -
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通用氢氧末级完成综合性试车考核
2023-07-13 14:27 航空航天 -
刷新世界记录!我国实现51比特量子纠缠态制备
2023-07-13 07:59 科技前沿 -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征
2023-07-12 10:57 -
法国将对中国赠送的月球科研样品展开研究
2023-07-12 10:46 -
全国首例!通用量子计算机真机验证通信网络优化算法
2023-07-11 08:30 科技前沿 -
相关推荐 -
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评论 21“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评论 131“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评论 164“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评论 146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评论 208最新闻 Hot
-
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
“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
真急了!特朗普要叫停英伟达对华特供版
-
摩根大通CEO喊话特朗普:中美脱钩不应是美国目标
-
美国网友涌向这家中国电商平台,下载量暴增940%
-
知名华裔教授在美失联,妻子控诉:为这国奉献,却被当罪犯
-
拜登卸任后首次公开抨击特朗普,白宫嘲讽:震惊,我以为他去睡觉了
-
美官员挑拨:匈牙利,要小心中国
-
加税前奏?特朗普下令启动调查
-
法国农业部向广告商提要求:用白人演员替代混血演员
-
刘满仓被逮捕
-
白宫:特朗普希望哈佛大学道歉
-
果然,欧盟白费工夫
-
“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
欧盟抱怨:谈了两小时,不知道美国要什么
-
隔空互怼,万斯批泽连斯基:荒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