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索斯火箭发射失败,对抗“行星沙文主义”胜算几何?
-
李泽西欢迎一切建议和意见 [email protected]
最后更新: 2022-09-14 17:56:25美国宇航局的航天计划诞生于冷战的背景下,以国际威望和科研探索为主要目的,而在太空长期定居显然不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最佳途径。况且,美国宇航局也长期面临美国国内多方批评其缺乏竞争压力,从而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且发射经常延误。
戴森还认为,要实现奥尼尔的设想,最重要的就是需要降低火箭发射成本。贝索斯在自己的介绍中强调,这正是“蓝色起源”所想要实现的。他指出,回收火箭部件,降低了发射成本25倍(鉴于“蓝色起源”选择不披露商业和技术信息,外界尚不知该成本的具体数额)。
“蓝色起源”火箭的设计,似乎符合贝索斯的愿景。“蓝色起源”目前的“新谢泼德”火箭非常矮小,仅18米高,单发推力490千牛顿,而其预计于2023年首次发射的“新格伦”火箭高98米,单发推力13.3兆牛顿,均比“SpaceX”计划用于前往火星的“星舰”火箭120米高度和72兆牛顿单发推力要小。
然而,贝索斯本来就不想要研发可在行星之间穿梭的火箭。他计划用“新格伦”火箭将“蓝色起源”研发的“蓝色月球”登月舱发射至月球,逐步建设奥尼尔设想的月球工业生产基地。贝索斯本人没有公布自己探月计划的时间线,以及预计将耗费的资金,但是截至2017年,他本人已投入25亿美元于这一火箭的研发。期间,因“蓝色月球”登月舱可自行登月,“新格伦”火箭无需着陆任何地球以外的天体。
2019年5月9日,贝索斯展示“蓝色月球”登月舱
“新格伦”火箭至近地轨道有效载荷为45吨,相比市面上大部分火箭都将更大,但是不及美国宇航局用于返月的“空间发射系统”式火箭的100吨,也不及“SpaceX 星舰”火箭的100吨。不过,“新格伦”火箭与众不同的是燃料将不用燃油而用液态氢,原因是太空没有燃油,但是只要有固态或液态水,就可提取出氢,实现就地取燃料。
贝索斯的登月计划应该比美国宇航局不断推迟的探月计划晚。根据美国宇航局,在今年发射“阿耳忒弥斯1号”火箭后,计划在2024年发射载人飞越月球的“阿耳忒弥斯2号”,2025年发射载人登月的“阿耳忒弥斯3号”。不过,美国宇航局登月的目的是有朝一日利用相关经验和基础设施前往火星,而非建设太空殖民站;如果按照贝索斯和奥尼尔的说法,美国宇航局这是体现了“行星沙文主义”。
而“奥尼尔圆柱体”虽然因经济上不切实际被航天界的主流逐渐淡忘,但是它仍然引起了影视界的注意,曾出现于“星际穿越”和“机动战士高达”之中;“机动战士高达”对于“奥尼尔圆柱体”的传播效益尤为显著,以至于不少初次了解到奥尼尔本人的网友,还以为是他从“机动战士高达”中窃取了“奥尼尔圆柱体”的灵感。
“机动战士高达”剧照,显示“奥尼尔圆柱体”
宇宙的资源启动人类“无限发展”?
至于为何要到太空发展,他与马斯克一个专注风险,一个放眼机遇。马斯克认为,人类需要找到“第二个地球”,以降低在地球上发生“灭绝性灾难”的人类灭绝风险,同时“散播人类文明的美丽”。贝索斯则认为,如果人类继续待在地球,迟早将面临能源和资源上限,到时候必将实行降低生活水平的配给制,除非人类突破地球的资源和能源限制,走向宇宙的无限。
奥尼尔本人与贝索斯想法类似。他认为,全球人口必将无限增长,超出地球环境和资源承载人类的上限,因此需要尽快移居太空。然而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不断创新高,科技增加人类所掌握的资源和使用效率,以及世界多国面临人口负增长,他的初始假设显然有一定问题;他的这一误判也可部分解释为何尚未有任何建设“奥尼尔圆柱体”的尝试(一定程度上,贝索斯重复了他的误判)。但是,他对于人类不可持续地消耗地球资源、消费自然环境的担忧,显然与当今十分贴切。
然而,不论是为了避免灭绝,还是为了获取无限资源,太空的可能性显然还不足以解决人类当下的困境。
本来,“蓝色起源”相较 “SpaceX”的一个卖点在与前者似乎更为安全,享有近乎完美的发射成功率(此前唯一一次发射失败是2011年的一次助推器试发)。这次的发射失败,打破了这一神话。再说,“蓝色起源”总共才进行过30次火箭发射,而光是“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就已经发射了178次;可以说,“蓝色起源”此前看似更安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进度落后于“SpaceX”。两者在开展全面载人航天前,须得彻底确保火箭的安全性。
“蓝色起源”预计将于2023年首次发射“新格伦”火箭
不论是马斯克还是贝索斯,都没有透露自己计划如何实现太空殖民的愿景。马斯克曾在“SpaceX”的活动上将其与“联合太平洋铁路”相提并论,表示两者都只负责建立通往“新世界”的交通系统,言外之意就是人类到达火星后如何生存、如何建立政府、如何发展均不在“SpaceX”所负责的范围内。贝索斯更是除了“降低航天成本”和某年登陆月球以外,没有尝试勾画建设“奥尼尔圆柱体”太空殖民站的方案。
马斯克自己的火星计划也有些“狼来了”的味道。他在2016年曾称将在2018年软着陆火星,2017年称计划2022年软着陆火星;目前,该时间线已被推后至2024年,计划2026年载人至火星。其他组织,包括已破产的“火星一号”,已承诺了数十年“几年后我们就将载人到火星”,以至于这成了航天领域的一个梗;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宇航局计划先重返月球再考虑火星。不过,一度“永远50年后实现”的核聚变“人造太阳”能源,最近似乎真有进展。
或许,在未来一天,真会遇到来自星星的他。但是,那一天依然较为遥远。在等待之际,我们应脚踏地球的实地,保护好我们目前惟一的家园。
- 责任编辑: 李泽西 
-
最高火箭,最短流程!长七A成功发射“中星1E”卫星
2022-09-13 22:31 -
AC313A直升机第二架样机首飞
2022-09-13 19:03 -
神十四乘组在轨满百天,正准备第二次出舱活动
2022-09-13 19:03 航空航天 -
国内首次实现液体火箭动力的重复使用
2022-09-13 18:02 观察者头条 -
我国科学家发现嫦娥五号月壤矿物中存在高含量的水
2022-09-12 10:21 -
天宫望月 中国空间站的首个中秋节
2022-09-10 20:12 航空航天 -
华为的“遥遥领先”少了吗?
2022-09-09 19:59 TMT观察 -
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嫦娥石”
2022-09-09 09:39 航空航天 -
工信部:我国工业母机取得重大突破
2022-09-06 16:56 中国精造 -
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22-09-06 09:27 航空航天 -
科普需跟一线研究人员接触,传出正确内容
2022-09-06 08:27 科技前沿 -
国产大型太阳能无人机“启明星50”首飞成功
2022-09-04 08:01 -
-
美登月火箭发射前多次检出液氢泄露
2022-09-03 23:06 航空航天 -
中国彩虹-4无人机签约某国际贸易项目合同
2022-09-02 16:05 -
AR的拐点,离我们还有多远?
2022-09-02 10:08 TMT观察 -
全程回顾神十四乘组首次出舱:哪些环节有变化?
2022-09-02 07:16 航空航天 -
神十四乘组首次出舱官方预告
2022-08-31 20:09 航空航天 -
巴西发布细胞被猴痘病毒感染后图像
2022-08-31 06:58 -
“羲和”探日,成果正式发布
2022-08-30 15:36
相关推荐 -
-
“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评论 73已致144死732伤,缅甸:请求国际支援 评论 81“7年造不了一艘船!美国对华下毒,只会毒死我们” 评论 115中方没续牛肉,“美国对华出口量逼近零” 评论 207最新闻 Hot
-
“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
回流美国?美车企集体沉默“装死”: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
普京强硬表态:将彻底击溃乌军,再也不会轻信西方
-
已致144死732伤,缅甸:请求国际支援
-
“曾被马斯克嘲笑的中企,现在让美国人高攀不起”
-
“李嘉诚卖港口交易,暂缓”
-
“菜鸟防长”访菲,大谈威慑中国…
-
“7年造不了一艘船!美国对华下毒,只会毒死我们”
-
他放弃日本2.2亿元项目回国:目标是增强中国技术优势
-
“美国这个想法乍一听很离谱,但我得提醒一下,他们是认真的”
-
印度外长谈中印冲突
-
普京提议:让联合国来管乌克兰
-
王文:要消除国内对巴基斯坦安全的恐惧
-
中方没续牛肉,“美国对华出口量逼近零”
-
王文:奉劝美国不要再想侵犯中国的上空
-
由于癌症治疗副作用,查尔斯三世短暂住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