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回顾神舟十四号乘组首次出舱:哪些环节有变化?
最后更新: 2022-09-02 07:42:02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9月1日18时26分,航天员陈冬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至19时09分,航天员陈冬、航天员刘洋成功出舱。
9月2日0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陈冬、刘洋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全程回顾神舟十四号乘组首次出舱
据了解,这次一共有5项作业任务,总台央视记者劳春燕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带来报道。
总台央视记者 劳春燕:现在离打开舱门已经过去了四个半小时,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的出舱活动依然进行当中,现在,五项任务,他们已经是完成过半,包括已经安装好了线缆的保护装置,已经安装好了扩展泵组,抬升了全景相机等等。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安装舱外的工具箱。此外他们还要做一件事情,要验证舱外主路径转移路径,问天舱外的一条主路径,他们要去爬一爬,这也是第一次。
这一次的出舱,已经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五次出舱,是中国空间站进入到建造阶段以后的第一次出舱,有很多跟以前不一样的地方。新舱这次使用的问天舱的气闸舱和节点舱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更加的宽敞,有大概15个立方米左右,比节点舱10个立方米左右要宽敞不少。另外一个,它的出舱口也更大,直径有一米,所以我们看到两名航天员进进出出就方便很多。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这一次问天舱的气闸舱,出舱口是朝向地球的,所以说视觉效果不管是对于航天员来讲,还是对于我们这些在地面上看航天员出舱的观众来讲,视觉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觉得刚刚陈冬在出舱的时候说的一句话特别贴切,他说地球那么近,扑面而来,我们看到的就是这种感觉。
设备升级 全新体验
根据前几次出舱活动经验,对一些要用到的设备和工具都进行了一些新的升级,包括全景相机的抬升就非常简单,我们看到之前全景相机抬升,往往是需要几十分钟的时间,但这一次就特别简单,因为它不需要把全景相机拆下来,只需要把螺丝拧松,然后一抬升就可以,刘洋很简单完成。另外还有一个,这一次也是使用了新的小机械臂,还有一个主路径,也是新的路径,是问天舱的路径,也是第一次爬行,所以很多个新,尽管是全新的状态,但是我们看到航天员们进行得非常顺利。
航天员和航天服状态如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技术局高级工程师 肖莉:现在航天员的状态、生理状态非常好,当然航天员服装自主工作是指,服装独立供电、独立工作是四个半小时,但是航天员在服装里边已经工作了六个半小时,而且之前完成了高强度的工作,所以我们估计航天员应该是比较疲惫的,但是我们很欣喜的是,他们已经出色完成了这次出舱任务的重点工作。
首次启用问天气闸舱 空间更大出舱更便捷
此次出舱任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出舱,这也是问天气闸舱首次使用。
在此之前,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已经通过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完成了4次出舱任务,为什么这次要用问天气闸舱,它和从天和节点舱出舱有什么不同呢?
现在我们看到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我们来看这个位置,这个位置就是航天员出舱活动的一个出口,它的直径是一米,这样使得航天员出舱活动会变得更加的宽松。
相比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由于不需要兼顾对接来访飞行器的功能,因此它的内部比较平整,同时它的内部体积也更大,更有利于出舱活动的顺利进行。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范高洁:天和节点舱它的空间也是比较小,活动的空间大概只有10个立方米。到了问天气闸舱这边,它的空间有接近15个立方米,所以他们在气闸舱里的活动空间会更大一些,他们穿航天服和脱航天服的过程可能会比在节点舱,他要更舒适一些。
不同于天和节点舱,问天气闸舱的出舱口被设计成了面向空间站的“下方”,因此,从天和节点舱出舱时,航天员是看上去像是从下往上“爬”,从问天气闸舱出舱像是从上往下“钻”,航天员出舱后看到的景象也会大有不同。
- 原标题:神舟十四号乘组首次出舱,哪些环节有变化?专家解读→
- 责任编辑: 黄一帆 
-
神十四乘组首次出舱官方预告
2022-08-31 20:09 航空航天 -
巴西发布细胞被猴痘病毒感染后图像
2022-08-31 06:58 -
“羲和”探日,成果正式发布
2022-08-30 15:36 -
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成投产
2022-08-30 07:36 能源战略 -
我国科学家完成首个确定性的暗能量理论实验检验
2022-08-26 11:07 -
长二丁发射北京三号B卫星圆满成功
2022-08-24 14:42 航空航天 -
NASA发布黑洞音频
2022-08-24 07:07 -
出发!远望3号船执行海上测控任务
2022-08-22 11:16 -
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莫毅明、李文辉、杨学明获奖
2022-08-21 11:52 -
2030年能将中国人送上月球!新一代运载火箭有新消息
2022-08-20 15:23 航空航天 -
破纪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成功发射103次
2022-08-20 08:28 航空航天 -
“芯片四方联盟”将开会,台当局:未收到通知
2022-08-19 19:18 台湾 -
科技部:支持建设自动驾驶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
2022-08-15 16:06 人工智能 -
45.22万高斯!中科院稳态强磁场刷新尘封23年的世界纪录
2022-08-14 11:00 -
神十四航天员将于近期从问天气闸舱开展出舱活动
2022-08-13 18:20 航空航天 -
英媒:中国古代青铜铸造配方被破解
2022-08-12 16:31 -
中国空间站舱外机械臂进行在轨测试
2022-08-10 14:22 航空航天 -
一箭十六星!
2022-08-10 13:31 -
天问一号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首个科学成果发布
2022-08-08 08:53 航空航天 -
问天实验舱小机械臂有啥大本领?
2022-08-05 07:09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26“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89“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92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3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认为欧盟在占美国便宜,别指望梅洛尼能谈成”
-
“为防止被美国偷窥,连英国也支棱起来了”
-
特朗普:鲍威尔赶紧下台,总是迟、总是错
-
“中国有韧性美国则不然,特朗普已经搞砸了”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