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问一号”为什么要进入“停泊轨道”?
导读此前中国对火星的详细了解有限,目标着陆区域的最新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等也可能相对科研成果有一定出入,着陆器/巡视器组合体也必须依赖稳定运行的环绕器才能成功。因而,入轨火星后必须采取分步走的策略。
话说,我们“小天”有阵子没更新状态了,它现在飞到哪了呢?2021年2月24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后,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预计将在这条轨道稳定运行3个月左右。那么,停泊轨道到底是什么?
停泊轨道:航天器短暂停留,更好过渡
停泊轨道并不是航天器最终飞行轨道,它是一条让航天器在发射后驻留,以便择机进行轨道转移的中间过渡轨道。当然,地球有地球的停泊轨道,火星有火星的停泊轨道。
任何一个航天器都有最佳发射窗口,火箭在准备时要尽力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执行航天发射任务。但受限于航天发射场的地理位置或最佳窗口过于狭窄等因素,即便抓住窗口后航天器依然很难一次性进入目标轨道,必须依赖停泊轨道进行过渡。
例如,人类绝大部分航天发射场都处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区域,和地球赤道上空的静止轨道(纬度为0度,高度为35786千米)存在较大差距,很难直接进入理想轨道,需要火箭和航天器不断在近地点、远地点调整轨道倾角和轨道高度,需要数个轨道进行过渡;对于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亦是如此,发射后载人飞船立即与目标空间站对接要求的发射窗口仅为1秒左右,这对于确保载人任务成功率是个极大的挑战,而采用发射后先不对接、逐渐调整轨道的方式更为理想,能大幅扩展对接窗口时间宽度。因此,火箭发射后航天员往往需要两天时间用于“停泊”,等待最佳时机。
深空探测领域亦是如此。这种任务往往耗时不菲、代价巨大,为了最大限度确保任务成功率,采用停泊轨道进行过渡是很常见的步骤。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皆是如此。
早在“嫦娥一号”任务时,停泊轨道就已经运用(图源:王永卓)
停泊轨道的英文术语是Parking Orbit,或许用停车(Parking)作为类比说明更为直观:瞄准目标停车位后,预选一条行车轨迹(停泊轨道),期间“眼观四路、耳听八方”,边走边调,入库的成功率会大大增加。
驻留期间:详细勘探,伺机着陆火星
“天问一号”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也是个高度复杂的任务,将一次性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工程目标,以及通过13台科学仪器对火星进行全方位科研,任务整体难度巨大。此前中国对火星的详细了解有限,目标着陆区域的最新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等也可能相对科研成果有一定出入,着陆器/巡视器组合体也必须依赖稳定运行的环绕器才能成功。因而,入轨火星后必须采取分步走的策略。
“天问一号”于2月10日近火制动、成功进入了周期约10个地球日的低倾角大椭圆环火轨道,随后于2月15日远火点机动调整轨道倾角,成功进入了能探测火星全球的高倾角椭圆环火轨道,然后就是本次进入停泊轨道的操作,多个操作确保了环绕器的稳定运行和后续的对火观测。
3月4日,中国航天正式公布首批“天问一号”拍摄的全色图像,分辨率约0.7米,成像区域内火星表面小型环形坑、山脊、沙丘等地貌清晰可见
在目前的停泊轨道驻留阶段,环绕器的7台载荷已经全部开机进行初步的科学探测,实现地球和火星之间的稳定通信,为未来着陆火星的巡视器提供信号中继服务。每隔两天时间,它抵达一次近火点,距离火星仅280千米左右,载荷中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光谱仪等将对乌托邦平原南部等低纬度预选着陆区域的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进行详查,评估火星环境和着陆时机可行性。
在经过3个月左右的详细勘察后,环绕器将进行一定轨道调整并与着陆器/巡视器组合体择机分离,后者开始独立的约7分钟火星着陆过程。由于火星和地球之间的漫长距离导致几十分钟通信时延,航天人不可能控制着陆过程,而必须让着陆器全自主完成这“黑色七分钟”旅程。
标签 天问一号- 原标题:“天问一号”为什么要进入“停泊轨道”?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中科院研发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获准紧急使用
2021-03-16 19:5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国人的“探日”天眼,有望明年发射升空
2021-03-16 09:06 航空航天 -
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2021-03-15 16:02 新时代之声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一号04组卫星
2021-03-13 11:03 航空航天 -
长七A火箭成功发射!
2021-03-12 06:47 航空航天 -
李克强:不能让科研人员把精力花在填表、评比等事务上
2021-03-11 18:00 科技前沿 -
20.5亿美元!Roivant相中Silicon,成为资本孵化出计算机制药巨头?
2021-03-11 16:00 投资 -
中俄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谅解备忘录
2021-03-09 20:49 航空航天 -
F5G:国家产业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新契机
2021-03-08 17:30 F5G进行时 -
试车成功!我国500吨级重型火箭发动机研制取得重要突破
2021-03-05 16:47 航空航天 -
为建空间站,长征火箭将首次进行组合式发射
2021-03-03 19:27 航空航天 -
“中国飞艇”AS700将于年内首飞
2021-03-03 18:54 中国精造 -
数学家周毓麟院士逝世,曾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021-03-03 15:54 -
中日合作团队观测到超100万亿电子伏特的伽马射线
2021-03-02 08:11 天文 -
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021-02-27 08:44 观察者头条 -
我国制定的航天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2021-02-25 21:09 航空航天 -
解决以太网丢包世界难题:华为方案落地
2021-02-25 17:32 华为 -
“解剖”百年历史建筑:上海城市智能体迈出关键一步
2021-02-25 15:23 -
清华团队新成果在《自然》发表:有望解决光刻机自主研发难题
2021-02-25 14:17 科技前沿 -
今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
2021-02-25 07:28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近7成美企CEO担忧:这就是“特朗普衰退” 评论 63特朗普“金主”们坐不住了:回头是岸! 评论 182特朗普否认“暂缓”,美股“过山车” 评论 122“华尔街听信特朗普,代价惨痛” 评论 153“看看美国关税大棒,再看看中国海南…” 评论 60最新闻 Hot
-
“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太强了,我们至少要投150亿美元”
-
近7成美企CEO担忧:这就是“特朗普衰退”
-
扛不住了?特朗普团队激辩…
-
“为何没有集体反击特朗普?各国陷入了‘囚徒困境’”
-
以总理当面承诺“消除逆差”,特朗普:不打算暂停关税
-
美媒打脸特朗普:错,错,错
-
“美财长飞到佛州劝特朗普:你得改,否则市场还要跌”
-
特朗普“金主”们坐不住了:回头是岸!
-
出租房暗藏非法代孕活动?杭州市卫健委通报
-
开始了!“停止向美国发货”
-
中方:听到这位副总统说出这话,令人诧异,也感到悲哀
-
“反制快狠准,中国早已厉兵秣马”
-
广州又一地宣布:生育三孩,一次性申领5万元
-
距开幕不到一周,日本世博园区又查出爆炸风险
-
特朗普生日当天搞阅兵式?白宫回应
-
欧盟还在“被害妄想”:如果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