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月前绕月飞行了20多天,嫦娥四号在忙啥?
关键字: 嫦娥四号航空航天据科技日报1月4日报道,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踏足月球背面,让中国航天又一次创造了人类首次。
不过,它从2018年12月12日进入环月轨道至今,绕着月球飞了20多天才降落。许多网友表示不解:既然“起大早”,为啥要“赶晚集”?
不仅仅是为等天亮
有专家解释,嫦娥四号要等着陆区天亮。月球整体光照情况显示,嫦娥四号进入月球轨道时,它的预定着陆区南极艾肯盆地一带正在进入夜晚。黑灯瞎火降落,万一摔跟头怎么办?由于一个月夜相当于地球上的14天,所以它多飞一阵,等到落区太阳高照时降落,当然更加稳妥。
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轨道专家组组长刘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其原因不仅于此,还跟嫦娥四号的入轨倾角与落区位置有关。
刘勇说,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时,其轨道面与地月连线基本垂直,而它的首选着陆点——位于艾特肯盆地中部的冯·卡门撞击坑,经度在180度左右。这意味着当时嫦娥四号的轨道并不经过落点,其间有大约270度的偏差。这需要通过月球自转,花费20多天逐渐弥补。
有网友发问:既然要等,干嘛不推迟半个月发射?这就涉及到发射窗口问题。
记者了解到,嫦娥四号的发射时间可不是随便选择的,要考虑很多约束条件,使它与日、地(包括地面点和近地轨道)、月(包括着月点)的相对关系满足任务需求。例如,奔月轨道需要调整近月点经度和飞行时间,让环月轨道临近着月点上空,为登月创造条件;奔月飞行过程中,要考虑太阳能帆板的受晒问题,要求太阳光入射方向与太阳帆板之间的夹角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此外在飞行和着陆过程中,还要考虑连续测控问题。这些约束条件有的决定发射月份,有的决定要在哪天、几点发射。嫦娥四号要在月背着陆,各种约束关系特别复杂,其形成发射机会的交集只在12月8日和9日各有2次,加起来也只有几分钟。正所谓“过了这村就没这店”。
中继通信不像打电话那么简单
除了上述原因,嫦娥四号这段时间也不是“闲逛”。刘勇说,出于工程上的考虑,嫦娥四号绕月期间一些设备需要开机进行测试,有足够的时间,才能让测试更完整,准备更充分。科工局消息透露,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以来,进行了2次环月轨道修正,与“鹊桥”中继星进行了4次中继链路测试,开展了激光测距、三维成像、微波测距测速等导航敏感器在轨测试,为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做好准备。
其中,中继通信链路的建立是确保任务成功的关键之一。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了解到,鹊桥中继星于2018年12月14日成功与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组合体建立了前向/返向通信链路连接。前向链路指地面站将遥控指令发给鹊桥并转发给嫦娥四号;返向链路指嫦娥四号将数据通过鹊桥转发到地面。
这可不像我们平时打电话那么简单。五院嫦娥四号中继星总体主任设计师孙骥介绍,当时嫦娥四号运行在环月轨道,鹊桥运行在距地球约4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2点Halo轨道上。为了确保它们之间通信链路的正常建立,鹊桥上配置的4.2米伞状抛物面天线必须时刻精确指向嫦娥四号的航迹。在保证姿态指向的前提下,通过开启两个飞行器上的各类通信设备,建立X频段的通信链路。
嫦娥四号和鹊桥分别在各自的轨道上高速运行,因此通信链路的维持是个动态过程。孙骥说,要保证通信链路平稳可靠,要求鹊桥像诸葛亮一样,对嫦娥四号下一步的位置神机妙算,并保证自己的姿态准确地指向那里。鹊桥的伞状抛物面天线波束角极小,一个细微的姿态扰动,就会让通信链路出现“卡顿”。这对鹊桥要求十分苛刻,既要“算得准”,更要“指得准”。
(作者/付毅飞)
- 原标题:落月前绕月飞行了20多天,嫦娥四号在忙啥?
- 责任编辑:何书睿
- 最后更新: 2019-01-04 08:33:50
-
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脚印”
2019-01-04 00:12 -
30项尖端科研主题,中国拿23个第一
2019-01-03 23:08 外媒看中国 -
嫦娥四号月球车:你好,我叫“玉兔二号”
2019-01-03 22:45 -
网传华为用iPhone发推文处罚曝光 责任人月薪下调5千
2019-01-03 22:10 华为 -
智能手机后 印度APP市场也被中国占领半壁江山
2019-01-03 21:56 龙象之间 -
距地球65亿公里外,美国探测器传回首批照片
2019-01-03 17:59 科技前沿 -
稳了!印度前100大安卓应用中国占44款
2019-01-03 17:01 手机 -
今天这个“刹车”指令很关键
2019-01-03 16:04 嫦娥奔月 -
我选择月球背后,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更难
2019-01-03 14:02 航空航天 -
首张月球背面近照来啦!
2019-01-03 12:54 航空航天 -
人类首次!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
2019-01-03 12:08 观察者头条 -
OPPO小米走红 国产手机在台湾的进击之路
2019-01-03 10:45 手机 -
这个曾比ARM还火的架构即将开源!中国造芯新机遇
2019-01-03 10:30 产业万象 -
美国AI出口限令倒计时,硅谷直喊“下手轻点”,担心推动中国技术发展
2019-01-03 10:19 人工智能 -
最新调查:中国领跑23项尖端领域论文,美国7项
2019-01-03 09:48 -
世界首次!复兴号将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
2019-01-02 22:42 -
世界首条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投入运营
2019-01-02 14:35 -
物理学家 :暗物质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2019-01-02 10:40 -
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近距离飞越太阳系边缘小天体
2019-01-01 14:09 航空航天 -
“虽是太空竞赛后来者,但中国最可能获胜”
2018-12-31 22:47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52“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7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