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为中国火箭焊接“心脏” 诺奖得主找他帮忙
关键字: 中国火箭焊接焊接工高凤林“‘工欲其器,匠入其门’,要想干好这个产品,必须琢磨好干好这个产品的门道,有了这个门道,一切科技创造都可能发生。”
据《人民日报》10月20日报道,10月15日,在国新办举办的产业工人优秀代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见上图,资料照片)对“工匠精神”的阐释,赢得现场一片叹服。
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30多年来,他多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为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火箭“心脏”的“金手天焊”。
1980年,技校毕业的高凤林进入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氩弧焊组。为了练好基本功,他吃饭时习惯拿筷子比划着焊接送丝的动作,喝水时习惯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更曾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渐渐地,高凤林日益积攒的能量迸发出来。
上世纪90年代,为我国主力火箭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的焊接曾一度成为研制瓶颈。全部焊缝长度近900米,管壁比一张纸还薄,焊枪停留0.1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一旦出现烧穿和焊漏,不但大喷管面临报废,损失百万,而且影响火箭研制进度和发射日期。这项艰巨的任务,落在了高凤林身上。
经过不断摸索,高凤林和同事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最后,第一台大喷管被成功送上了试车台,这一新型号大推力发动机的成功应用,使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我在航天一线干了38年,在我看来,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要做到让人竖大拇指。”高凤林说,“此外,个人目标一定要与企业的、国家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如此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在航天工作一线,大家都知道高凤林有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本事。这源于他在工作中敢闯敢试,不断创新突破。
某型号发动机组件,生产合格率仅为35%。半年时间内要拿出大批量合格产品。该产品采用的是软钎焊加工,而高凤林的专业是熔焊,这是一次跨专业的攻关。为了搞清机理,在技术层面把握关键,他跑图书馆,浏览专业技术网站,千方百计搜寻国内外相关资料。每天带领团队在20多平方米的操作间进行试验,两个月里试验上百次,最终形成的加工工艺使该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0%。
“我们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工人,要当一个好工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凤林说。
在操作难度很大的发动机喷管对接焊中,高凤林研究产品的特点,提出了“反变形补偿法”进行变形控制,这一工艺后来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主编了首部型号发动机焊接技术操作手册等行业规范,多次被指定参加相关航天标准的制定。自学、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让高凤林逐渐成为国内权威的焊接专家,成为大家眼中把深厚的理论与精湛的技艺完美结合的专家型工人。
2006年,由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反物质探测器项目,因为低温超导磁铁的制造难题陷入了困境。来自国际和国内两批技术专家提出的方案,都没能通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主导的国际联盟的评审。一筹莫展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打听到了高凤林,请他出手相助。高凤林到现场调研考证后很快指出症结,陈述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并最终获得美国宇航局和国际联盟的认可。
高凤林说,国家要发展,需要全面的创新,不管是大创新、小创新,还是微创新。“希望我们新时代的产业工人,都能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优秀劳动者!”高凤林说。
本报记者 李昌禹
- 原标题:他为中国火箭焊接“心脏” 诺奖得主找他帮忙
- 责任编辑:唐艳飞
- 最后更新: 2018-10-20 10:00:38
-
海康威视三季报:行业景气下滑拖累收入增速 高速增长尚未结束
2018-10-20 09:30 -
中美科学家发现中国雾霾“新凶手”
2018-10-19 18:44 -
浪潮首席科学家王恩东:呼吁超算回归应用
2018-10-19 17:48 科技前沿 -
爆发式增长!中国科技论文发表数全球最多
2018-10-19 11:40 科技前沿 -
7纳米芯片助台积电走出病毒感染阴影 Q3营收84.9亿美元
2018-10-19 10:21 大公司 -
科技早报|消息称哈罗正洽购ofo 创始团队股权已质押给蚂蚁金服
2018-10-19 09:57 -
-
科技日报:黑龙江日报关于非转基因大豆报道严重失实
2018-10-19 08:00 聚焦三农 -
2018中国超算TOP100榜单揭晓,首次实现全国产
2018-10-19 07:53 中国精造 -
上海市政府:力争2023年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交付
2018-10-19 07:50 -
什么芯片,让李克强摘下眼镜端详了这么久?
2018-10-19 07:29 -
抖音走向海外 被控“传播儿童色情”
2018-10-19 07:11 -
联想手机发力性价比 要在2000元价位打败小米
2018-10-18 23:26 -
英特尔集团将拆分为三大块:技术、制造运营、供应链
2018-10-18 21:27 -
李彦宏:北京交通拥堵每年损失上千亿
2018-10-18 21:10 -
霍金遗作出版:这世上,没有上帝
2018-10-18 16:35 科技前沿 -
嗡嗡嗡~南极冰川在“唱”什么?
2018-10-18 13:34 南极探险 -
从微博到“油管”,互联网宕机都是程序员惹的祸吗
2018-10-18 09:54 -
锤子陷入垂危时刻,“这个结局毫不意外”
2018-10-18 09:52 -
科技日报:华为AI芯片越传越神 中国芯片业摆脱“卡脖子”窘境?
2018-10-18 09:50
相关推荐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40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0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58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58“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57最新闻 Hot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