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名民企科技专家进入火箭军“智库”,与国家队待遇同等
关键字: 火箭军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强调,要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这其中,人才的融合和集聚成为关键所在。“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习主席深刻指出,推动科技兴军,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3名民营企业科技专家进入火箭军“智库”,是践行这一重要指示的一个具体举措。提高科技创新对战斗力的贡献率,呼唤更多这样的军民融合创新实践。
据《解放军报》10月6日报道,近日,一批民企技术人员组成两支创新团队,对接火箭军武器装备关键技术需求展开攻关。牵头组织技术人员队伍的是来自某民营企业的张浩,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火箭军科技专家”。在火箭军国防科技专业专家组成立大会上,和张浩一起接过“火箭军科技专家”聘书的民企科技专家还有12名。民企科技专家进入“智库”,已成为火箭军拓展军民融合深度广度的新举措。
引入民企高端科技人才力量,是火箭军落实习主席科技兴军重大战略思想的实际举措。长期以来,火箭军科技专家队伍主要来源于军队、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国家队”。近年来,随着一批拥有高新技术的民营企业加速崛起,一批民营企业技术专家也脱颖而出。为此,火箭军党委决定打破传统选聘思维,从制度机制上激活民企专家这股新生科技力量,提高科技创新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此次受聘的13名民营企业科技专家,均来自信誉好、研发能力强、实力雄厚、具有军队承研承制资质的民营企业。这些专家,有的专攻新兴材料、能源动力,有的长期耕耘于机器人领域,还有的在“智慧阵地”等领域成果丰硕。他们分别担任火箭军导弹总体技术、导弹发射技术、网络信息体系技术等6个专业组的专家,任期5年。对于这些民营企业科技专家,火箭军给予他们与“国家队”同等的科研待遇和条件。他们可以参加所在专业组年度计划中所有军内外调研考察、学术交流、专题研究等活动;技术咨询报告经所在专业专家组组长把关后,可以以个人名义直接提交火箭军机关决策使用。
“多了‘火箭军科技专家’这个身份,意味着自己要肩负更多的创新使命。”让张浩没想到的是,受领聘书的当天,他们就与“国家队”专家一起开展工作。“聘用的是13名民营企业科技专家,其实背后是13支具有高知、高智、高能的民间创新团队。”火箭军装备部领导说,虽然民营企业科技专家目前在火箭军“智库”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他们将成为战斗力建设新的增长点。
(冷绪文、特约记者唐永梅)
标签 火箭军- 原标题:13名民企科技专家进入火箭军“智库”
- 责任编辑:童黎
- 最后更新: 2018-10-06 08:30:20
-
硬件被植入中国“恶意芯片”?苹果亚马逊辟谣
2018-10-05 16:40 网络谣言 -
最大规模中国人基因组测序完成 发现独特病毒DNA分布
2018-10-05 15:00 科技前沿 -
谷歌无人车离奇车祸曝光:人类安全员睡着后,误触关闭了自动驾驶
2018-10-04 21:17 -
欧洲宇航员正学中文 盼能搭“神舟”
2018-10-04 12:01 航空航天 -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被生物学家抢走了
2018-10-04 09:35 诺贝尔奖 -
“逃犯克星”:国家技术太先进,要做该做的事情
2018-10-03 23:04 依法治国 -
腾讯3.176亿美元增持B站股份
2018-10-03 22:29 大公司 -
软银或5亿美元投“作业帮”
2018-10-03 20:36 商业 -
第三位物理诺奖女性得主:偶然加班让她比肩居里夫人?
2018-10-03 08:35 诺贝尔奖 -
陈列平与诺奖失之交臂 原因有三
2018-10-03 08:26 诺贝尔奖 -
电视台再遇寒冬 卫视招商沦为求生欲大作战
2018-10-02 20:32 -
Win10政府版未过审核却被地方政府采购折射自主可控乱局
2018-10-02 20:15 -
一下科技的十字路口
2018-10-02 20:08 -
55年来首位女性!美法加激光物理学家分享诺奖
2018-10-02 18:04 -
18年来,日本人年均拿一个诺奖
2018-10-02 16:16 日本 -
嫦娥六号将搭载10公斤国际载荷
2018-10-02 15:28 航空航天 -
90秒,展现魔都科技工业之美!
2018-10-02 15:08 观网看片 -
新华社:又有日本人获诺奖说明什么
2018-10-02 14:58 诺贝尔奖 -
和支付平台串通设陷阱?苹果:同情,但无法退款
2018-10-02 14:12 苹果新“品” -
两诺奖获得者曾在中国同台 相关抗癌药已在华上市
2018-10-02 08:52 诺贝尔奖
相关推荐 -
“关税犹如泰山压顶,将‘不可逆转’伤害美国经济” 评论 75“史无前例”,英国政府将接管英国钢铁公司 评论 166“特朗普关税增加金融危机风险,欧洲需要答案” 评论 37美国小企业哀叹:我们呢?我们的活路在哪里? 评论 181美国低调豁免部分商品,“对华关税现首个松动信号” 评论 415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关税增加金融危机风险,欧洲需要答案”
-
美伊首轮间接谈判结束,伊朗外长:双方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达成协议
-
美国小企业哀叹:我们呢?我们的活路在哪里?
-
“特朗普家族全面参与加密货币项目,获利近10亿美元”
-
旅美数十年后,中国明星数学家夫妇回国
-
美国低调豁免部分商品,“对华关税现首个松动信号”
-
探访义乌后,法媒感叹:美国订单少了,士气反而更高
-
“对抗中国主导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
“一团糟!关键是,各国能忍到几时?”
-
“美国既非全知,亦非全能”,毛宁分享肯尼迪讲话
-
又威胁上了!“再偷水,我就加税”
-
“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
“中国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马屁,更受全球欢迎”
-
马斯克“不安”了
-
AI(诶哎)还是A1(诶万),美教育部长傻傻分不清楚
-
“中国药活性成分性命攸关,美国被卡脖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