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又有日本人获诺奖说明什么
关键字:据新华社10月2日报道,又有日本人获诺贝尔科学奖。凭借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的贡献,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本庶佑与他的美国同行詹姆斯·艾利森1日分享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世纪以来,算上少数后来取得美国国籍的日本科学家,获诺奖的日本科学家已有18人,相当于每年诞生一位诺奖得主。
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 图片来自中新网
细观日本不难发现,日本人连年斩获诺奖,离不开日本对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常存的危机意识以及对培养年轻科研人才的重视。
诺贝尔科学奖主要颁发给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始创新性成果,而基础研究成果从出现到获得高度认可通常需要相当长时间。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来,全球诺奖得主取得诺奖研究成果的平均年龄是37.1岁,而他们获奖时平均年龄是59岁,从出成果到得奖平均等待22年。本庶佑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免疫抗体,他的主要成果是1992年获得的,从出成果到得诺奖等待26年。
因此,那些追热点、快出成果的急功近利式研究也许会有很多论文发表,但可能永远获不了诺奖,因为是建立在别人研究基础上。现年76岁的本庶佑获奖后在记者会上表示,希望他这次得奖能够进一步加速基础医学领域的发展,给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带来勇气。他说,基础研究非常重要,但研究成果要回馈社会耗时较长,期待社会能够更加宽容地对待基础研究。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虽然近些年来诺奖大丰收,引起世界瞩目,但日本各界却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日本政府每年都会发布一份《科学技术白皮书》,总结日本的科研实力和存在的问题,并与全球主要国家进行比较。近年来,《科学技术白皮书》多次声称,日本科技创新力正出现衰退。
2018年度《科学技术白皮书》提到,在世界主要科研大国中,只有日本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减少,从最高年份2004年的约6.8万篇减少到2015年的约6.2万篇;全世界引用次数排名前10%的高质量论文中,日本占比从世界第4位降至第9位;在政府科研预算方面,日本2018年的投入只是2000年的1.15倍,在世界主要科研大国中增长最少。
今年2月,日本《东洋经济》杂志发表题为“大学崩溃”的特辑,多篇幅多角度对日本大学面临的危机予以报道,声称在过去十几年间,日本的科学研究无论从质还是从量来说都在急剧下落。益川敏英、梶田隆章等日本诺奖得主也在专访中敲响“日本科学研究正濒临危机”的警钟。梶田隆章指出,研究资金、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数量是决定论文数量的三大要素,如果日本在这三个方面继续恶化,未来将难以获得诺奖。
日本还有一个担心,就是认为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不够,导致日本年轻人出现远离科研的趋势。
2016年诺奖得主大隅良典等诸多日本有识之士多次呼吁,日本社会要创造环境,消除年轻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地从事科研工作,“不用顾虑眼前,可以安心考虑5年、10年后的事情”,“如果日本不能形成培养年轻研究人员的体制,日本的科学将空心化”。2018年度《科学技术白皮书》也提出,日本应加强科研投入,并为年轻研究人员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
新华社记者华义
- 原标题:新华社:又有日本人获诺奖说明什么
- 责任编辑:于文凯
- 最后更新: 2018-10-02 14:58:12
-
和支付平台串通设陷阱?苹果:同情,但无法退款
2018-10-02 14:12 苹果新“品” -
两诺奖获得者曾在中国同台 相关抗癌药已在华上市
2018-10-02 08:52 诺贝尔奖 -
又一知名品牌手机业务不行了 华硕裁员、分拆、收入下跌
2018-10-01 18:34 -
为祖国庆生!AG600首次水上高滑成功
2018-10-01 11:55 中国大飞机 -
比亚迪打破国外IGBT垄断?中国高铁早就实现IGBT国产化替代
2018-10-01 09:59 -
中国移动公布专用传送网候选人投标报价:最高近19亿
2018-09-30 15:39 商业 -
余承东在华为改造华为 5年收入从75亿暴涨至1780亿
2018-09-30 10:27 -
苹果窃取高通技术帮助Intel?英特尔回应:不接受诋毁和诡辩
2018-09-30 10:25 -
台媒:鸿海集团确定入局存储产业
2018-09-30 10:23 -
LG证实创立以来首次裁员 业务转向OLED和自动化生产
2018-09-30 09:58 IT新浪潮 -
科技早报|马斯克与SEC达成和解 辞去董事长继续担任CEO
2018-09-30 08:57 -
种菜上天!我国完成太空培养植物“开花结果”实验
2018-09-30 08:23 航空航天 -
国家发射场首次发射民营商业火箭
2018-09-30 07:45 航空航天 -
蔚来ES8行驶中系统死机 网友:这稳定性是游戏级的
2018-09-29 22:39 -
不是光刻机!外媒称TCL欲10亿美元购荷兰ASMI子公司股权
2018-09-29 22:05 科技前沿 -
“14年来最大漏洞”:5000万用户遭殃,包括他
2018-09-29 10:53 美国一梦 -
科技早报|马斯克硬抗美国证监会拒绝和解 科大讯飞再声明公司不存在造假
2018-09-29 09:07 -
我国5G第三阶段最新测试结果:华为继续领跑
2018-09-29 07:30 -
中秋夜千人鏖战330分钟,“网红车站”再现中国速度
2018-09-28 21:42 高铁世纪 -
这个太平洋岛国与华为合作网络基建 美日澳欲搅黄
2018-09-28 18:13 华为
相关推荐 -
“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98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108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8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78最新闻 Hot
-
“共和党人气坏了,但碍于特朗普只能保持不安的沉默”
-
美媒放风:特朗普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或降至50%-65%
-
12州联合起诉:特朗普,收手吧
-
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再打3年,你国都没了
-
最后一刻,他俩都不去了
-
“纯关税壁垒最粗暴,欧盟快和中国谈吧”
-
总计7亿欧元,欧盟对苹果、Meta“罚酒三杯”
-
“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
“俄乌都得在领土上让步,再不同意美国就退出”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