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奖揭幕背后:两获奖者曾在中国同台获奖 相关抗癌药已在中国上市
关键字: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10月2日报道,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季”10月1号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大幕拉开。当地时间上午11点半、北京时间下午5点半,医学或生理学奖率先揭晓。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公布:本年度获奖者为美国科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
两获奖者2016年曾在中国同台获颁“中植奖”
今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由两位获奖者分享,第一位获奖者詹姆斯·艾利森,在免疫细胞的分子表面发现一种名为CTLA-4的蛋白,起到了“分子刹车”的作用。另一位获奖者本庶佑,则是发现了T细胞抑制受体PD-1。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理学与生物化学研究员朱棣1号晚间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目前全世界对肿瘤免疫的研究十分火热:“我们的免疫系统,其实也是有一套‘刹车系统’,包括一些抑制免疫系统的信号通路,这个包括的就有PD—1还有CTLA—4。当我们免疫系统的效果太强的时候,这些抑制性免疫的信号通路就会激活,但是如果它抑制得比较显著的话,它同时也会抑制免疫系统去杀伤肿瘤。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的发现,是帮助人们发现了一个解除免疫刹车系统的这样的一个功能,然后使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能去攻击肿瘤。”
按照诺贝尔奖的惯例,医学或生理学奖的颁奖仪式将于诺贝尔逝世的周年纪念日12月10号举行。届时,两位获奖者预计将会同时出现在斯德哥尔摩。其实,在将近两年前,这两位科学家也曾经在中国同台领奖,当时他们共同获得了第一届“复旦-中植科学奖”。
暨第一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 图片来自复旦大学网站
朱棣告诉中国之声记者,诺贝尔奖和“中植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尤其看重科学家在相关领域首创性的发现。他说:“詹姆斯·艾利森在CTLA—4和本庶佑教授在PD—1方面的发现,当时可能不为大家所看好,人们也不知道它在癌症治疗中会起到这么大的一个作用。但是他们开创性的、首创性的工作,帮我们一步步开始推开了肿瘤免疫研究的大门。”
中国学者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贡献不容忽视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胡夕春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目前,我国已经陆续批准了一些基于肿瘤免疫研究的癌症治疗药物。在这个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除了今年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奖者,还有一位名叫陈列平的中国学者,值得被人们记住。
“日本的本庶佑教授第一次发现了PD—1这样的受体,陈列平教授在这个领域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他是第一次在动物身上证明,PD—1、PDL—1这条通路阻断了以后能够在动物身上治疗头颈癌,这也是非常大的进步。是他们这三位教授的努力,才能够把一个基础医学上发现的这个PD—1、PDL—1单抗能够转化到能够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胡夕春说。
攻克癌症是诺贝尔医学奖关注的重要领域,免疫治疗具有里程碑意义
癌症,是全人类最大的健康挑战之一。攻克癌症,一直也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聚焦的领域,此前,治疗前列腺癌的荷尔蒙疗法、化疗和治疗白血病(血癌)的骨髓移植疗法曾先后获得这一奖项。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探索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以治疗癌症的免疫疗法。而这个希望的曙光直到本次诺贝尔医学或者生理学奖获得者之一詹姆斯·艾利森1996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一篇研究论文时才得以显现。
免疫治疗不同于现有治疗方式,它并不直接杀伤肿瘤本身,而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在一些瘤种上已显示出长期生存获益的特点,并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目前在国际上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仪式上,负责颁发奖项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表示:“艾利森和本庶佑的发现给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特效药,而且它展现了一个全新的理念,不同于此前的治疗策略,它并不是基于瞄准癌细胞,而是踩刹车的人体免疫系统检查点疗法。两位获奖者的重要发现形成了攻克癌症的模式转换,具有里程碑意义。”
免疫治疗药物已获批在国内上市
2014年,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首次获批应用于临床治疗,目前已在全球超过65个国家和地区获批17项适应症,涉及肺癌、黑色素瘤、肾癌、霍奇金淋巴瘤、头颈鳞癌、膀胱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等9个瘤种。
今年6月15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在国内上市。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主任张真发1号晚间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应用于晚期肺癌治疗之外,目前国内还在进行其它类型的临床试验,“在没有免疫治疗的年代,晚期肺癌的化疗,可能它的五年生存率是1%到3%左右。但是有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它能达到五年生存率20%左右。而且免疫治疗有一个特点,如果一旦有效,它可能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晚期肺癌很多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大概15%左右,如果对每一段有效的话,能做到治愈。”
张真发还透露:“目前国内上市的纳武利尤单抗,大概一个月要花费3万左右。但是可能就像当初的靶向治疗药,过几年时间,就可能纳入医保,对患者家庭的负担要小得多。”
有观点认为,免疫治疗改变了癌症治疗的思路和实践,更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未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不断探索和优化,肺癌将有望被“慢性病”化。对此,张真发表示,希望下一代和此后的免疫治疗药物,即使达不到完全治愈,也可以做到“带瘤生存”,不影响患者的生活。
- 原标题:诺奖揭幕背后:两获奖者曾在中国同台获奖 相关抗癌药已在中国上市
- 责任编辑:于文凯
- 最后更新: 2018-10-02 08:52:20
-
又一知名品牌手机业务不行了 华硕裁员、分拆、收入下跌
2018-10-01 18:34 -
为祖国庆生!AG600首次水上高滑成功
2018-10-01 11:55 中国大飞机 -
比亚迪打破国外IGBT垄断?中国高铁早就实现IGBT国产化替代
2018-10-01 09:59 -
中国移动公布专用传送网候选人投标报价:最高近19亿
2018-09-30 15:39 商业 -
余承东在华为改造华为 5年收入从75亿暴涨至1780亿
2018-09-30 10:27 -
苹果窃取高通技术帮助Intel?英特尔回应:不接受诋毁和诡辩
2018-09-30 10:25 -
台媒:鸿海集团确定入局存储产业
2018-09-30 10:23 -
LG证实创立以来首次裁员 业务转向OLED和自动化生产
2018-09-30 09:58 IT新浪潮 -
科技早报|马斯克与SEC达成和解 辞去董事长继续担任CEO
2018-09-30 08:57 -
种菜上天!我国完成太空培养植物“开花结果”实验
2018-09-30 08:23 航空航天 -
国家发射场首次发射民营商业火箭
2018-09-30 07:45 航空航天 -
蔚来ES8行驶中系统死机 网友:这稳定性是游戏级的
2018-09-29 22:39 -
不是光刻机!外媒称TCL欲10亿美元购荷兰ASMI子公司股权
2018-09-29 22:05 科技前沿 -
“14年来最大漏洞”:5000万用户遭殃,包括他
2018-09-29 10:53 美国一梦 -
科技早报|马斯克硬抗美国证监会拒绝和解 科大讯飞再声明公司不存在造假
2018-09-29 09:07 -
我国5G第三阶段最新测试结果:华为继续领跑
2018-09-29 07:30 -
中秋夜千人鏖战330分钟,“网红车站”再现中国速度
2018-09-28 21:42 高铁世纪 -
这个太平洋岛国与华为合作网络基建 美日澳欲搅黄
2018-09-28 18:13 华为 -
脸书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尚未颁发
2018-09-28 15:59 大公司 -
外媒:中国出口升级 中端高科技产业占全球主导地位
2018-09-28 15:47 中国经济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
“共和党人气坏了,但碍于特朗普只能保持不安的沉默”
-
美媒放风:特朗普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或降至50%-65%
-
12州联合起诉:特朗普,收手吧
-
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再打3年,你国都没了
-
最后一刻,他俩都不去了
-
“纯关税壁垒最粗暴,欧盟快和中国谈吧”
-
总计7亿欧元,欧盟对苹果、Meta“罚酒三杯”
-
“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
“俄乌都得在领土上让步,再不同意美国就退出”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