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漠花式种树 驯服库布其
关键字: 库布齐沙漠治理库布其沙漠治理沙产业沙产品甘草防沙治沙【观察者网综合报道】
沙产业理论,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他预言创建知识密集型沙产业、草产业,将是21世纪在中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
如今,在几代人的探索和奋斗下,先哲的构想正变成现实。
库布齐沙漠,古称“库结沙”、“破讷沙”,亦作“普纳沙”,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流动沙丘约占61%,长400公里,宽50公里,沙丘高10~60米,“库布其”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因此得名,又像一条黄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横跨内蒙古三旗。
如今,这条黄龙如今在“迎风坡种树法”、“沙障法”、“微创种植法”、“甘草治沙法”等等技术的运用下,不但被驯服变绿,而且还成了当地治沙企业和群众的聚宝盆。
央视8月7日“焦点访谈”播出了相关专题片:
《科技日报》8月7日也刊出相关报道:
“那时大漠里,生活实在太苦。好不容易种上的麦子,大风一来就全埋了。低矮的土房子,在一夜大风后,被沙子埋得死死的,门都打不开,只得从窗户口把沙子扒开,爬出去。到了断粮的时候,全家人只能吃野草籽。父亲就决心卖羊种树。”高二云说道。
沙漠对库布其人来说是深深的痛,内蒙古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高二云的父亲高树林,是村里敢于同沙漠斗争的第一人。
在沙漠中,这种斗争更需要策略和智慧。正是缺少科技参与,库布其沙漠治理曾一度陷入“治理—恶化—再治理—再恶化”的怪圈。
在治沙实践中,库布其逐渐闯出了一条科技治沙之路。
这条路成为了沙治的“高速路”。近日,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组织召开评定会,专家委员会认为,经过30年的治理,库布其沙漠治理区流动沙地从总面积的73.3%减少到44.5%,固定半固定沙地从总面积的26.7%提高到55.5%。
创新种植方法成就治沙利器
“传统的人工治沙方式,先挖坑再种树,人均日种约2亩,苗木成活率不足30%。利用‘微创种植法’,10秒就可种植一株沙柳,两个人一天能种40亩,成活率提高约60%以上。”69岁的陈宁布,是杭锦旗道图嘎查村老支书,种树护树20多年,树是他最好的“伙计”。
“微创,是借鉴医学微创手术的概念。在2009年之后,我们主要采取微创气流法造林,即以常水压为动力,在沙地冲出栽植孔洞,然后将浸泡后的灌木条插入栽植孔中,使苗条与沙土层紧紧结合。”亿利沙漠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吉树说。
看似简单的“微创植树法”可使树木成活率由20%提高到80%以上,且十几秒就可以种一棵树,大大提高了植树效率,是库布其治沙植树主要方法之一
目前,仅亿利集团利用该技术就已治理库布其沙漠150余万亩。
位于杭锦旗独贵塔拉镇的亿利生态治理区,是库布其沙漠最难治理的硬骨头。然而,这里出现了绵延上百公里的森林带,在森林覆盖的地带,看到了水鸟,听到了蛙声。
“在无人区治理中,我们采用了飞播与无人机治沙技术。库布其设有专门的飞播机场,在流动沙丘上采取地面处理、分播、复播、重播的方式进行飞播造林。利用卫星定位导航辅助的无人机,携带专利凝水剂包裹的植物种子,将包衣的种子射入土中,并利用高倍数凝水剂携带的水分满足种子初期生长发育用水需求。”亿利治沙专家韩美飞说。
产业化治理是治沙灵魂
“当年的‘甜根根’(甘草)今天真正成为了‘甜根根’,种植它每年能收入上万元。”牧民白音道尔计祖辈生活在库布其沙漠,到处都是明沙,缺水、出行难,吃了上顿没下顿,是他小时候生活的记忆,治沙后来成为他生活的全部。
在库布其治沙模式推广中,甘草总是“打头阵”,它有何神奇之处?
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亿利阿木古龙甘草产业示范园,科技日报记者看到,这里自创了让竖着长的甘草横着长的技术,让1棵甘草的治沙面积由0.1平方米扩大到1平方米。
从此,库布其沙漠的梁外甘草(乌拉尔甘草)走出了沙漠,走向了全国。
“农牧民种植1亩甘草的年收益400至450元,两三年就可以把沙漠变良田,每亩价值1至2万元。”亿利集团扶贫办主任郝亮舍说,甘草还可以做成药品、食品,拉动以甘草为主线的产业链。目前,甘草治沙改土扶贫模式已覆盖我国几大沙区,面积达132万亩,预计5年带动脱贫5万人。
种质资源是治沙之本
30多年前,在沙漠种菜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儿。大黄、茄多多、四粒红花生……在甘草产业示范园内,就种着多种蔬菜、水果。这些种子从哪里来?
来到距此不远的种质资源库,记者发现有20多名工作人员中,90%以上都是硕士研究生。
在种苗组培室,瓶瓶罐罐里面都是培育好的幼苗,草莓、黄瓜、西红柿……这都是用科技孕育出来的致富金种子。
中国林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杨文斌说:“沙地其实是个‘聚宝盆’,尤其是沙生植物。比如甘草,不仅是药材,而且固氮量大,是名副其实的‘固氮工厂’。”
沙漠怎么变成良田?靠的是科学治沙:种树治沙时,选择主要种植豆科类,经年累积,形成的“生物固氮”效应,使沙漠出现了生物结皮和黑色土壤,具备了农业耕作条件。这被称为“沙漠奇迹”。
“我们拥有中国西部最大的种质资源库,已搜集了1000多种,培育并大规模成功运用了238种。不仅利用当地的原生态植物,还引进了同纬度其他地区的耐寒、耐旱、耐盐碱‘三耐’植物,丰富了库布其沙漠的植物多样性。”亿利库布其沙漠研究院研发工程师苏建英说。
不到20年时间,库布其沙漠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已分别由2002年的0.8%、16.2%,大幅提升到2016年的15.7%、53%,成为名副其实的绿洲。
作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库布其治沙技术已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河北等地成功复制,而且已向沙特、蒙古等“一带一路”国家推广,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周远方
- 最后更新: 2018-08-08 15:22:27
-
SpaceX的二手“猎鹰9”火箭再次成功发射
2018-08-07 21:47 科技前沿 -
HTC公布2018年Q2财报:净亏损约4.7亿元
2018-08-07 18:00 手机硬件 -
中国高校首获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 曾被美加垄断21年
2018-08-07 11:16 中西教育 -
天河三号还不够,神威E又来了
2018-08-06 16:13 科技前沿 -
紫光集团:未参与收购德国晶圆厂Siltronic AG
2018-08-06 13:18 IT新浪潮 -
科技日报:浮夸之风吹歪了海水稻
2018-08-06 08:05 科技前沿 -
我国首款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成功
2018-08-04 15:44 航空航天 -
《自然》子刊:2100年华北平原或因极端热浪变得不再宜居
2018-08-02 16:1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媒体:高铁新技术缩短5分钟 管理拖慢1小时
2018-08-02 13:27 高铁世纪 -
库尔德难民获菲尔兹奖,金牌只拥有几分钟
2018-08-02 12:51 -
人类能否创造生命?中国科学家最新合成方法给出答案
2018-08-02 11:40 -
美俄研究人员解冻西伯利亚永冻土 唤醒冰封3万年以上线虫
2018-08-01 08:46 科技前沿 -
优酷不酷:领先者的滑落与阿里的“神助攻”
2018-08-01 08:38 IT新浪潮 -
阎良堵路的运-20,真身终于揭晓
2018-08-01 01:55 中国大飞机 -
新能源+特高压首次“联姻” 为何湖南“消化不良”?
2018-07-31 11:53 能源战略 -
-
四川绵阳,中国唯一一座科技城如今怎么样了?
2018-07-30 21:37 科技前沿 -
日本搞了个发明,上班犯困就冻醒你
2018-07-30 15:20 日本 -
日月光董事长:大陆半导体在崛起,但台企仍有5年优势
2018-07-30 13:36 台湾 -
中国电信扩建vIMS网络:年底将实现全网VoLTE
2018-07-30 07:13 IT新浪潮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41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5“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30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错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