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隆平团队迪拜沙漠海水稻获成功:将在中东及北非推广
关键字: 海水稻袁隆平海水稻迪拜沙漠海水稻7月22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传来喜讯,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于2018年1月8日在迪拜启动项目建设,从5月到7月,试种的包括“海水稻”在内的80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22日报道,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开展农业国际合作、分享中国经验,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有效模板和最佳结合点之一。中国政府明确表示,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与义务,为沿线国家及全球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他领导的海水稻团队——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于2017年9月28日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取得海水稻测产成功,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将“海水稻测产成功”作为重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加以点赞。
视频截图
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殿下高度重视迪拜、阿联酋乃至整个中东及北非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希望通过他的努力为中东及北非地区国家解决困扰已久的粮食作物无法自给自足的困境,为这些缺少粮食的国家消除饥饿,带来和平与繁荣。酋长殿下在获知袁隆平先生领导的海水稻团队在中国取得测产成功后,委派工作人员迅速与海水稻团队取得联系,并于2017年11月通过其私人办公室邀请袁隆平海水稻团队来迪拜沙漠地区开展海水稻的试验种植。海水稻团队秉承“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在袁隆平先生的支持下,经过多次磋商,与酋长殿下团队迅速达成合作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建立长期稳固的科研和产业化推广战略合作关系,在迪拜和中东及北非地区推广海水稻种植。
图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下同
海水稻团队于2018年1月8日在迪拜启动项目建设,从5月至7月,试种的包括海水稻在内的80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来自国际水稻所、印度、埃及、阿联酋和中国等五名专家组成的国际联合测产专家组在5月26日对首批成熟的品种进行了测产。来自国际水稻所的专家组长叶国友先生宣布编号为YCLJ59、YCYJ48、YCRN4H、YCSTU9712和YCLJ58的五个品种测产产量分别为:7.8041吨/公顷、7.4106吨/公顷、7.3076吨/公顷、5.952吨/公顷和4.8266吨/公顷,这些品种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4.539吨/公顷的平均亩产量(来自2014年FAO统计数据)。在随后一段时间内,海水稻团队又分别对逐渐成熟的品种进行了测产,又获得超过全世界平均亩产量的4个品种。这标志着海水稻团队此次在迪拜沙漠地区的海水稻试验种植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酋长殿下对此次海水稻取得阶段性成功非常重视,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突破,将收获的海水稻,加工制成精美的沙漠海水稻纪念品,亲自命名为“AL MARMOOM”品牌,作为未来的“国礼”赠送尊贵的客人,并与海水稻团队“袁米”品牌合作联合推广,这也将成为中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行农业科技合作的丰硕成果和友谊象征。
在沙漠地区种植水稻存在多个方面的巨大挑战,其中包括极端昼夜温差、地下高盐度水位、低湿度、缺乏淡水、沙尘暴、缺乏土壤团粒结构、缺乏种植资源等多个方面,比如迪拜在6-7月份地表温度可达54摄氏度以上,昼夜温差最大可达30度以上,沙漠地下7-8米即为盐度高达1.6%的咸水,土地表层为细沙,地下50-80cm即为风化岩石结构。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项目团队除了需要选育出适应于当地积温带的水稻耐盐碱品种以外,必须采用一种被称之为“四维改良法”的沙漠盐碱地改良技术,发展不同于常规水稻种植的植保体系,达到节约淡水资源、避免次生盐碱化、建立土壤团粒结构和智能化水肥循环等目的,将沙漠变成人造绿洲。据悉,四维改良法技术还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平台技术,通过对沙漠土地的数字化改造,帮助当地建立先进的智慧农业体系,为迪拜发展数字农业作出贡献。
根据双方合作达成的“绿色迪拜”合作框架协议,海水稻项目团队将在迪拜开展四个阶段的实验和产业化推广计划。第一个阶段为品种实验,通过试种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探索适宜的种质资源,初步掌握水稻在沙漠极端环境下的生长规律和水肥施用条件,摸索水稻各生育期的核心植保措施。在2018年下半年的生产性实验是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以“四维改良法”技术为基础,确定最佳土壤改良工艺参数和水土肥循环模型,降低规模化推广生产成本。双方计划将在2019年启动第三阶段——面积为100公顷的“海水稻实验农场”项目,这一阶段除了验证海水稻大规模实验种植技术以外,将探索利用沙漠地区四季常青的人造绿洲稀缺资源融合绿色生态地产业态,引入包括中国“一带一路”产业资金在内的商业投资,尝试实现项目的商业化运营,该阶段完成后将进入第四阶段,即全面推广阶段。酋长殿下提出的愿景是,利用“海水稻”及其带动的产业链体系,从2020年开始迅速扩大海水稻种植面积,将海水稻人造绿洲覆盖迪拜10%以上国土面积,打造绿色迪拜和生态迪拜,在满足迪拜粮食自足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协同高速发展,再创迪拜经济发展奇迹。
与此同时,酋长殿下将与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合作建立“袁隆平中东及北非海水杂交稻研究推广中心”,承担面向中东及北非地区海水稻品种测试、工艺条件优化、技术培训和产业化推广等使命。与此同时,致力于将海水稻技术服务于整个阿拉伯世界,解决该地区因贫困和自然条件恶劣而引发的饥饿问题。
标签 袁隆平- 原标题:袁隆平团队迪拜沙漠海水稻获成功:将在中东及北非推广
- 责任编辑:张红日
- 最后更新: 2018-07-22 21:33:31
-
中美科研人员造出世界最快转子:每分钟超600亿次
2018-07-22 08:38 科技前沿 -
价值百万的近海观测装备,三天就不见了
2018-07-21 09:03 科技前沿 -
美国“超级高铁”来了,为什么是贵州铜仁
2018-07-20 14:22 高铁世纪 -
-
美国公司宣称将在贵州修建超级高铁
2018-07-19 13:41 -
中国学者最新研究:雾霾越重 森林长得越快
2018-07-19 13:0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科技馆为丁肇中展示模型 被纠错42次
2018-07-19 10:40 科技前沿 -
我国人造金刚石产量占世界90% 但应用仍有短板
2018-07-18 17:36 中国精造 -
习近平眼里的“第一资源”为何如此重要
2018-07-18 15:56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全球最大功率无人潜水器中国下线 提货4吨潜深3000米
2018-07-18 09:25 -
工信部:32%关键材料国内为空白,52%靠进口
2018-07-15 11:22 中国精造 -
我国学者“时间折叠法”首次实现皮秒精度任意序列发生器
2018-07-14 15:01 科技前沿 -
C919进入密集研发试飞阶段
2018-07-13 08:42 科技前沿 -
我国正在建设可重复使用空间科学试验平台
2018-07-13 07:30 航空航天 -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抗艾滋病药物获批上市
2018-07-12 22:01 -
首次!中国内地挤进2018全球创新榜前20
2018-07-11 14:24 -
我国页岩气探明储量突破万亿立方米
2018-07-11 10:14 能源战略 -
外媒称中国工厂成臭氧层“杀手” 专家:在核实
2018-07-10 22:57 -
中国核心技术未掌握怎么办?丁肇中提了一个例子
2018-07-10 10:05 科技前沿 -
专访 | 蓝箭航天:商业航天的未来是中型运载火箭
2018-07-10 08:40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23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16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09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71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9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