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岁登船82岁下潜,汪品先:要爱科学本身而非它背后的钱
关键字: 汪品先深海研究82岁院士下潜世界先进国家都在研究深海
1960年,汪品先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地质系,后回国从事科学研究。在汪品先看来,他本该做事情的年龄,因时代局限没能做成,在该退休的时候反而迎来了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机。他觉得自己现在是在追赶逝去的时间。
汪品先称,地球三分之二是深海,所以它里边的资源、能源很多。当初,他看见世界先进国家就在干这个事,所以想早早地提倡研究,抢占这个阵地。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依托其强大的海军基础展开了深海研究,欧洲、日本紧随其后,上世纪七十年代,深海钻探、深海深潜技术相继出现。但中国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一直难有作为。
1996年,汪品先联合了国内其他科学家,向国际大洋钻探学术委员会提交了“东亚季风在南海的记录及其全球气候意义”建议书。在1997年度国际大洋钻探学术委员会的全球建议书评审中,该建议书获得第一名,被正式列为国际大洋钻探ODP184航次。
汪品先成为该航次两位首席科学家中的一位,这是中国海的首次大洋钻探航次,也是第一次由中国人设计和主持的大洋钻探航次。那一年,汪品先62岁。
他说:“我六十多岁,在船上是最老的,船长也没我老,我很骄傲。我们船从澳大利亚的西海岸出发,走了十天到了南沙,打的那天,船长命令升中国国旗,我没有摄像机,没有拍下来,要不然(就会发现国旗)是美国人升的,不是中国人升的。这个井到现在也是我们南沙唯一的深海井,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要热爱科学本身,不是科学后面的钱”
汪品先指出,1999年往后是我国深海科学发展最好的20年,在这段时间里我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发展,在深海、深网、科学家培养上取得了不错的进步。
不过,在学术上又有一些新问题,研究上比较盲目,低水平的重复太多,没有新招数。他认为,这样下去是不可持续的,会影响到我国在深海领域的弯道超车。
汪品先称,我国的深海研究,要像办奥运会那样大家一起干,而不是各自为战,“你弄不成我来”,能不能协调好这一点是一个考验。
而要达成这一点,最重要的在于要有科学精神,即对科学本身而不是科学的好处有热情:
“我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从62岁完成第一个由中国人设计和主持的大洋钻探航次之后,20年的时间里,汪品先的工作效率让人吃惊。
2009年,他率领的团队,建立起了我国第一个海底综合观测深网系统——东海海底观测小衢山试验站。此后,东海海底观测网也投入建设。
2011年1月,国家自然基金委启动为期八年的“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支持经费1.5亿元,有32个单位七百多人次参与其中,立项60,其中51个重点项目,由汪品先牵头主持。如今,这一计划已接近尾声,此次深海勇士号南海载人深潜,也是在为这一计划作最后的冲刺。
现在,对汪品先来说,生命中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他经常在办公室工作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家,但由于去年身体出了一些意外,老伴要求他必须提前半个小时回家。
汪品先:“对我来说,最缺的就是时间。我是倒计时的,别的都可以慷慨,钱我也可以慷慨,时间我不能慷慨,因为我没有了,我在时间上是很小气的。”
- 原标题:谈起这次经历,82岁的他兴奋得像个孩子:“像爱丽丝漫游仙境”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焕宇
- 最后更新: 2018-06-04 17:22:30
-
美媒:国外科学家原本要去美国寻梦,结果投奔中国
2018-06-04 16:18 外媒看中国 -
高压共轨不中用,国产柴油机很受伤
2018-06-04 09:23 科技前沿 -
我国学者利用废纸箱 研制出新型重金属修复剂
2018-06-03 19:05 科技前沿 -
中国芯片产业链细分领域龙头名单
2018-06-03 15:47 -
我国离无人农场又近了一步
2018-06-03 11:20 -
7018米!中国超级钻机完成首秀,创亚洲新纪录
2018-06-03 10:39 超级工程 -
长三角三省一市领导为何考察这家医院?这里有“杀癌利剑”
2018-06-02 20:11 上海观察 -
重大突破,3D打印眼角膜问世!
2018-06-02 16:11 -
“整个产业是中间强两端弱,核心技术被日企垄断”
2018-05-31 10:43 科技前沿 -
袁隆平团队迪拜沙漠种“海水稻” 最高亩产超500公斤
2018-05-30 22:57 -
京东8月要推无人餐厅,盒马高层称其抄袭概念
2018-05-30 19:45 -
银隆为何载不动“董小姐”造车梦?媒体称多地园区现反常
2018-05-30 13:20 科技前沿 -
美媒:中国学生赴美学高科技,怕要一年一签了
2018-05-30 09:00 留学潮 -
曾遭美国封杀,如今中国空间站广邀各国参与
2018-05-29 14:03 航空航天 -
小米时尚低价手机征服中印 在欧洲能成功吗?
2018-05-29 13:15 IT新浪潮 -
受深圳刺激,默克尔一回国即召开AI峰会
2018-05-29 11:32 人工智能 -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2018-05-28 19:49 观察者头条 -
中科院院士:60万元“土豪保鲜针”扎出无知和愚昧
2018-05-28 09:42 科技前沿 -
液压工业的“心脏” 中国只能“神似”不能“形似”
2018-05-28 08:20 -
北斗导航增强卫星投入商业化运行 可以实现厘米级定位
2018-05-26 19:36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86“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37“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7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4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82最新闻 Hot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他遭到“心怀不满的员工”攻击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