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首次大深度潜水器联合科考南海启动
关键字: 大深度潜水器大深度潜水器联合科考南海南海科考【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据《科技日报》3日报道,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科考船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一号”科考船于日前展开联合科学考察活动,期间两船分别搭载的4500米级深海作业型“海马”号遥控潜水器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对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海马冷泉”区进行联合科学考察。
这是我国首次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深度潜水器联合深潜科学考察活动。
“海洋六号”与“探索一号”科考船在海马冷泉作业区会合后,共同实施了三次潜水器联合深潜作业。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局ROV技术负责人陈宗恒表示,在前期的时候经过了大量的勘察,通过多波束水体探测、地震剖面、声拖的侧扫声呐等,发现在我国南海海域存在羽状流现象,也就是存在大量甲烷气泡溢出的现象。
联合科考期间,“海马”号发挥其超强的作业能力,携带甲烷礁钻机、侧扫及图像声呐、甲烷传感器及生物诱捕器等10余项作业工具下潜,开展对海底“冷泉”的综合探查及取样作业;“深海勇士”号展现了其精细探查和作业的功能特长,查明海底“冷泉”的分布范围、区域性特征、地形特征,并进行取样等作业。
“海马”号遥控潜水器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
联合科考期间,两套深潜器系统分别对对方作业过程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实时监测及记录。
中船重工702研究所“深海勇士”号副总设计师杨申申说:“有时候一台设备很难完成多方面的工作,所以多台潜器进行工作,进行水下的一些配合,可以更方便,而且更直观地完成水下的一些任务。”
据介绍,海底冷泉研究涉及资源、环境和生命起源等科学前沿领域,是当前国际深海科学研究的热点,深海潜水器是开展海底冷泉研究的重要装备。“海马”号和“深海勇士”号潜水器是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自主研发的深海重大科技装备,均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和操作使用。
此次联合科考,不仅是我国深海能力整体提升的体现,同时也为未来大规模联合作业迈出了第一步。
中国“探海神器”有哪些?
“蛟龙”、“海龙”、“潜龙”、“海斗”、“海马”、“海燕”、“深海勇士”……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大海洋科考投入力度,自主研发出了多款海洋观测装备,如水下机器人、水下滑翔机、载人潜水器等。
这些层出不穷的“探海神器”不免让人眼花缭乱,那么它们之间有何关联?
目前,深海潜水器大概可以分为:带缆水下机器人(ROV)、无缆自主水下机器人(AUV)、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ARV)和载人潜水器(HOV)等。
大名鼎鼎的“蛟龙号”是载人潜水器(HOV),“蛟龙号”的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理论上它的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2012年“蛟龙号”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新记录,首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7015米,这也是世界同类型的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海龙号”是无人有缆潜水器(ROV),前不久,我国最新研制的“海龙三号”和“海龙11000”无人有缆潜水器在西太平洋进行了海试,其中“海龙Ⅲ”完成最大潜深4266米,“海龙11000”首次海试潜水深度410米。
“蛟龙”号和“海龙”号均擅长局部作业、定点精细探测,却不擅长大范围精细探测。
“潜龙”号则不同,它是无人无缆自主潜水器(AUV),可以自由行动,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精细探测,可以自主导航、自主作业以及自我保护。
4500米级“潜龙三号”潜水器
“海斗”号是我国首台万米级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ARV),2016年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海斗”号最大潜深达10767米,创造了我国无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及作业深度纪录,使我国成为继日、美两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
“海马”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米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ROV),“海马”号的研发实现了我国在深度无人遥控潜水器自主研发领域“零的突破”。
“深海勇士”号是4500级载人潜水器(HOV),也是我国继“蛟龙”号之后的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今年4月20日,“深海勇士”号在西沙群岛北礁海域完成了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的“第一潜”。借助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水下考古工作者将工作海域最深拓展至水下1003米,下潜时长共计66小时51分,并成功采集到文物标本。
除了潜水器,还有水下滑翔机。
相比传统的潜水器,水下滑翔机耗能小、成本低、部署便捷,具备独立在水下全天候工作的能力,并且可以搭载科考所需的任务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今年4月21日,我国的“向阳红18”科考船搭载着31套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燕-4000”级水下滑翔机和“海燕-10000”米级水下滑翔机等设备奔赴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最大工作深度达到了8213米,刷新了下潜深度的最新世界纪录。
去年,我国最新研制的“海翼1000”水下滑翔机在南海北部无故障连续工作91天,创造了我国水下滑翔机连续工作时间最长等多项新纪录。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东尧
- 最后更新: 2018-05-03 09:47:59
-
毕业生安家给2000元/月补助!这个人才流失率达40%专业要火?
2018-05-03 09:34 科技前沿 -
霍金生前最后一篇论文发表:平行宇宙没那么多
2018-05-03 08:12 天文 -
中美AI军备竞赛 争抢大数据主导权
2018-05-02 20:00 中美关系 -
牛津报告:中国AI实力只有美国一半
2018-05-02 11:02 中美关系 -
奠基请道士做法 甘肃这个工程究竟是何方“神圣”?
2018-04-29 21:37 科技前沿 -
观军视频第7期:巡航导弹外交新工具——JASSM
2018-04-29 16:10 叙利亚内战 -
三星等被美国消费者告了:操纵内存芯片价格
2018-04-29 14:53 -
这一核心技术被央企全球首个攻克!中国高铁要进新时代
2018-04-29 14:32 高铁世纪 -
微信回应“纪委提取被删聊天记录”
2018-04-29 13:10 网络战线 -
拍了这部纪录片, 才知道卖有机食品的势力这么大
2018-04-29 08:51 转基因 -
“中国天眼”刚刚发现毫秒脉冲星,究竟是个啥?
2018-04-28 14:27 天文 -
我国常规潜艇总设计师:我们距世界领先还差临门一脚
2018-04-28 08:39 科技前沿 -
人造肉眼可见设备首次实现量子纠缠
2018-04-27 14:58 科技前沿 -
那个三次创业“中国芯”的美籍台湾人回来了
2018-04-27 14:41 科技前沿 -
中日研发气动悬浮列车 时速400-500公里
2018-04-27 10:00 高铁世纪 -
宇宙最大天体?这个新发现的星系团质量为1000万亿个太阳
2018-04-26 18:33 航空航天 -
“过去勒紧裤腰带还造两弹一星 科技攻关要靠自己”
2018-04-26 17:41 科技前沿 -
一箭五星!我国同一轨道面发射卫星数量创纪录
2018-04-26 16:01 航空航天 -
一箭五星!长征十一号首次“专车”发射获成功!
2018-04-26 15:11 航空航天 -
国产真空蒸镀机匮缺:高端显示屏的阴影
2018-04-26 07:34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82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31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3“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0“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12最新闻 Hot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