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隆平:2020年前做完这两件事就退休
关键字: 袁隆平中新社4月14日消息,“我现在压力很大,有两件事一定要做好。”14日,88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三亚接受记者专访,透露自己虽早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但依然感到肩上责任重大。
图为袁隆平在大会中发言。中新社记者 胡耀杰 摄
1930年出生的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带领团队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让水稻产量由亩产300公斤上升到1000公斤以上,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第一件事是要做到杂交水稻大面积示范亩产1200公斤。”在提高水稻单产的“长跑赛”上,领跑的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一直没有松懈。“米寿”老人袁隆平身体健朗、思维敏捷,“希望在成为‘90后’之前实现这个目标。”
水稻要实现高产、优质、多抗,种子是关键。袁隆平透露,他的团队每年至少有五个月时间在海南南繁基地,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海南是南繁的黄金宝地。一般搞一个品种要八个世代,一年一个世代就需要八年。但在三亚,优越的温光资源,冬季还可以种一季,所以三年就可以完成八个世代。”
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袁隆平团队在“长跑”中加入了新目标。“杂交水稻的研发方向做了战略调整,由过去的单纯追求高产,转变为高产和优质并重。”但袁隆平强调,不以牺牲产量为代价来追求优质。
提起超级杂交稻,袁隆平禁不住“自夸”起来,“我的超级稻好看得不得了,大家应该去看一看。”袁隆平邀请大家去稻田里参观,“我的超级稻就是水稻中的仪仗队。”
“第二件事就是耐盐碱的海水稻培育。”袁隆平介绍,海水稻培育2017年取得了重要进展,“在0.6%的海水浓度条件下,有一个品种小面积测产达到折合亩产620公斤”。
中国有面积达15亿亩盐碱地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等地区,其中有2至3亿亩具有改良成农田的潜力。袁隆平设想将海水稻推广种植一亿亩,“按最低产量亩产300公斤算,每年将增产300亿公斤,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能多养活8000万人口。”
据了解,1986年,中国“海水稻之父”陈日胜发现可以抵抗海水盐碱性的野生水稻,从此海水稻的培育工作展开,取得“海稻86”宝贵资源。自2016年以来,袁隆平团队开始研究海水杂交稻,在简单淡化处理的海水灌溉水稻田里进行试验,2017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小面积测产最高折合亩产达到620公斤。目前,在海南南繁基地已筛选了一批海水稻材料,并生产了一定量的种子,将扩大范围进行试种。
“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200公斤和海水杂交稻研发成功这两大目标,就是我的团队当前努力的方向。”袁隆平希望在2020年能够实现,届时“心满意足,可以退休了。”
标签 袁隆平- 原标题:“米寿”老人袁隆平:做完这两件事正式告退
- 责任编辑:吕栋
- 最后更新: 2018-04-15 09:55:06
-
“月宫一号”向公众开放 即日可预约
2018-04-13 15:54 科技前沿 -
超级高铁首批全尺寸管道将展开真空悬浮试验
2018-04-13 11:25 科技前沿 -
除了阅兵,习近平在三亚还看了这些大国重器
2018-04-12 23:04 科技前沿 -
去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2600亿美元,“甩开”石油近千亿
2018-04-12 18:55 中国经济 -
我国科学家开创第三类存储技术,比U盘快万倍
2018-04-11 20:03 科技前沿 -
微信、QQ将暂停短视频APP外链直接播放
2018-04-11 16:12 网络监督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一号01组卫星
2018-04-10 15:20 航空航天 -
北斗地图APP上线?别被忽悠了!
2018-04-09 21:46 北斗照耀 -
中国科学家世界首次发现配方,让体细胞“返老还童”
2018-04-06 14:19 科技前沿 -
2万头猪因蝙蝠暴亡,这个死磕SARS的中国科研团队又出手了
2018-04-05 09:26 医学 -
美团创始人谈收购:摩拜是少有的中国原创
2018-04-04 10:05 -
库克这句补刀让小扎怒了:油嘴滑舌!
2018-04-03 18:01 美国一梦 -
我国首个5G电话打通 可商用5G手机预计明年推出
2018-04-03 06:32 -
记者反复追问天宫一号是否“造成损害” 中方回应
2018-04-02 19:02 航空航天 -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再入大气层
2018-04-02 09:00 航空航天 -
中国“海龙11000”潜水器2000米级海试成功
2018-04-01 22:26 科技前沿 -
威尔·史密斯约会机器人索菲亚!这场面除了尴尬,还有点恐怖
2018-04-01 16:03 观网看片 -
天宫一号,收到请回答!
2018-04-01 11:07 航空航天 -
我国首次在东南太平洋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 刷新纪录
2018-03-31 21:27 -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公开: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
2018-03-31 18:52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85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105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7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74最新闻 Hot
-
“共和党人气坏了,但碍于特朗普只能保持不安的沉默”
-
美媒放风:特朗普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或降至50%-65%
-
“纯关税壁垒最粗暴,欧盟快和中国谈吧”
-
总计7亿欧元,欧盟对苹果、Meta“罚酒三杯”
-
“俄乌都得在领土上让步,再不同意美国就退出”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