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云:楼市加杠杆冲动 一场危险的游戏
关键字: 首付贷零首付房地产调控抵押贷款银行贷款次贷危机风险不容小觑
“首付贷”的大量涌现,使得那些不具备购房条件的人,贷款买房成为可能。但是,和“零首付”一样,“首付贷”同样突破了国家对房贷首付比例的监管要求,因为首付是购房者需要强制支付的部分,是商业银行用于防范房贷风险的防火墙。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或只拥有极少资金的情况下贷款,加大了购房杠杆,反而导致房价过快上涨,也使得金融风险加剧。
由于在房价的疯狂上涨中,房产的增值部分就使得购房者足以还本付息,甚至还有盈余。使得投资房产成为一种看起来无本万利的生意,市场中的投机行为被放大了。大量不具备买房资格的人通过这种方式买房,使得大量资金更快流入房地产市场。更为可怕的是,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投机者的造假欲望和可能被大大提高,甚至中介银行工作人员也被一起卷入进来,又进一步恶化了市场状况。
然而,一旦房价下跌,极低首付甚至零首付的风险会迅速显现,前面所举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购房者进入负资产状态。即一个人的房子价格下跌到比所背负的贷款额还低时。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背负的房贷是100万元,但是房子的市价只有95万元,那么他的负资产率即5%。
面对跌破贷款额的房产,购房者往往无力偿还房贷(或者不愿意偿还房贷),宁愿银行收走房子。但是对于银行而言,即使强行出售该房产,也无法取回它所借出的款项。而迅速下滑的房价与高比例按揭是产生负资产的两个前提。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从事“首付贷”的房产中介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不知风险控制为何物,更没有类似银行风险备付金之类的措施。在放贷时根本不考虑客户的还贷能力。使得原先需要购房者强制缴纳的首付比例变得比较随机或不确定。
银行也因此对购房者的资质产生误判,把钱放给一个没有能力偿还的人;甚至一笔首付贷款项,看起来是来自于中介、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但是追根溯源,会发现其实资金均来自银行,这就加大了银行的风险敞口。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如果首付贷占据1/2或者更高如2/3的首付比例,同时贷款利息超过15%,这种情况下,一旦购房者个人支付能力出现问题,则有很大的违约可能。后续首付贷违约的风险,会蔓延到商业银行房贷风险上。
监管已经出手
当然,目前该市场的风险也没有恶化到那一步,虽然目前没有确切数据统计出到底多少购房者用了首付贷。但一般估计不超过10%。其中中介放款更少,据《中国证券报》援引行业内人士话语称:“在全国范围内,放款规模超过50亿元的房产中介并不多,就规模而言,这种贷款比P2P小得多,目前全国总规模应该不超过1000亿元。”
一些人把楼市是高杠杆归咎于2月底央行行长周小川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举行的记者会上的言论。但是近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澄清,当时有媒体曾就“下调个贷首付比例是否是加杠杆”提问,当时周小川行长的回答是“你提问的逻辑是对的”,并没有说“房地产加杠杆是对的”。因此可以看到,避免出现高杠杆楼市,监管层也已有清醒的认识。
值得庆幸的是,监管层已经开始出手进行调控,在首付贷被叫停之后,监管部门还应举一反三,关注类似产品。因为除了“首付贷”之外,中介提供的过桥贷、信用贷仍可“输血”。应当看到,在楼市通过银行信贷系统适度加杠杆,增加民众购房支付能力,确实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度的把握尤为重要,以牺牲居民消费能力,来为房地产利益链条的过度扩张买单,也不是公平的社会政策。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赵晓明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16伤 评论 59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136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评论 112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评论 295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77最新闻 Hot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发生爆炸,已致406伤
-
白宫争吵后,他俩首度会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
杨瀚森参加2025年NBA选秀
-
美国务院警告:孕妇或遭拒签
-
63岁徐锦江已向儿子交代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