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靖:特朗普关上了全球贸易的大门,钥匙在哪里?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黄靖】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几乎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对60余个“违规”的国家和地区征收“对等关税”,发动了全球关税战。其目的是企图废弃当今以WTO为框架的自由贸易体系,重建一个对美有利,并且是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
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已经成为美国难以承受之重
当今的全球贸易体系,起源于1948年美国主导建立的关贸总协议(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当时美国的制造业占整个世界制造业的60%,是最大的出口国,国际支付锚定黄金(金本位)。1946-1952年,美国年均出口顺差高达20亿美元。显然,GATT是有利于美国的。然而,随着欧洲和日本等工业国家战后经济的恢复,美国在1971年开始出现了15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同时,由于深陷越战泥潭,美国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当时的尼克松政府一面“赖账”,单方面废弃了金本位,一面逼迫德法英日等10国(G10,也称十国集团)签订了史密斯协议,迫使G10的货币升值,对应美元10%的大幅贬值,从此确立了美元霸权。然而,美元霸权导致了美国贸易逆差的飙升,至1985年美国贸易逆差已高达1485亿美元,其中500亿来自同日本的贸易。于是,里根故伎重演,逼迫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一夜之间升值几乎100%。但这并没有缓解美国制造业外流、贸易逆差飙升的趋势。
冷战结束时,制造业在美国GDP中的占比从1971年的24.5%下滑到1992年的14%,而贸易逆差却猛增至2904亿美元。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克林顿政府仗着已经树立的美国霸权之势,大力推动GATT扩容,于1995年1月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与GATT相比,WTO主要增加了对美国极为有利的服务业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形成了与克林顿“全球主义”战略相适应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克林顿以及“全球主义”战略家们坚信,这个体制可以确保美国一方面享受美元霸权带来的巨大红利,一方面有效掌控由此带来的贸易逆差。当年希拉里曾向国会议员们保证“美国人永远无需还债”。这并不是因为美国可以无限制印钞,而是因为这个自由贸易体系可以通过四种机制将经由自由贸易流向世界的美元回流美国,形成让美国获利的“永动机”。
其一,利用美元霸权的信用发行美债。各国(尤其是顺差国)通过购买美债不仅可以有固定收益,而且保持其“财富”的高流动性;
其二,美国在融资、信贷、债券、保险、咨询和法律等服务业和高端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制造(知识产权)等方面具有碾压性优势,这使得美国可以在经济全球化中掠取最丰厚的收益;
其三,通过对美元利率的操控,制造“美元潮汐”收割其他国家的财富——如1997-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四,垄断军工产品市场。
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全世界进一步扩大其安全联盟体系,在制度上确保了美国的军工市场;而美国武器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展现的“跨代”优势更是让美国军火在全球大卖。事实上,这个自由贸易体系确实一度让美国赚得盆满钵满。克林顿政府(1993-2000)成为美国冷战以来唯一财政盈余的政府。
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展开——尤其是中国的迅速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的盈利模式。
首先,资本的全球化使得美元资本源源不断地从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以获取资源的最佳配置;由此导致的制造业(产业链)全球化又使得制成品源源不断地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以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其结果就是,一方面信贷资本以各种“创新”方式加大杠杆以牟取暴利,同时预算赤字的扩张导致了美国债务的激增,从1995年的4.974万亿增加到2008年的10万亿,之后更是飙升至今天的36.6万亿。
尽管“美国人永远无需还债”,但却必须支付利息——今天美国每年1.2万亿的债务利息成为最大的财务支出;另一方面则是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不断扩大。当今全球12.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仅金砖国家就持有近8万亿。其他国家持有的巨额美元储备和美国国债,成为威胁美元信誉的“定时炸弹”。
第二,中国的迅速发展,不断打破美国对高端科技的垄断。本世纪初,美国为首的西方营造了一个环保经济的“政治正确”,企图通过对能源消费的超前要求来规范——其实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巩固自己的发达地位。然而,中国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硬是在新能源领域走出一条新路,奠定了难以撼动的优势。面对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种种封锁,尤其是芯片领域,中国也迅速有了突破,确立了由人工智能+新能源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趋势。
第三,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决维护自己的金融主权,使得美元潮汐难以收割中国。1997-98亚洲金融危机,美国资本疯狂收割亚洲各国,但唯独在刚刚回归中国的香港败下阵来。欧盟统一市场的建立和欧元的发行,也筑起了一道防止美元潮汐的堤坝。(从这个意义上看,特朗普说“欧盟的成立就是要毁灭美国”,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反而需要中国的帮助度过难关。2016成立了亚投行,从根本上强化了中国在美元霸权体系中的自主权,美元潮汐更加难以攻破中国堤坝。
最后,尽管美国和西方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对中国武器禁运,但中国靠自己的力量,不但完成了整个军工体系的现代化(在一些关键领域甚至反超美国),而且一些美国军工的传统市场,如沙特和巴基斯坦,都开始批量购买质高价廉的中国军工产品。而美国由于制造业的空心化和行业垄断,军工体系日益腐败低效,连美国自身的武器需求都难以满足,更遑论满足海外市场。
至此,在一个原本由美国根据自身最佳利益来设计、推动、维护和改进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中,除了美元霸权依在,其余的美国获利机制都难以为继。华尔街成为美国唯一的赚钱机器,在美国经济中畸形独大,而其副作用则是在实体经济日益空心化的同时,美元信用被不断透支,债务失控。
特朗普全球关税战的真正企图是要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新贸易体系
事实上,早在奥巴马第二任期(2012-2016),美国就已经难以承受WTO之重,因而积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及投资伙伴协议”(TTIP),妄图在两个最关键的经济区建立新的经贸秩序,在阻滞中国发展的同时,掌控欧洲经济。这其实是“全球主义”战略在经贸领域的最后努力,但无功而返。拜登政府则仅提出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行政命令,人去政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彻底撕破脸皮,对全世界发起了关税大战。
首先,关税战不能重振美国制造业。即便各国在高关税的压力下缩减制造业,甚至向特朗普所企望的那样自带资金、设备和供应链前往美国投资设厂,当下的美国既没有足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更没有制造业所需要的产业环境。并且,维护美元霸权和制造业回归本身是一个结构性的悖论——这早已是经济学界的一个常识。上世纪70年代美元霸权确立至今,美国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占比持续下降。尽管特朗普(第一任期)和拜登两届总统都力图重振美国制造业,但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占比仍然从2017年的11.2%下降到2024年的9.8%。
其次,关税战不能“让美国重新富有”。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1],2025年美国联邦政府支出较2024财年提高13%,达7.63万亿美元,其中赤字高达38%,为2.9万亿美元。根据4月5日美国参议院通过的2025财年预算计划,如延续特朗普2017年的减税方案,美国2025-2034年间将减税3.8万亿到4.5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今后10年间即便美国经济保持2%的年增长率,联邦政府每个财年也只能保持4.7万亿到5.5万亿美元的收入。
2015财年-2024财年政府支出与美国经济(GDP)。2024年财年,美国政府总共开支为6.75万亿美元,GDP为28.83万亿美元。数据最后更新时间为2024年9月FiscalData
如果按照特朗普的财政计划,美国政府每年必须征收高达3.2万亿到4万亿美元的关税,否则难以填平年均35%甚至更高的预算赤字。然而,2024年美国关税收入仅为829亿美元。即便按照特朗普公布的“对等关税”,要将关税收入提高30到40倍也是难以想象的。高关税连美国预算赤字的窟窿都补不上,更遑论“让美国重新富有”。
最后,还有一个源自特朗普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的报告——“重塑全球贸易体系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的所谓“海湖庄园协议”。
按照米兰的报告,特朗普全球关税战将使世界——尤其是中国——面临一场经济大衰退的巨大压力,因此不得不接受美国超长期的百年国债,同时降低美债利息,大幅贬值美元,同时各制造业大国纷纷来美国投资建厂,甚至直接给美国财政部“写支票”。然而,且不说米兰报告展现的傲慢、偏执、无知与一厢情愿,倘若关税战真的导致了一场经济大衰退,美国经济以及特朗普的政治生命将首当其冲。
特朗普疯狂,但绝不愚蠢。通过高关税重振美国制造业、“让美国重新富有”之类的口号式说辞,只不过是特朗普用来迎合民粹、为其政策获取合法性的宣传而已。特朗普发动全球关税战的真正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当今世界的贸易体系和规则。因为在特朗普及其追随者看来,二战以来由美国主导建立起来的自由贸易体系已经从利好美国演变为损害美国,自由国际主义的“全球主义”战略成为了导致美国“衰退”的关键因素。
因此,特朗普向全世界发起关税战就是要避开基于多边机制之上的贸易体系,逼迫各国和美国做一对一的双边谈判。特朗普毫不掩饰地宣称高关税政策只是其“厉害手段”,目的是迫使各国与美国达成对美有利的双边贸易协议,以此重塑一个“按美国的条件并对美国有利”(in America’s term and in America’s favor)的全球贸易体系,从而“使美国再次强大”。
显然,特朗普的终极目标是逼中国就范。在全球33万亿美元的贸易中,中美两国各占18.5%和16.4%、其余欧洲、东亚、东南亚和北美占55%。目前,印度和越南等国已经向美妥协,日韩也露出妥协倾向。在特朗普看来,只要能和以上这些地区的各国达成双边贸易协议,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对中国树立贸易壁垒,逼迫中国就范。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遭美施压限制对华接触?英财相:蠢死了
2025-04-19 10:01 不列颠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2025-04-19 08:56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2025-04-19 08:41 乌克兰之殇 -
中国船东协会发声
2025-04-19 07:32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2025-04-18 23:27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印尼让步了
2025-04-18 23:17 -
美宣布最终措施,中方表态
2025-04-18 22:59 中美关系 -
克宫:协议已失效,普京未下令
2025-04-18 22:07 乌克兰之殇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2025-04-18 22:01 大公司 -
坐不住了?特朗普称“1个月内会与中国达成协议”
2025-04-18 21:53 中美关系 -
-
美国务院称中国卫星公司支持也门胡塞武装,中方驳斥
2025-04-18 20:46 中美关系 -
龚正会见黄仁勋
2025-04-18 20:10 -
“正事不干杂事一堆,特朗普让美国科研机构‘彻底崩溃’”
2025-04-18 19:39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2025-04-18 19:0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再没进展,我们就撤”
2025-04-18 18:10 乌克兰之殇 -
中柬联合声明:将扩大本币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2025-04-18 17:34 -
又一位科学家回国!曾供职美顶尖能源实验室
2025-04-18 16:29 -
日媒担心:熬过“失去的30年”,日本或又开启“跌落的50年”
2025-04-18 16:09 日本 -
美国将对停靠美港口的中国船只额外收费,中方:损人害己
2025-04-18 15:56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181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09“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42“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95“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21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
印尼让步了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
西藏日喀则市原副市长张云宝被查,长期在水利系统工作
-
轮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滚进服务区致人死亡,重庆警方通报
-
中国在智利合建天文台项目,美国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钱了
-
“再没进展,我们就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