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家披露“解放军露宿街头”照片拍摄始末
关键字: 解放军这是一张拍摄于上海战役时期的珍贵历史照片。画面中的解放军战士,和衣而眠,露宿于街头,充分体现了解放军严格的军纪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宝贵品质。
照片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震动,有人将其称之为解放军送给上海市民的“见面礼”,还有不少国外媒体在刊登这张照片时,将其称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举”,并以此断言“国民党再也回不来了”。
然而,这张照片究竟拍摄于上海战役中的具体何时何地,镜头中的解放军又是哪支部队?这些问题多年来却一直没有定论,流传着多个不同的版本。
日前,文汇报记者辗转联系到当年照片的摄影师,华中野战军新华社前线分社摄影组组长、华东军区政治部摄影美术科科长陆仁生的后代,从他们手里获得了陆仁生去世前不久写下的一封此前从未公开过的亲笔信,里面详细记载了“解放军露宿街头”这张照片的拍摄始末。
乡村照相馆走出的战地记者
1939年10月,常熟市新开了一间“白雪照相馆”。
这很快引起了当地“江南抗日义勇军”组织的注意,经过数月监视,确认这间照相馆虽然给日本人拍过照,但照相馆老板并不是汉奸。
白雪照相馆的合伙人之一,便是我的父亲陆仁生,昆山巴城人,那年才20岁,却已经是个有七年照相经验的“老师傅”。第二年初夏,父亲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江抗”,参加抗日工作。
父亲生前非常低调,很少主动提起自己后来拍战地照片的事。一直到文革时期,家里来人调查父亲,他有时候回到家会说“今天又有人来找我了”,我们围着他让他把这段往事一讲,大家才知道原来父亲是个大英雄。
当时抗日战争刚结束,父亲调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前线记者。1947年1月,他出任华中野战军新华社前线分社摄影组组长、华东军区政治部摄影美术科科长。跟随陈毅粟裕转战南北,拍下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画面。那张著名的淮海战役总前委五人合照就是我父亲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战役打响后,他跟随部队进入上海,一路走一路拍。
露宿街头的胜利之师
解放军攻打上海时,人人都对丹阳整训时总前委制定的《入城守则》熟稔于心,一不能使用重武器,二绝对不入民宅。我父亲在宣传部门,对此更是十分了解,因此他一直想找机会拍下上海解放战役中有关的场面。
巧合的是,参与战斗的20军59师的副师长戴克林是父亲在“江抗”时期的老战友,很是要好。且59师是孟良崮战役的主攻师,我父亲在孟良崮战役期间也随军拍摄了大量照片。5月27日早晨,戴克林上街检查《入城守则》执行情况时,父亲跟随戴克林一同前往。
当他们走到战士们休息的地方,看到在梅雨绵绵的街旁路边,解放军战士头戴军帽、衣不解带,齐刷刷地躺在阴冷潮湿的水泥地上,步枪靠墙倚放着,有的机枪手睡着了紧紧把武器抱在怀里。
解放军露宿街头也有队形的,不是横七竖八乱作一团,而是横向侧卧,就这样从这边路旁的人行道上一直延伸到那边去……
时任20军60师178团一营机炮连文化教员的冯炳兴回忆说:“那个时候南京路很窄,我们一个团的两千多名战士,就这么分两排,从浙江路路口一直睡到西藏路路口,你想想,500多米,该有多壮观!”
看到了战士们在街头一个挨着一个,和衣而卧的情景,父亲当时就立即举起相机,把这一攻城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观拍了下来。
第二天上午,父亲将这张照片交给前指首长,首长看到这张照片爱不释手,立即将照片交给了军政治部。
照片经严格审查后,由新华社公开发表,顿时在国内外引起强烈震动,多家媒体转载刊登。
陆仁生亲笔信首次披露
《露宿街头》原版照片现珍藏于军事博物馆。关于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军博与南京军区曾先后多次派人拜访父亲。
父亲是1980年春天过世的。1979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眼睛也看不见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提笔摸索着写下一份材料,详细叙述了自己拍“解放军露宿街头”这张照片的始末。
为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我们决定通过文汇网公开父亲当年手写的材料——
“……我当时被派到20军某师,在5月26日清晨随部队从浦东渡过黄浦江进入南市区(注:今黄浦区),当时战士们遵守入城纪律非常突出,在人行道上休息时秩序很好,饭菜开水都由连队炊事员送来,不进民房,围观的群众倍加赞扬。当天下午,部队挺进南京东路苏州河以南一带,准备接受作战命令。27日天刚亮,我得知进入市区的部队第一夜就露宿在人行道上,我就不顾一夜未睡的疲劳,很快地来到现场,唯恐失去这个大好机会。当看到现场情况,心情十分激动,为了解放上海,战士们英勇杀敌,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对上海群众如同对父母兄弟一样关心,不打扰他们。我在南京路西藏路以西地区战士比较集中的地方拍摄了这张照片。当时苏州河以北交战的枪声清晰可闻。上海解放已有30年了,每当想起这段经历,我启发很大……”
因为这份珍贵的亲笔信,可以确定这张照片拍摄于1949年5月27日清晨,照片中的解放军就是20军59师的战士。但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全体解放军共有的优良传统,所以这也是我军集体的荣誉。
口述:陆晓格(陆仁生之子)
整理:周辰
标签 解放军- 原标题:独家披露“解放军露宿街头”照片拍摄始末
- 责任编辑:何书睿
- 最后更新: 2019-05-23 10:59:51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种,那何不一起谈谈欧罗巴人种和日耳曼人种?
2019-05-08 08:23 70年对话5000年 -
青春的颜色,叫奋斗!
2019-05-03 11:54 新时代之声 -
西藏考古大发现:发现青藏高原首个史前人类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宾发现新的古人类物种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华日军细菌战又添新罪证!
2019-03-25 19:19 -
选举产生官员是反民主的,在过去两千多年里曾是妇孺皆知的常识
2019-03-25 17:38 观学院 -
“今天,向40年前那场战争中的英雄和烈士们敬礼!”
2019-02-17 22:47 -
长城城砖被撬坏60余延长米,谁干的!
2019-02-05 20:23 考古 -
在中国,不管官多大学问多好,都不该忘记自己来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新时代之声 -
尘封百年,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设计图在英国重见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三大战役”
2018-12-09 12:14 观学院 -
即使在最穷的中国面前,英国人也摔了跤,美国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新时代之声 -
唐代公主谁也没见过,怎么知道复原得准不准确?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讲改革开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
2018-11-21 08:18 新时代之声 -
当年我们羡慕别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们造给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新时代之声 -
疑似抗日英烈头颅现身日军老照片 日军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爱因斯坦亲笔信3.2万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预言德国未来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发现几十具“木乃猫”,真·喵星人占领评论区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国,我们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新时代之声 -
当年中国没钱,但有胆子“杀出一条血路”
2018-10-30 07:28 新时代之声
相关推荐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论 109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评论 120“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评论 304“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105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评论 172最新闻 Hot
-
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
“拉群门”后,“万斯等人建议将他扫地出门”
-
特朗普:普京的话让我很生气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
“我不在乎涨价,这样他们就会买美国车了”
-
“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
“牢记二战日军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长又被喷了
-
上个任期自己签的协议,特朗普可能也不认了
-
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
美防长秘密文件曝光,又冲中国来
-
“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
离大谱!美防长“迷惑行为”再+1
-
“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麦忍无可忍,“怎么说话呢!”
-
尹锡悦“最后一搏”?文在寅遭检方传唤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