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共同富裕
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什么是共同富裕?靠什么来实现共同富裕?如何理解并评估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观察者网邀请各界专家学者,一道讨论探索。
-
社会主义怎么管资本、国进还是国退,有几个误区需厘清
国家必须在初次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在媒体上讲的“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实际上是把市场和国家对立起来了。
-
走标本兼治之路:从消除贫困到共同富裕
我有一个体会,中国凡是做得特别好的那些村庄都有一个特征,就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这个好的带头人,基本上就是村里面的党支部书记。那么,什么是好的带头人呢?两个特点,对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内,是一个有情怀、公平公正,有意愿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的人。
-
走向共同富裕,要突破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挑战
应该怎么把握贫富差距的度?缩小到什么程度社会才可以接受?这个分寸很难拿捏。我觉得,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充分发展起来之前,结果公平一定是在底线上实现的结果公平,即底线公平,目的是防止两极分化。
-
中国要有高效的市场,就需要有效助力市场的政府
中国要有高效的市场,就要有有效助力市场发展的政府。只有有了配套的机制,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可以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平等,也会让富裕成为中国可以实现的一件事。
-
中共如何避免“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中共怎样持续保持先进性,是非常重要和现实的问题,也是真正为民族为国家负责任的关键命题。我们今天之所以一再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因为如果仅靠党员数量,还不足以证明中共今天的正当性和今后的先进性。
-
我们都是从极端平均主义时期过来的,共同富裕不是要回去
我相信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也好,守望相助也好,特别到出现困难、国难的时候,大家一定是出手帮助的。这就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国家和一个没有文化底蕴国家的差别,其它国家可能做不到,我们可以做到。
-
避免陷入“福利国家”陷阱?我们发展的是“民生国家”
在美国的福利政策视角下,帮助贫困家庭总体上是一种救助政策,包括发放补贴、收入补助、现金津贴、医疗补助,以及临时救助等。而中国的扶贫政策主要是一种发展支持政策,长期以来,中国扶贫强调不但要提供“输血”机制,更要提高贫困人口自身“造血”能力。
-
从数据看共同富裕,财富怎么分合适
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讲什么是资本?每人每年省的那1万块钱,你说这是不是资本?这个资本有过去咱们说的那种资本罪恶吗?就是省吃俭用累计起来的钱嘛。有资本才能投入为经济未来发展提供动力,这些是好的,也是必须的。
-
“共同富裕”将让中国人“更加富裕”
乔治·索罗斯等人和其在中国内部的支持者批评共同富裕政策,他们认为这种政策“在经济上具有破坏性”,这种言论已经被现实狠狠打脸。现实是“共同富裕”政策有惊人的创新性和卓有成效的实践性,不仅印证了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论断,而且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一枝独秀的有力支撑。
-
共同富裕不只看钱,也该包括“家庭时间”
如何畅通居民向上流动的通道,实际上是社会性流动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有何作用。社会性流动不仅能够为拉动就业和提高生产率带来正向激励,同时也是提升生育意愿和生育率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人口和劳动力迁移主要表现为横向流动,纵向流动通道并未充分展开。
-
中国制度成功是西方最害怕的
中国模式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形成一种有利于绝大多数人民的平衡,这与美国资本力量独大,左右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最富的100个人是不可能左右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策的,而美国最富的50个人可以左右白宫的决策了。
-
让索罗斯来治理中国?这种人留给他们自己好了
中国此刻在证明,我们正在集结政治意愿和权力来重新平衡局势,包括经济不平等,还有环境恶化,同时还在打击腐败,使得我们能拥有一个更平等的社会,把好东西分配得更均衡,而不是一个资本决定一切的社会。
-
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共享繁荣
躺平话题受到热议,是一个糟糕信号。这提醒我们,弱化起点的不同对下一代收入的影响很要紧。一个起点低的人要能看到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和竞争是可以成功的。我们需要调整的是因制度造成的收入差距,而不是个人禀赋造成的收入差距。
-
共同富裕不是搞“福利国家”,讲求劳动伦理
共同富裕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是劳动创造幸福,国家社会要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没有后顾之忧的生活保障,让人们自己为了美好生活而奋斗。共同富裕绝对不是等靠要,要避免福利国家的陷阱。对应到分配制度,最重要的是初次分配,因为社会主义有劳动伦理,二次分配、三次分配起辅助作用。
-
共同富裕要优先考虑房产税和遗产税,这是真正干实事
我认为在这次共同富裕讨论中,扎扎实实研究怎么把房产税、财产税、赠与税等税种建立起来,如何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这是真正干实事,是力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用不着又从大同世界和空想社会主义论起,在内涵外延和伦理道德方面争论不休。
-
不让后富者掉队,走向共同富裕是时代的要求
目前我国个税只占总税收的6.89%左右,没有办法作为一个有力杠杆调节贫富差距。相对来讲,在很多发达国家,情况基本是倒过来的,个税占税收的大头。如果个人所得税能够在国家财政当中占比达到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国家手头的杠杆就比较大,也就很容易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
-
-
资讯 Information more
-
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增长2万元
-
刘世锦:到2035年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要上三个大台阶
-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台”
-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劫富济贫
-
共同富裕可否躺平?国家发改委: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
-
“美国得服一剂‘中药’”
-
“中国能让违法商界巨头承担责任,美国行吗”
(观察者网讯)中国推动的“共同富裕”战略,再一次让外媒意识到了“中美差距”。当地时间12月19日,英国《金融[全文]
-
国家发改委:沪苏浙8区市结对帮扶皖北8市
-
韩文秀:现在即使把所有国民收入平均分配,也达不到共同富裕
-
人社部:受“学而优则仕”观念影响,技能人才认可度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