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科技创新……习近平一直在思考哪些问题?
关键字: 习近平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文/观察者-正经君】
最近,观察者网-正经君在翻阅近期出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各种论述摘编以及新上线的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提到“我一直在思考(想)”,议题涉及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科技创新、全球治理等多个方面。
正经君经过查询,搜集整理了以下9个习近平谈及“一直在思考”的场合,分享给广大读者,一起思考。
从严治党
2013年6月22日至25日,按照中央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在政治局开展的精神,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会议共安排6个半天时间,完成3项议程:听取中央八项规定贯彻执行情况和对政治局加强作风建设征求意见情况的汇报,政治局的同志发言、对照检查自己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情况,讨论研究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和制度。
习近平在会上说“我一直在想,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是改革的重大举措。全面深化改革,这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改进工作作风方面的举措和制度建设,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涉及经济、文化、社会、党的建设方面一些重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2013年6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
习近平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我们推出的很多改革和要求,都是用来限制和规范权力、防范特权的,这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涉及严肃财经纪律、厉行勤俭节约、限制公款消费、反对浪费等方面的,这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涉及宣传报道等方面的,这就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容!涉及规范警卫、交通管理、社会面管理的,这就是社会体制改革的内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并做出制度规定,当然是党内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而且,我们这次采取的很多改革措施力度很大,是大家议论了很多年都没有实施的。”
十八大以来,在很多很多领域“做成了一些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
在党的建设领域,习近平思考了很多问题。
就在这里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的三天后,6月28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在会上提到“事实一再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我一直在想,如果哪天在我们眼前发生‘颜色革命’那样的复杂局面,我们的干部是不是都能毅然决然站出来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我相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能够做到的。”
无独有偶,在同年8月19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说出了类似的想法: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但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
当年苏联共产党被解散时,两千多万党员竟无一人是男儿,根源就在于失魂落魄,名为共产党员但却不再信仰共产主义。习近平总书记讲,“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因此,“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2014年12月,在江苏考察时,习近平将“从严治党”首次提升到了“全面从严”的高度,“四个全面”格局由此形成。
当年12月14日,在听取了江苏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后,习近平指出“最近,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想到了五个方面,就是管理要全面、标准要严格、环节要衔接、措施要配套、责任要分明。管理要全面,就是从一进入干部队伍的年轻同志到离退休干部要全覆盖,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和身处关键岗位、掌握大量公共资源的干部。标准要严格,就是要以党章规定的干部条件为依据,突出干部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不能把干部管理标准降低到不违纪违法就行的低水平上。环节要衔接,就是要把日常管理和关键时刻管理贯通起来,把上级管理、班子管理、自身管理结合起来,把行为管理和思想管理、工作圈管理和社交圈管理统一起来,做到干部随管理成长、管理伴干部一生。措施要配套,就是要综合运用教育引导、制度约束、考核评价、监督检查等手段,普遍对象采取普遍措施,重点对象采取特殊措施,日常管理采取常规措施,关键时刻采取关键措施,多做规范言行、防微杜渐、纠偏纠错的工作,多做扯扯袖子、提提领子的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干部犯错误、犯重复性错误、犯大错误。责任要分明,就是要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把对每个干部管理的主体责任、直接责任、配合责任划分清楚,该谁负责就由谁负责,该谁负主要责任就由谁负主要责任,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追究哪个环节管理主体的责任。”
从严治军
除了从严治党,在治军的议题上,习近平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在2013年12月27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习近平语重心长说了这样一番话:
“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这句话是邓小平同志说的。耐人寻味啊!什么叫“军队的样子”?什么叫我们这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样子?这个问题不简单。很多人是清楚的,但也有很多人是不清楚的,或者说思想上清楚但行动上不坚决。邓小平同志这句话,我早就知道,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军队的样子”不只是面子,而是面子里子都要有样子。面子是里子的外化。内功没练好,面子再好也是绣花枕头一包草。总结我军历史和现实需要,我想,“军队的样子”就是要坚决听党指挥,要能打仗、打胜仗,要保持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三条决定着军队发展方向。建军治军抓住这三条,就抓住了要害,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这就像一个人一样,要有灵魂、有本事、有品德,这样才能行得正、走得远。
正经君注意到,那句广为流传的“痛彻肺腑”也出自同一次会议。
“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会上,习近平言及中国落后挨打的辛酸历史,并清醒地判断当下大势,“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快推进军队改革,谋求军事优势地位的国际竞争加剧。在这场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中,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印制的侵略中国、朝鲜宣传画,内收黄海海战、平壤战役等图画
科技创新
而在习近平看来,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谈到了自己一直来的疑问。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从明末清初开始,我国科技渐渐落伍了”。
习近平援引学者研究指出,“康熙曾经对西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请了西方传教士给他讲西学,内容包括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动物学、解剖学、音乐,甚至包括哲学,光听讲解天文学的书就有100多本。是什么时候呢?学了多长时间呢?早期大概是1670年至1682年间,曾经连续两年零5个月不间断学习西学。”
在习近平看来,虽然清康熙帝学西方科技的“时间不谓不早,学的不谓不多”,“但问题是当时虽然有人对西学感兴趣,也学了不少,却并没有让这些知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大多是坐而论道、禁中清谈。”
习近平引用了康熙年间中国水平空前的地图绘制技术案例来说明问题:“1708年,清朝政府组织传教士们绘制中国地图,后用10年时间绘制了科学水平空前的《皇舆全览图》,走在了世界前列。”
《康熙皇舆全览图》于1718年初步完成,历经西方传教士和中国学者10年时间精诚合作、实地测绘。这是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在中国地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自清朝中叶至中华民国初年,国内外出版的各种中国地图基本上都渊源于此图。
该地图为默克尔赠习近平的1735年绘制的中国地图
当年3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夫妇私人宴请访德的习近平夫妇时,将一幅中国清朝的地图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习近平,即1735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按时间先后估计,这幅地图应以后来传入欧洲的《康熙皇舆全览图》为蓝本。
尽管中国地图测绘技术在康熙年间已然先进,习近平也指出,“但是这样一个重要成果长期被作为密件收藏内府,社会上根本看不见,没有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反倒是参加测绘的西方传教士把资料带回了西方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地理的了解要超过中国人。”
由此,习近平得出他对这个历史问题思考的结论。习近平说,“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甚至当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标签 习近平访欧-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梁福龙
-
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2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06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11“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44“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96最新闻 Hot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
印尼让步了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
西藏日喀则市原副市长张云宝被查,长期在水利系统工作
-
轮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滚进服务区致人死亡,重庆警方通报
-
中国在智利合建天文台项目,美国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钱了
-
“再没进展,我们就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