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天伟:首飞失利,欧洲民营火箭这张入场券不好拿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高天伟】
当地时间3月30日,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伊萨尔航天(Isar Aerospace),在挪威北部安多亚(Andøya)发射场实施了自研光谱号(Spectrum)运载火箭首次飞行试验。这是欧洲第一次在境内开展入轨发射(苏联/俄罗斯除外),也是欧洲新兴民营火箭公司头一回尝试这类任务。但很遗憾,火箭在起飞后仅十几秒即告姿态失控,随后发动机关闭,箭体坠落,任务失利。
光谱号火箭起飞、失控和坠落的画面。本次发射没有搭载任何卫星,火箭爆炸也没有波及发射台,倒是避免了更大损失。
伊萨尔发布的情况说明,开头便是What a success! (多成功啊!)这就有点让人难绷。火箭没搞定,“赢学”倒信手拈来。
先前,美国和中国的民营初创企业已经分别于2008年和2019年实现了发射卫星的梦想。现在欧洲选手终于出场,而光谱号甚至先于我国产品,在实际飞行中检验了可复用火箭流行的一级九台发动机并联设计。此前一度有猜测,光谱号试飞是否意味着欧洲有可能先于我国掌握火箭复用技术?欧洲新兴企业未来会不会改变全球商业航天市场格局?现在看来,颇有些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味道。
光谱号火箭
光谱号是小型运载火箭,全长28米,直径2米,可以将1吨载荷送入地球轨道。这一运力指标在全球新兴民营火箭中处于中下水平,不仅与SpaceX、蓝色起源等美国巨头存在天壤之别,也无法与我国蓝箭航天、天兵科技、东方空间、中科宇航等公司运力超过1.5吨的成熟产品相提并论。
不过,光谱号有两个独具特色的设计:
第一,火箭采用了液氧丙烷燃料组合。丙烷是日常生活常见的液化石油气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火箭燃料的性能与当前全球主流的甲烷和煤油相当,但具有凝固点低于液氧沸点的优点,因此液态丙烷和液氧之间可以不做隔热,从而减轻火箭贮箱结构重量。不过,丙烷燃料也存在泄漏后不易扩散、易引发爆炸的缺点。液氧丙烷燃料组合的实用性还有待实践观察。
今年2月进行地面点火测试的光谱号。
丙烷还有一个优点:可由生物燃料工艺大规模制取。生物燃料的碳元素主要取自当代大气,燃烧后几乎不会增加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因此生物丙烷比取自化石燃料的煤油和甲烷更加环保(出于气体纯度和制造成本的考虑,航天几乎不使用生物沼气甲烷)。不过,航天活动对大气的影响本来就微乎其微。即便是星舰那样的巨型火箭,单次任务制造火箭和燃烧燃料所产生的碳排放,也就相当于一座加油站一年所售燃油。因此,环保概念更多是欧洲人的噱头(现在他们自己也不太提了)。
第二,光谱火箭采用了在一级上并联安装九台发动机的设计。多机并联(5台以上)是目前唯一实用的火箭回收技术——垂直回收的必要设计,而我国尚未开展过多机并联飞行测试,甚至没有进行过完整的地面点火试验。光谱号的首飞,使得欧洲“好像在相关技术上领跑了一回”。
九机并联的光谱号火箭。
火箭返回着陆时,绝大多数燃料已经消耗,箭体重量可能只有出发时的10%左右,而精准的着陆,又要求发动机推力不能超出箭体重量太多,因此在箭体内并联安装多台发动机就成为火箭设计师的理想选择:起飞时多台发动机一起工作,可以产生较大推力;着陆时,仅点燃中间的单台发动机,尽量减小推力以便于控制。图为美国猎鹰火箭着陆。
那么,欧洲真有可能先于我国,掌握火箭复用技术?
现在看来,可能性不太大。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史岱君 
-
事关芯片!我国成功开发这一新技术
2025-03-28 10:51 科技前沿 -
AI与国运:AI发展到了向西还是向东的节点
2025-03-27 21:34 人工智能 -
梁文锋,首登全球富豪榜
2025-03-27 14:33 科技前沿 -
兆瓦超充,如何让“油电同速”梦想成真?
2025-03-27 14:11 心智观察所 -
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025-03-27 11:26 科技前沿 -
全球首款,正式亮相!-20°C至55°C环境下稳定运行
2025-03-27 09:47 科技前沿 -
AGI即将到来?谢耘: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还有局限
2025-03-26 22:19 心智观察所 -
AI将引发失业?钟义信:智慧无法被机器制造
2025-03-26 22:05 -
项立刚: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不能被美国带到沟里去
2025-03-26 21:52 -
华为成毫无争议的“一哥”,怎么看商用存储的中国式逆袭?
2025-03-26 13:13 心智观察所 -
全球首款,研发成功!
2025-03-25 20:56 科技前沿 -
仅重1.7克!我国科研团队成功开发
2025-03-25 10:50 科技前沿 -
独家对话 | flowith郭梓溢:AI Agent杀手级应用将在2025年出现
2025-03-25 08:27 心智观察所 -
百度少女“开盒”事件,背后的水比你想的要深
2025-03-24 14:18 心智观察所 -
从联通年报读懂运营商转型的阵痛与未来
2025-03-24 10:37 心智观察所 -
库克现身北京
2025-03-22 21:49 -
中国空间站生命体+1!
2025-03-22 17:21 航空航天 -
又一大国重器,来了!
2025-03-22 14:54 科技前沿 -
上海交大发布蛋白质设计模型“Venus”,用AI训练“六边形战士”
2025-03-22 14:22 -
全球首例!我国成功帮助渐冻症失语患者重建交流能力
2025-03-22 13:59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评论 61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论 186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评论 129“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评论 320“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104最新闻 Hot
-
“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
丘成桐:中国已准备好培养自己的顶尖数学家
-
“俄美已开始讨论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长:还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脸
-
“普京主义在美国获胜了”
-
美防长又来:美国需要日本以“遏制”中国
-
出钱换首访?“特朗普拟5月中旬出访沙特”
-
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
“拉群门”后,“万斯等人建议将他扫地出门”
-
特朗普:普京的话让我很生气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
“我不在乎涨价,这样他们就会买美国车了”
-
“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
“牢记二战日军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长又被喷了
-
上个任期自己签的协议,特朗普可能也不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