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德胜:中国如何抵御输入性通胀?
最后更新: 2021-03-11 14:54:25美国国内对于较高通胀是否快速到来意见不一。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内的一众官员频频喊话:对通胀不必过分担心,美债收益率的飙升也是暂时的,它更多反映了经济前景的改善。根据美联储的最新预测,美国通胀上升将是缓慢的,2021年美国核心通胀率将上升到1.8%,2022年升至1.9%,到2023年升至2%。
但市场另有解读,他们对美联储官员的表态更多看成是对市场的安抚。比如,高盛经济学家预计,2021年美国将出现经济重启的繁荣,失业率将回到4.5%左右。在基本情景下,美国核心通胀率将在2021年4月份达到2.4%的峰值。如果需求超预期释放,今年年底的核心通胀也将达到2.36%。
尽管两派意见对美国通胀可能的幅度和进程有分歧,但认为美国通胀上升这一点是一致的。实际上,2月美国核心通胀率达到1.4%,已经连续8个月持续上升。
还有一点是肯定的,从美联储官员的反复表态看,哪怕美国通胀率在今年突破2%,美国宽松的货币刺激政策也不会转向。他们为了保证美国经济完全复苏、充分就业将不遗余力。
多印的钱,都去了哪里
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多次祭出量化宽松的法宝,加之去年美联储史无前例的无限量化宽松,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经由2007年底的1万亿美元扩张到2020年末的7.35万亿美元,直到目前美联储仍维持每月增加购债计划。美元基础货币发行扩张了6倍以上。但是美国多年来维持了低通胀,即使现在人们开始担心通胀上升,其水平也是温和的,最高的预测也不过2.4%。
弗里德曼定律在美国失效了。那么美联储多印的那么多钱,都去了哪里?
货币主义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这需要从美国经济的特点找原因。弗里德曼的货币和通胀理论在传统经济条件下是管用的,但对于虚拟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经济来说,确实有些不适宜了。美国经济高度金融化,股市在美国经济中的影响大大超过实体经济,随着美联储大举持续扩张流动性,即便在经济遭受重创的情况下,去年美国股市仍然上演了空前的大牛市。股市成为承载货币超发的一个巨量的蓄水池。
美国经济在疫情下风雨飘摇,而股市却牛气冲天,原因就是美联储大肆放水在支撑。源源不断的流动性被注入股市,维持了股市不断攀升的动能。美国股市已经和实体经济基本面高度脱节。2020年2月9日,美国股市总市值达到41.8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20年末GDP(20.8万亿美元)的2倍(全球股市总市值与全球GDP比值约为100%)。可以看出,美联储大量增发的货币很大部分流向了股市。股市的上涨吸纳了大批流动性,资金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流转,这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货币增发对物价上涨的压力。
股市的上涨,也增加了美国居民的财富。在美国家庭净资产增加的3.8万亿美元中(2020年第三季度),2.8 万亿美元来自于持有的股票增值。自2020年3月到2020年末,美国亿万富翁人数增加了46人,亿万富翁们拥有的总财富增加了1.1万亿美元。这些财富增加几乎全部来源于股市的财富效应。
第二个蓄水池是房地产。自去年3月以来,美国房地产价格经历了一波大涨。2021年3月美国房价指数达到313,比2020年1月上扬了33个点,而且房价上升在去年下半年后呈加速趋势。这远远高出以往年份的平均涨幅,其支撑因素也与美联储大举货币扩张有关。房地产价格上升是吸纳货币增发的又一大资产类别。
股市、房地产价格都不反映在通胀指数中。因此通胀作为衡量价格水平的经济指数,其范围确实是太狭义了。如果把“通胀”理解为包括商品和各类资产的价格上涨,那么弗里德曼关于货币与通胀的断言仍然是成立的。
美国的良方,别国的陷阱
美国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低通胀,更根本的原因还是受益于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特殊地位及全球化的红利。美元作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全球通用货币,可以在全球购买商品,美国增发货币造成的通胀效应并不单单由本国承担,而是通过全球贸易和美元的输出由别国分担。这使得美联储增加货币发行,并不必然引发本国的通货膨胀。
美国经济与全球紧密连接,发行的美元向世界流动和输出。任何拿美国国内的MI、M2、货币乘数等货币理论概念来考察美国通胀,并与中国进行比较的分析,都陷入了幼稚的逻辑和理论误区。这样的一国经济分析框架根本不适宜于美国这种高度开放、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特殊经济体。如果美元不是世界通用货币,如果美国发行的美元仅仅在美国流通,美国如此肆无忌惮的发钞,其通货膨胀水平早就成为脱缰的野马了。
美国在上世纪70-80年代也经历过高通胀。在长达10余年的“滞涨年代”,美国最高通胀率一度达到13.55%。而滞涨的起点正是1971年美国终止美元兑换黄金,美元成为信用货币。失去了“金本位”的约束,美元发行变得任性,美元的超发导致快速贬值,美国也由此迎来通胀第一波高峰。直到80年代初,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以“无情”、“铁腕”的货币紧缩政策,才终于把通胀压住。
泰晤士报网站截图
美国后来长期能够保持低通胀,得益于全球化的好处。美国是消费型社会,基本生活用品和消费品几乎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自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大量进口来自中国的廉价产品,中国制造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巨大的“消费者剩余”,也大大减轻了美国通胀的压力。举例来说,疫情爆发后,美国自其主要贸易伙伴进口的制成品价格明显攀升,涨幅在1.6%-9.3%之间,而自中国进口的商品价格仅上涨0.7%(同时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7.7%)。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远方 
-
中美半导体产业技术和贸易限制工作组成立
2021-03-11 14:42 -
2021两会|陈康平: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标准建立
2021-03-11 13:28 2021两会 -
“最具挑战的一年”,国泰航空去年亏损超200亿港元
2021-03-10 17:14 上市公司 -
唐山一级红色预警,铁矿石暴跌10%
2021-03-10 11:07 金融圈 -
定价10万!TCL新款旗舰电视抢跑Mini LED技术
2021-03-10 09:45 上市公司 -
电信运营商回A第一枪,中国电信拟申请上交所主板上市
2021-03-09 17:30 上市公司 -
美图“吃螃蟹”:买4000万美元比特币、以太币
2021-03-08 22:58 疯狂比特币 -
商务部长:中国政府已经核准RCEP
2021-03-08 18:22 2021两会 -
“从负债100万元到存款300万元,我是通过理财做到了”
2021-03-08 08:49 -
受海外债市暴跌影响,中国2月外汇储备下降57亿美元
2021-03-07 14:04 中国经济 -
李小加:建议创建“滴灌通”,将全球过剩流动性引入中国中小企业
2021-03-05 22:59 2021两会 -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3日起施行
2021-03-05 18:08 -
去年超额完成城镇就业1186万人,今年1100万为何“压力很大”?
2021-03-05 18:04 宏观经济 -
2021两会 | 中化宁高宁:保障粮食安全、打赢种业翻身仗
2021-03-05 16:28 2021两会 -
2021两会 | 新希望刘永好:猪芯片是当前猪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1-03-05 15:37 2021两会 -
曲线入职米哈游被判赔百万,两名腾讯前员工违反竞业协议遭起诉
2021-03-05 10:59 大公司 -
周延礼:建议推动衍生产品统一立法
2021-03-05 10:15 -
美专利巨头故意妨碍小米起诉,武汉中院发首个跨国禁诉令
2021-03-04 22:04 上市公司 -
上海将建设世界级“东方芯港”
2021-03-03 18:40 上市公司 -
中兴通讯确认:已成立智能汽车电子产品线
2021-03-03 17:50 上市公司
相关推荐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79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79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2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39“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47最新闻 Hot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