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进步是否必然导致失业?听听诺奖得主怎么说
-
周毅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
【导读】 “我们可能有理由担心,新技术将扩大不平等,并可能延续美国劳动者工资增长乏力的趋势……但是,认为新技术只会给劳动者带来失业和困苦也是错误的。凯恩斯的预测之所以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都没有得到证实,就是因为新技术也创造了新的任务、职业和活动,人类自身也因此得到了发展。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工资没有增长、就业增长缓慢以及不平等加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经济似乎未能创造出足够多的新任务、新职业和新活动。 ”
科技进步是否必然导致失业?对这个问题,今年的诺奖得主“有话讲”。
据诺贝尔奖网站消息,当地时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达龙·阿西莫格鲁、西蒙·约翰逊和詹姆斯·A·罗宾逊,以表彰他们“对不同制度下国家间繁荣差异的研究”。奖金金额为1100万瑞典克朗,由获奖者平分。
获奖者之一的阿西莫格鲁,他是MIT经济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在阿西莫格鲁与戴维·莱布森、约翰·A.李斯特等人合著的《宏观经济学》(第三版)中,经济学家们讨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科技进步是否必然导致失业?
从19世纪的“卢德分子暴动”到今天的自动化的挑战,经济学家们进行了一次探讨:如何在技术革新与就业稳定之间找到平衡。
卢德分子和机器人
科技是否会导致失业?在A国的一家飞利浦电器工厂,数百名员工在一条生产电动剃须刀的装配线上工作。与此同时,在B国,同样的剃须刀则由128只机器手臂组装而成。借助观测摄像头以及计算机校准的液压系统,这些机器人不知疲倦地开展工作。机器人充斥的工厂提升了技术,或可降低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而纵观历史,劳动者也一直在抱怨技术创新减少了就业。
最著名的一次事件发生在1811年,当时一群群的英国纺织工人开始烧毁工厂,捣毁新发明的机械织布机。暴乱者还把目标对准了发明家和磨坊主,烧毁了他们的房子,还在一次行动中实施了暗杀。这些所谓的卢德分子反对生产的机械化。(卢德分子得名于一个叫内德·卢德的工人,几十年前因毁坏纺织机械而得名。)这些频繁且破坏力极强的暴乱活动最终迫使英国军队出来恢复秩序。数十名暴乱者被处以绞刑,整个运动也在1813年逐步平息。卢德分子终究没能阻止纺织制造业的机械化。
“自1811年11月工匠发起起义以来,诺丁汉的纺织作坊几乎每晚都会遭到袭击。”媒体报道截图
尽管“卢德分子”已经变成了新技术反对者的代名词,但对新技术的后果表示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包括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内的许多著名经济学家都预测,新机器会抢走劳动者的工作,造成大范围失业。例如,凯恩斯在1930年曾说过:“我们正遭受一种新疾病的折磨,有些读者可能没有听说过这种疾病的名字,但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们会经常听到,这种疾病就是技术性失业。这意味着失业是因为我们发现节省劳动力使用方法的速度超出了我们发现劳动力新用途的速度。”凯恩斯还推测,尽管新技术带来的巨大财富会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提升,但100年后人们每天只能工作几个小时。
乍一看,事情的进展似乎与凯恩斯的预测大相径庭。技术进步提高了整体经济的生产力和收入,然而更高的收入并没有大幅降低工作时长。(在美国,现如今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比1930年时减少了大约20%。)相反,收入增长提振了对商品的需求,并推动了就业和工资增长。
但现在就摒弃卢德分子和凯恩斯的警告还为时过早。新的数字技术、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和人工智能(AI)已迅速将以前由人类完成的工作自动化,并重新引发了关于新技术对就业影响的担忧。一些专家现在认为,这些领域的进步正在威胁美国和世界各地数以千万计的工作岗位。我们是否正走向一个技术性失业的未来?
情况非常微妙。首先,对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正在取代劳动者的担忧并非完全错误。我们的作者之一(达龙·阿西莫格鲁)和帕斯夸尔·雷斯特雷波最近的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的引入对就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估算表明,每一个新的工业机器人都会使总就业人数减少约5人。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大,但这些估算并不支持某些记者笔下的那种人类岗位全被消灭的末日般未来。目前机器人对美国劳动市场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企业部署的工业机器人仍然相对较少。例如,据他们估算,在1990年至2007年期间,机器人的使用仅使美国就业人口比例降低了0.2%。
美国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走势IFR报告截图
然而,其中一些新技术对不平等的影响可能更为广泛。在过去的30年里,工厂车间和办公室的“中产阶层工作”已经从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经济体中消失,这导致工资分配呈现出更为严重的两极分化。阿西莫格鲁和雷斯特雷波的研究还表明,自动化技术是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可能有理由担心,新技术将扩大不平等,并可能延续美国劳动者工资增长乏力的趋势。
但是,认为新技术只会给劳动者带来失业和困苦也是错误的。凯恩斯的预测之所以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都没有得到证实,就是因为新技术也创造了新的任务、职业和活动,人类自身也因此得到了发展。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工资没有增长、就业增长缓慢以及不平等加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经济似乎未能创造出足够多的新任务、新职业和新活动。
未来这方面的情况会怎样其实很难预测,这可能取决于企业和政府会做出何种决策。以AI为例,AI技术可以应用于众多领域。虽然某些AI应用程序可以迅速接管以前由人类执行的任务,但其他的AI应用程序反而可以通过创造新任务或释放创造力等方式来提高人类的工作效率。我们要证明卢德分子是错误的,就必须找到利用这些新技术平台来创造新就业机会和促进工资增长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充分运用税收手段,将自动化所创造并由经济得利者所掌握的部分收益,重新分配给在当前经济转型过程中苦苦挣扎的人。
本文节选自《宏观经济学》(第三版)(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9月版),已获授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诺贝尔奖- 责任编辑: 周毅 
-
央行开展互换便利首次操作,金额500亿元
2024-10-21 17:44 金融观察 -
三大股指集体收涨,北证50指数涨超16%创历史新高
2024-10-21 16:41 金融观察 -
一线员工平均涨薪超20%,北京永辉首家“胖东来”调改店开业
2024-10-21 16:01 -
强推“印度制造”,印政府明年起限制笔记本和手机进口
2024-10-21 14:05 -
业绩不达预期,三星全面退出LED业务
2024-10-21 13:06 -
“为什么我认为2025年理想的经济增速应高于5%?”
2024-10-21 11:54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苹果内部承认:AI技术落后竞争对手至少两年
2024-10-21 11:31 -
央行:1年期和5年期LPR均下调25个基点
2024-10-21 09:16 金融观察 -
习近平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4-10-20 18:19 中国经济 -
吴清:欢迎专家学者记者向证监会反映市场呼声、建言献策、开展监督
2024-10-20 16:45 金融观察 -
恢复房地产市场的目标不是卖更多的房子,而是要让它流动起来
2024-10-20 09:20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建议设立国家住房银行,腾出增量财政空间
2024-10-19 22:31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盛松成:当前需要通过促消费稳就业、稳增长
2024-10-19 21:28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海上升明月,科学闪耀时——第六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
2024-10-19 20:10 观网财经-科创 -
字节跳动大模型训练被实习生攻击,涉事者已被辞退
2024-10-19 10:2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政策组合拳下,四季度经济怎么走?
2024-10-19 09:02 观网财经-宏观 -
印度手机出货单季增长9%,vivo超小米首成第一
2024-10-18 22:09 观网财经-科创 -
科大讯飞三季度扭亏,前三季度回款150亿
2024-10-18 20:58 观网财经-科创 -
三季度经济增速4.6%,全年5%目标如何实现?
2024-10-18 20:38 观网财经-宏观 -
外媒称苹果曾与比亚迪秘密合作开发汽车电池,比亚迪否认
2024-10-18 18:20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
“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115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评论 352几经波折,美乌要签了? 评论 124“不吃够自己种的苦果,某国就不会放下身段老实谈判” 评论 197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58最新闻 Hot
-
“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
又一位科学家回国!曾供职美顶尖能源实验室
-
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
国家发改委干将龚桢梽,“空降”广东
-
广西东兰干旱“农民求雨”?当地回应:视频系摆拍
-
外媒继续紧盯:中国,70天了…
-
中央巡视组刚进驻吉林,正厅级赵明任上被查
-
“中方把波音飞机退回美国”
-
巴西毛遂自荐:听说中国停了近400家美国牛肉商…
-
“特朗普破产过6次,想用这样的手段吓中国?”
-
“毛主席总讲,既要看到它是‘纸老虎’,又要看到它是‘真老虎’”
-
泽连斯基猛批美国特使:散布“俄罗斯叙事”
-
就因两张超速罚单,日籍博士被美国吊销签证
-
果然,特朗普对中国船只动手了!
-
“有人觉得需要跪?毛主席曾让国人读不怕鬼的故事”
-
CBA处罚:山西男篮核减15万经费,广东队多人被罚款
-